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青年記者》>>2015年1月上
人民網>>傳媒>>正文

年終盤點:不只是炒新聞冷飯

張燦燦

2015年01月27日16:56  來源:青年記者  手機看新聞

年底就是總結季,各式各樣的盤點、匯總、報告紛至沓來。與平日好文章都是一招招出手相比,年底的新聞混戰都是大手筆、大策劃,千軍萬馬齊出列,甚至“久居深閨”的編輯們、編委們都要上前線,一起奮戰年終新聞盤點。

盤點並不是新的新聞產出方式,但在新聞制造業一直屹立不倒。這大概是因為有源源不斷的新聞做基礎支撐。新聞會老會舊會過時,但盤點永遠站在最前沿,隻要給它一個新事件,它就能整合全世界、全歷史。這麼說,盤點就是個袋子,什麼都可以往裡面裝。這頓文化大餐,就像團圓飯一樣,家家都做,但口味相差甚遠。因為它不是自家吃,是要拿出來賣的,自然要一決高下。更何況,每年到點,各大門戶網站先后放出年度盤點的重磅炸彈,用心程度、組織風格、創意設計高下立判。

下等盤點講時間,中等盤點講共同點,上等盤點講邏輯。說到底,新聞盤點,並不是簡單的排列,而是精心的組合。無論是從空間還是時間順延出發,逐一羅列都不會構成精彩的盤點。

“盤點2014十大時政事件”、“這一年,我們看過的大片”、“細數今年落馬高官”……是不是看到這樣的題目后,下等盤點的既視感扑面而來?讀之前,我們可以猜出個大概內容﹔讀完后,我們會感謝出品方幫助自己回憶了這一年的大事小事國事家事。但轉身,人們還是會將這些“新聞串串”繼續拋在腦后,就像當初讀后即忘一樣。事實如此殘酷,如果所謂盤點僅僅是按時間順序排列,而沒有貫穿策劃意識的組合,那麼這樣炒出的冷飯隻能做資料收集之用。

資料還是那些資料,但轉換一下思路,換個粘合劑,沒准就能妙手回春。“細數今年落馬高官”,換成“盤點‘馬年9虎’腐敗現形記”,有沒有瞬間“高大上”了?一是給高官做了分類、貼了標簽,二是對落馬做了闡釋,“現形記”顯然更具故事性和現場感。光從標題看,這個盤點就贏了一半。這兩個盤點並非筆者臆想,已經真實存在,哪個用盡心思、策劃精巧,一眼便知。

這就是好的盤點,刨去附著的時間空間等參數,抽取每個獨立事件的干貨,晒出最精華的部分,就事論事。好的盤點不會沒有關鍵詞,不會在點與點銜接時感覺跳躍﹔好的盤點是摸清了萬變新聞的相似脈絡,提煉出適宜整合所有資料的粘合劑,最終的成品一定是讓人忘記時間空間,讓所有事件的內在邏輯清晰可見。

盤點實際也是過濾。一年的新聞千千萬,能上盤點的來來去去就幾件。大事件看多了,就像葷菜太多的年夜飯,再好也難以下咽。盤點要想突圍,光有創意還不夠。這就不得不說,做新聞盤點還容易走入兩個誤區,走進去了就陷入了平庸。

一個誤區是,新聞盤點容易犯一種懶:隻盤不評。尤其是借助網絡新聞的便利性、快速獲取的超鏈接,盤點多大的新聞話題都輕而易舉。各盤點間縱橫交織,內容雷同是常事。這時候正凸顯出“評”的重要。兩家媒體都做“盤點2014年大事記”這樣俗套的新聞策劃,一家全是內容回顧(比如四中全會之類的),一家卻加上兩句熱評(比如四中全會可能改變的生活細節),點睛之筆很可能就在這兩句編輯感言上。盤點容易,評論難。兩句評論考驗的就是編輯對資料的熟悉程度和理解能力。所以想做好年終盤點,先把大而全的資料吃透,拿出自己的理解再說。

另一個誤區稍微隱蔽,但跳出來看,也容易發現:也許跟新聞報道的滯后性有關,盤點多是回顧,鮮有展望。但年終盤點既然整合了大量數據、案例、事實,甚至具備了一篇博士論文的基礎,編輯卻沒有在這類數據庫、資料庫裡看出一絲端倪,看不出時勢走向,也是白讀新聞千千萬。沒有結論的盤點,看得見過去看不到未來,就像無目的的游走,走了一圈又一圈,滿眼都是同樣的風景,隻能歸類為“機械匯總”。要想“能動整合”,依然少不了預測,少不了巧妙地將編輯的思維暗藏其中。

當然了,年終盤點做得再好,也隻能是一頓好飯。也許就有媒體志不在此,全心全意做平日的獨家新聞,讓那些做年終新聞盤點的料都從自家出,顯然更棋高一著。(作者為檢察日報記者)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