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行進中國 精彩故事

許昌腐竹素中之葷 香飄俄羅斯(圖)

張翼飛

2015年01月27日10:32  來源:中原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行進中國精彩故事 許昌腐竹素中之葷 香飄俄羅斯(圖)

眼疾手快的女工,揭皮和捏制一氣呵成

  眼疾手快的女工,揭皮和捏制一氣呵成

  中原網訊 (記者 張翼飛 文/圖)

  在許昌乃至整個河南,隻要提起河街鄉,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腐竹。幾十年來,河街生產的腐竹擺上了千家萬戶的餐桌,人們在品嘗著涼拌腐竹、紅燒腐竹等一道道美味時,都會情不自禁地問一聲:“這是不是河街的腐竹?”於是,河街這個地名便伴隨著腐竹而深入人心,成為腐竹不可分割的一個代名詞。

  腐竹在三國曹魏時期就已有記載

  作為獨具特色的豆制品,許昌腐竹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唐代《中岳颍川志》中記載:“郡治所西鄉產戎菽(豆腐類產品)。”元代《許州志》記載:“許縣產菽乳(豆制品)。”清道光年間《許昌縣志》記載:“植菽(豆)者眾,作腐造醬有名。”說明許昌在唐代甚至更早就已經生產豆制品,並且聲名鵲起,風靡一時!

  《許州稗史》介紹,曹丕遷都洛陽后,當時有一名御膳師叫張賴貨,因在烹制御膳時出了閃失,曹丕龍顏大怒,要將其賜死。得知消息后,張賴貨星夜逃至今許昌縣河街鄉溝王寨村。

  在此定居后,張賴貨充分發揮高超的廚藝,用豆子做些豆腐皮、豆筋等豆制品來改善生活。為更好保存,他把豆腐皮卷成柱狀放在干淨的柴草上或懸挂於院內晾晒,待風干后放在地窖內,在過節或喜慶的日子拿來食用,這就是腐竹最早的雛形。后來,腐竹的做法慢慢在該村傳開。

  在河街鄉採訪時,一位袁姓老人幽默詼諧,十分健談,他說:“河街是腐竹的發源地,在三國時期就應該有了。為什麼呢,在‘七步成詩’的故事裡,曹植他哥曹丕想陷害曹植,限他七步之內必須賦詩一首,否則殺頭。結果,曹植很快就做出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他為什麼能急中生智呢?就是因為他經常看到煮豆子、做腐竹,說明在當時,腐竹的生產已經很繁榮了!”

  因“最初挂在竹竿上晾晒而成”而得名

  老人的說法無從考証。但河街鄉,確實和腐竹有著不解之緣。

  河街鄉有條靈河,靈河水清澈甘甜,當地人說“喝了靈溝水,干活不覺累”。用河水磨出的豆腐色澤白嫩、口感筋道,十分鮮美。據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農戶在磨豆腐煮豆漿時,煮的時間長了一點,豆漿上面結了一層皮。他將這層皮用手捏起,順手挂在了鍋旁邊的一根竹竿上。磨完豆腐該農戶發現,挂在竹竿上的這層豆漿皮已經凝結成條,外表金黃,掰下一截放進嘴裡咀嚼,味香且十分筋道。

  隨后,村中有能人在磨豆腐的時候,不再用酸漿點豆漿,而是刻意去燒煮豆漿,然后將上面凝結的一層豆油皮捏起挂在竹竿上晾晒,豆制新產品應運而生。由於其形狀細長,中空似竹,且最初是挂在竹竿上晾晒而成,“腐竹”因此得名。

  “腐竹之鄉”的脫胎換骨

  在河街鄉腐竹生產企業老板中,邢國彬年齡最大、資格最老。

  今年63歲的邢國彬回憶說:“大概在1975年,我們邢庄村就開始集體制作腐竹,村裡給干活兒的村民記工分,然后把做腐竹剩余的豆渣分給各家喂豬。改革開放之后,我自己在家支了一口鍋做腐竹,1980年一年掙了2000多元。當時的2000元相當於現在的20萬吧。那時候一個村五六十戶人家有10戶在做腐竹。別看當年掙了2000多元,我還不是掙錢最多的。”

