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精准扶貧 提質增效(行進中國·精彩故事·盤點2014)

——2014年我國扶貧開發工作綜述

顧仲陽

2015年01月30日10:5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精准扶貧 提質增效(行進中國·精彩故事·盤點2014)——2014年我國扶貧開發工作綜述

  新年伊始,習近平總書記深入雲南貧困地區和地震災區考察工作,發出了堅決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的號召。

  近日,《關於建立貧困縣約束機制的通知》出台,明令禁止貧困縣興建豪華辦公樓,搞“高大上”的標志性建筑等“窮縣富衙”行為,同時對貧困縣必須作為、提倡作為的事項也進行了明確。約束機制的建立,旨在讓貧困縣把更多的資源、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扶貧開發中來。

  這是形勢所需。離2020年隻有五六年時間,扶貧工作不加力,不提質增效,貧困短板不及時補上,就會拖全面小康的后腿。

  時不我待。剛剛過去的2014年,注定要在我國扶貧開發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全面貫徹落實《關於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的第一年,精准扶貧的啟動之年,社會扶貧的創新之年,扶貧工作亮點不少。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這樣概括:“機制創新取得重大突破,精准扶貧順利實施,重點工作全面開展,社會扶貧開創新局面,全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

  改革創新連連出拳

  禁止“窮縣富衙”“戴帽炫富”等行為,改革考核指揮棒

  梳理2014年的扶貧工作,改革創新是一大關鍵詞。著眼提質增效,一系列改革舉措、創新機制相繼出爐,成為推進扶貧工作、解決突出問題的根本動力。

  全面小康,貧困地區不能掉隊,把扶貧作為“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才是出路。如何確保這點?機制保障是關鍵。

  重中之重是改革考核指揮棒。2014年中組部、扶貧辦印發《關於改進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工作的意見》,明確貧困縣主要考核扶貧工作。“考核指揮棒這樣調整,扭轉了以往貧困縣也以GDP論英雄的局面,必將更好地引導貧困地區領導干部,把工作重點轉到扶貧開發上來。”中國人民大學反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貴這樣評論。

  除了“胡蘿卜”,還要有“大棒”。過去一段時間,一些地方享受著貧困縣的優惠政策,卻過著與貧困縣不相符的富裕日子,引發爭議。《關於建立貧困縣約束機制的通知》下發,明令禁止“窮縣富衙”“戴帽炫富”行為,引導貧困地區凝心聚力主抓扶貧。

  扶貧資金“跑冒滴漏”,社會廣為詬病。著眼讓扶貧資金真扶貧,提高減貧效率,《關於改革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機制的意見》出台,提出建立以結果為導向的資金分配機制,對扶貧工作抓得好減貧成效明顯的貧困地區,資金分配上予以傾斜。簡化資金撥付流程,將項目審批權原則上下放到縣,同時建立信息披露和公告公示制度,推進第三方監督、扶貧對象參與管理,讓扶貧救窮的錢花在刀刃上。

  “以前省裡定項目,我們什麼項目都爭著要,現在審批權下放,哪樣對路干哪樣。”貴州省丹寨縣扶貧辦主任楊文健說,現在扶貧目標、任務、資金、權責“四到縣”,主動權增加,壓力也增加,一定甩開膀子好好干。

  陽光操作識別扶貧對象

  駐村幫扶鋪設“管道”,精准扶貧開創新局面

  改革創新添動力, 精准扶貧,則是扶貧工作提質增效的關鍵之舉。

  “貧困的人家在哪裡?細看細問‘瞄靶子’,瞄得精細又准確,找准對象好下米。貧困的原因在哪裡?分類分別‘梳辮子’,梳得精細又准確,因人施策胸有底……”這首朗朗上口的“精准扶貧十子歌”,過去一年,唱響烏蒙深處的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海雀村。

  海雀村是2014年我國精准扶貧的一隻“小麻雀”。

  精准扶貧首先要精准識別扶貧對象。年初,國務院扶貧辦就把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列為扶貧一號工程。扶貧辦制定了統一的識別辦法和程序,貧困戶識別“兩公示一公告”,貧困村識別“一公示一公告”。各地陽光操作,增加群眾知情權和參與度。為保証工作質量,2014年國務院扶貧辦先后組織了3次督查,各地也按照“省抽查、市監督、縣核查”的方法,開展督查,擠出水分。

