發布
青影人今年發力
投拍六部商業片
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裡,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制片廠參與制作了《北京愛情故事》、《北梁的天空》、《啟功》等院線電影。在謝飛教授看來,像《萬箭穿心》、《狗十三》、《北京愛情故事》等優秀之作,顯示了“新學院派”的重要價值,“那就是用作品去改變當今主流電影市場上‘唯娛樂’、‘唯票房’的觀念,促進市場多元化,提高國產電影的文化藝術品質。”日前青影廠發布2015新片計劃。最大的亮點是,去年在業內獲得好口碑的《繡春刀》將開拍“前傳”,繼續由青年導演路陽執導。
2015年,青影廠將投拍六部商業電影:《男一號》(導演姚曉峰)、《奇門遁甲》(導演袁和平)、《妻子的記憶》(制片人葉靜)、《貓鼠同盟》(導演錢文锜)、《繡春刀前傳》(導演路陽)和《無處藏身》(導演陳大明)。其中,《繡春刀前傳》最受關注,導演路陽是北電2004屆研究生。在上台發言時,路陽表示,這部片子最值得他驕傲的地方就是全體主創都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因此他也格外感謝青影廠給予自己的創作機會。《繡春刀》在去年上映時獲得不俗口碑,所以這次他拍“前傳”也得到了更大的投資,創作的余地和故事的格局都會有更大的空間。
另一部值得關注的電影是《妻子的記憶》,該片改編自同名韓國漫畫,該漫畫曾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網絡被大量轉發,讓無數讀者感動落淚。制片人葉靜第一時間赴韓搶到了改編版權,她透露,目前已經有多位國內一線大導演有意執導該片,演員也在甄選之中。
今年是北京電影學院建校65周年,作為獻禮之作,電影《男一號》擬邀請黃渤、黃曉明、趙薇、姚晨、劉亦菲、張嘉譯等北電歷年知名校友加盟,講述草根電影人的尋夢故事。該片導演是畢業於北電攝影系的姚曉峰,他曾執導過《大丈夫》、《虎媽貓爸》等熱播電視劇。
當天同時發布的還有八部由北電在校教師執導的作品,包括《投資美國》(導演黃丹)、《不成問題的問題》(編劇梅峰)、《匹夫的逆襲》(導演王瑞)、《叛徒》(導演喬梁)、《無辜者》(導演王紅衛)、《魂飛魄散》(導演張輝)、《上天注定我愛你》(導演陳兵)和《刀風》(導演王競)。本報記者 李俐J203
解讀
青春電影抱團做大
2014年,中國電影市場上多部講述青春故事的影片在銀幕上大放異彩、票房驕人。票房7億的《致青春》、6億的《后會無期》、5億的《小時代》、4億的《同桌的你》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在2014至2015年跨年賀歲檔期間,顧長衛拍攝的《微愛》、張一白執導的《匆匆那年》依然不減熱度,票房大賣。而正在院線公映的《重返二十歲》更是在這股青春電影熱潮裡成為新的亮點。其上映兩周票房突破2.7億元﹔在社交網絡上也觸發不同年齡的觀影群體對它的追捧、熱議,實現了口碑、票房的“雙豐收”。
“電影中的許多場景和我十幾歲時的經歷很相似,一看到這些我就想到了自己青春時期的趣事。”看完《重返二十歲》走出影院的北京小伙張亮向記者表達了他的觀感。
相關專家分析,《重返二十歲》走紅,在於其重點突出的青春、戲劇元素能夠吸引消費者的興趣。以樂隊為主線之一串聯起電影情節,青春的苦澀、激情與夢想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事實上,《重返二十歲》的走紅是近兩年來青春題材電影異常火熱的一個縮影。
“從《致青春》、4億的《同桌的你》到《匆匆那年》、《重返二十歲》。這些電影我一部都沒落下。它們的內容和我的成長軌跡有相似之處,看的時候我可以產生共鳴,從銀幕中找到身份認同,無論是歡笑還是流淚,這都是回想往昔生活、緩解現實壓力的好辦法。”就讀於中國傳媒大學的李玲對記者說。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秘書長張燕指出,青春類題材的電影主打的就是全民回憶的牌,宿舍、教室、舞台晚會能引起80后、90后甚至70后的共鳴,而這些人正是當下電影消費市場的主力軍。
投入少、門檻低的特點,也讓青春片受到投資者的青睞。朴素的故事,單純的情愫,一本暢銷書或一首主題歌,就是精准的營銷點。
“在過去比較禁錮的年代,青春是一個忌諱的話題,因為它帶有一絲對現實的反叛,但現在社會更為開放包容,青春題材便一發不可收拾了。”北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周星教授說。
然而“高票房、熱議論”的同時,國產青春片同質化、情節單一、內容浮淺等問題也暴露無遺。張燕表示,國內這類影片的路徑挖掘有點窄。青春電影不僅僅是校園,感情成長經歷只是青春題材的一種。“希望以后能夠把青春題材擴寬,把青春的意義和價值結合娛樂化、商業化以及戲劇化的特質表現出來。”
“中國的青春題材電影處在起步階段,難免會出現這些問題,但這並不值得大驚小怪,有誰會對著一個蹣跚學步的小孩太多指責。隨著青春電影的不斷成熟,它一定會走出單純的情感表達,去觸及社會更深層次的問題。”周星樂觀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