  因得靈溝水之益,河街腐竹不僅產出率高於其他地方,而且觀之色澤鮮美、淡黃油亮,食之鬆軟可口、筋柔純香,成為腐竹之上品,求購者日甚。上世紀70年代末,這裡的腐竹產業開始興起並不斷發展壯大,很快就村村點火、戶戶冒煙。

  八九十年代,河街鄉的腐竹生產達到鼎盛時期,全鄉從事腐竹加工的人家有4000多戶,僅外來從業者就達2萬人。為了勤勞致富,家家戶戶都支起熱氣騰騰的大鍋,全家老少齊上陣加工生產腐竹。那時隻要一走進河街,就會聞到陣陣豆香,看到路邊堆放的煤炭、晾晒的豆渣,等待運貨的車輛來來往往,十分熱鬧。

  腐竹產品由河南走向了全國市場,在北京、天津、武漢、西安等30多個大中城市都有“河街腐竹”專賣櫃台。

  但由於生產設備落后、衛生不達標,個別商戶甚至使用“吊白塊”,嚴重影響了河街腐竹的市場聲譽。加上無序競爭,導致河街腐竹產業逐年萎縮,滑向危險的邊緣。

  經歷陣痛之后,2006年以后,河街鄉對腐竹產業進行集中整頓,取締小作坊,建設了腐竹產業集聚區,共有33家示范企業入駐,腐竹產業走上了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的發展道路,開始浴火重生。

  2009年5月,河街腐竹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稱號。

  保持了“香筋軟”的傳統風味

  由於河街腐竹已經告別了過去的手工作坊生產模式,所以,我想看昔日一家一戶生產方式的想法落了空,但這裡的現代化企業設備技術先進,依然保持了“香筋軟”的傳統風味。

  在河街鄉陳胡村北部,兩個全國著名品牌,也是規模最大的兩家腐竹生產企業—許昌世紀豪嘉食品有限公司和河南質源豆制品有限公司比鄰而居。寬敞明亮的生產車間,機械化的生產流水線,嚴格的生產規范和公司管理制度等,處處可以感覺到“高大上”。

  由河街最早從事腐竹生產銷售、世紀豪嘉副總經理的代林生做向導,帶我走入生產車間。當然,要更衣戴帽,經過嚴格消毒方可進入。

  腐竹制作說起來簡單,但生產過程相當復雜:需要經過選豆、浸泡、磨漿、煮漿、下漿、成膜、揭皮、烘干、檢驗、包裝等10余道工序,而最重要的莫過於“揭皮”和“捏制”。

  車間裡熱氣騰騰,裊裊不絕,如同仙境,一口口標准化的不鏽鋼方鍋裡,煮沸的黃色豆漿不時凝結起皮,而一個個身穿藍色制服的女工穿梭其間,眼疾手快,迅速地將凝固的豆皮從熱鍋中揭起,捏制成條,挂上鍋上方的鋼架,動作一氣呵成,如行雲流水。鋼架上的腐竹條挂好連成一片,如同一面面金色的旗幟,蔚為壯觀。

  暢銷至俄羅斯、加拿大等地

  據了解,捏制工基本都是女工,每天工作8個小時,可以用掉100公斤黃豆,生產出60公斤左右的腐竹。

  腐竹被烘干后可長期保存,食用時用溫水泡開,依然保持著原始的豆香味,可涼拌可清炒可煎炸可涮鍋可熬湯,高明的廚師甚至能將其燒出“肉”味,於是有“田園之村”、“綠色乳牛”“素中之葷”的美譽。

  代林生介紹,他們企業生產的腐竹,90%都是出口,暢銷加拿大、烏克蘭、東南亞等,更佔到俄羅斯腐竹市場份額的70%。

  目前,浴火重生的河街鄉年產腐竹5萬噸,年銷售產值10億元,市場佔有率60%以上,成為全國最大的豆制品生產基地之一。

  小常識許昌腐竹

  把大豆磨漿燒煮后,凝結干制而成,因其中空似竹,故名腐竹。

  被烘干后可長期保存,食用時用溫水泡開,依然保持著原始的豆香味,可涼拌可清炒可煎炸可涮鍋可熬湯。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