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劇兩星”,作為2014年底的熱詞,終於在2015年1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從去年到今年,各種說法、推斷、猜測層出不窮。新政策能否有效控制一線演員的天價薪酬?投資方能否輕而易舉地收回成本?記者採訪了多位業內人士,共同探討“一劇兩星”時代國產電視劇的新面貌。
演員“限薪令”開啟?
去年底,就有不少傳言稱“一劇兩星”實施后,可能會形成一種隱形“限薪令”,使得業內一線大牌薪酬跳水,但在採訪中,娛樂營銷專家李澤清卻向記者透露,“我了解到的是明星的片酬雖有降低,但不足以形成關鍵因素。對明星的身價暫時沒有太大的影響,更多的是業內人士的呼吁。”
在這種情況下,電視劇中的大牌明星是否會就此減少?記者採訪到熱劇《急診室故事》的主演兼制作人王茜,她曾在《重案六組》中擔任主角,如今從演員跨界當制作人,自然對行業更為了解。面對大牌明星是否將在電視劇中逐步減少的問題,她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拍《急診室故事》聯系投資方時,對方不問片子的內容,而是直接問有沒有大腕、演員是誰,是不是抗戰劇、家庭倫理劇?甚至有人說,如果你能把文章、張國強、孫紅雷中任何一個人找來,我就給你投資。這已經不是常規的操作方式了。”
大牌依舊吃香,但整體成本壓縮,佔投資大份額的一線明星的片酬肯定首先受到影響,未來的趨勢是否會“大牌降價”?王茜不同意這個觀點,她認為在大環境下,大牌的薪酬應該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相反,尚不足以撐起熒屏的二三線明星將會面臨壓力:“對於有收視保証的演員來說,電視台對他們的需求更剛性。尤其是競爭激烈的環境下,誰家的劇制作更精良、誰家的明星更大牌,誰就能征服觀眾手中的遙控器。那些大牌演員,依舊是制片方爭搶的對象,他們的片酬不會有太大變化。畢竟,他們不愁沒戲演。”如今降低投資就是降低風險、減小壓力,“二三線明星對於收視的影響不會太大,所以他們的收入可能會受到擠壓。”王茜認為。
劇組“勒緊褲腰帶”?
投資越大,風險越大,為了減小后期壓力,不少劇組都開始“勒緊褲腰帶”過日子。近期熱播的《何以笙簫默》就因為“劇組太窮”,在網絡上惹出了一系列吐槽——何以琛大律師的辦公室居然是小樓梯和閣樓,雜志社的辦公桌居然是乒乓球台。女主角說好的自帶百萬華服,怎麼又拉了個“某天貓品牌”贊助?這也難為劇組了,一面有明星片酬的壓力,一面有拍攝時巨大的開銷,動輒喊窮也在情理之中。
在支付明星片酬方面,李澤清透露,如今明星的片酬也可以靈活處理,“譬如以全部或者部分片酬來入股,這種形式很常見,一般出現在片酬超出制作預算的情況下。”他認為,“一劇兩星”政策從另外一方面也提高了這個行業的准入門檻,促進行業制作人員提高制作水准,“從一味地靠砸錢來吸引明星和觀眾逐步轉向內容為王,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直接淘汰一批中小影視制作機構,抗風險能力弱、制作水平低下的團隊將成為首先被淘汰的對象。”
受訪時,王茜坦言,不是一味地省就能拍出好片子,現有的資金必須保証畫面不能糊弄。她為了拍完片子“連劇本費用和片酬都不要了”,想節省開支還需動腦筋。首先,不少電視劇會靠著“廣告植入”來補貼成本,她透露自己曾非常反對植入廣告,但在拍《重案4》時,36集的戲隻給了不到1000萬元制作費,所以“不得不允許廣告植入了”,包括此次籌拍《急診室故事》也有專人做廣告植入。另一個開源節流的方式就是“刷臉卡”,王茜透露,為了節省開支,她動用了一切可以動用的路子:“像劇中七百多萬的醫療設備都是借來的﹔投資公司剛好有個新建的產業園,我在此基礎上搭起一個醫院,當成拍攝場地﹔主創人員的片酬基本都是打折價或友情價……當然,我們還有一個控制成本能力非常強的制片主任。”
觀眾成受益者
著名電視劇導演趙寶剛表示:“新政策會提高電視劇質量,因為四顆星的錢擠成兩顆星了,那兩顆星就得多付錢,電視台就得挑你的劇,質量不好的劇就不會買單。”僅僅通過兩家上星電視台的購買,一部電視劇是否能夠收回成本?從某省級電視台的回應來看,價格的高低依然取決於電視劇的質量,對於電視劇內容定位和精品劇的挑選會有更加嚴格的要求。李澤清表示,“一劇兩星”時代,一部電視劇是否能收回成本要看具體投入。
這個大前提下,“一劇兩星”時代或許會產生一系列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電視台可能會加入到影視劇自制的行列,而非一味地靠買劇為生。與此同時,這個政策對於網絡平台來說或許是一個天賜良機,“一劇兩星”減少了電視台所帶來的購劇收入,視頻平台帶來的收入就會更加重要,這無疑會增大視頻平台對電視劇內容的話語權。因而,李澤清預計,今后的影視公司和制作方將會在宣傳方面投入更大的資金和精力,因為觀眾的選擇增多,最終導致“酒香也怕巷子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