  全國共識別出貧困村12.8萬個,貧困人口8800多萬。厘清了貧困家底,干部駐村幫扶及時跟進。目前,各地派出12.5萬個工作隊,派駐干部43萬人,基本實現對貧困村的全覆蓋。作為精准扶貧的“管道”,駐村干部逐村逐戶分析致貧原因,找准脫貧致富路子,著力讓精准扶貧“落地生根”。“下一步還要把更多的扶貧資源、扶貧措施精准地引向貧困村貧困戶。”劉永富說。

  告別低效率的大水漫灌,精准扶貧成效顯著。以貴州省為例,2014年全省減貧170萬人,又有11個縣159個鄉鎮摘掉了“貧困帽”。

  “扶貧之水”澆“窮根”

  基礎設施破瓶頸,特色產業促增收

  “雖然去年遭了地震,但政府扶貧開發和災后重建都抓得很緊,等年后櫻桃熟了,還會有很多人到我們這裡來採摘櫻桃,好日子還在后頭呢!” 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小寨鎮大坪村農民葉大利說。

  葉大利的信心,來自於當地這幾年扶貧打下的基礎。道路、吃水、用電等薄弱環節開始補上,農民山上種櫻桃、枇杷,山腰種核桃、花椒,全鄉人均特色經濟作物4.5畝。特色產業豐收的同時帶熱了鄉村旅游,櫻桃成熟時節,山溝裡都停滿了車。葉大利一家在政府補貼下,從烏蒙山余脈上搬了下來,開了家農家樂。

  突破基礎設施瓶頸,特色產業鼓起農民腰包,片區攻堅與精准扶貧齊頭並進,扶貧扶到了點上,扶到了根上,小寨所在的烏蒙山片區,貧困發生率明顯降低。

  脫貧致富,關鍵落腳點是特色產業促增收。去年以來,多部門聯合出台《特色產業增收工作實施方案》,編制扶貧特色優勢產業導向目錄,幫助各地制作適宜的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生產菜單,產業扶貧風生水起,強力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啟動資金不足,綁住了很多貧困群眾產業脫貧的手腳。2014年,多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全面做好扶貧開發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關於創新發展扶貧小額信貸的指導意見》,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致富產業,提供5萬元以下、3年以內免抵押、免擔保財政貼息貸款,全年放貸超過1000億元,比2013年翻了一番多。

  更多“金融活水”潤澤貧困山鄉。社會扶貧潛力巨大,如何更好釋放?

  2014年,我國首次將10月17日設立為扶貧日,第一次召開全國社會扶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第一次印發社會扶貧指導性文件——《關於進一步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開發的意見》,為社會扶貧搭建了新的制度平台。萬達集團啟動對口幫扶貴州丹寨縣“整縣脫貧”行動,探索民營企業參與扶貧開發新模式。

  國資委組織動員68家中央企業,開展定點幫扶貧困革命老區百縣萬村活動。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投身扶貧,更多的扶貧資源,投向貧困村貧困戶。

  “2015年,是打好新時期扶貧開發攻堅戰的關鍵一年。” 劉永富說,要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有效的行動,加快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改革是減貧最強引擎(短評)

  小康不小康,關鍵是貧困的老鄉能不能脫貧。8000多萬貧困人口, 12萬多個貧困村,長期困擾貧困地區的行路難、吃水難、增收難等諸多瓶頸還沒有得到有效突破。2020年,我國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決不能讓困難地區和困難群眾掉隊。但新時期的扶貧攻堅,要啃的都是“硬骨頭”。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又帶來了一系列新挑戰,減貧難度恐怕隻會越來越大。

  2014年的扶貧工作,給人以信心。回眸這一年,改進貧困縣考核機制,建立貧困縣約束機制,引導貧困地區把扶貧開發作為“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精准扶貧機制,改革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機制,扶貧工作針對性更強、減貧效益更高。健全干部駐村幫扶機制,完善金融服務機制,創新社會參與機制,讓更多來自政府、市場、社會的扶貧資源得以匯聚。通過改革創新,扶貧工作提質增效,全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的目標順利實現。

  2014年已經証明,改革創新是減貧最大的動力。隨著改革深入推進,更多的體制機制障礙將逐步得以破除,更多的扶貧力量將匯聚在大扶貧的旗幟下,貧困地區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也將競相迸發,減貧的動力必將不斷增強。

  及時補上全面小康的貧困短板,請相信改革創新的力量。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