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幼化”一直是國產動畫爭議所在。
與往年不同,2014- 2015年賀歲檔由於春節較晚,其周期從去年11月末到今年2月底共3個多月整整95天時長,成為史上最長賀歲檔,但也成了大導演的滑鐵盧。
在這史上最長賀歲檔裡,二次元、真人秀等新元素的加入也構成了本季賀歲檔的一個熱點話題。與《太平輪(上)》《一步之遙》等重金投資卻遭遇口碑、票房滑鐵盧不同,《十萬個冷笑話》成為國內第一部不走低齡路線還能獲得過億票房的動漫作品,是賀歲檔異軍突起的一匹黑馬。深受觀眾喜愛的二次元,還有《熊出沒》、《喜羊羊》等“合家歡”大電影,顯現出一副生機盎然之態。2014年《熊出沒1》以2000萬投資,獲得2.46億票房﹔2009年《喜羊羊與灰太狼1:牛氣沖天》600萬的投資獲得3760萬利潤。今年,《熊2》與《喜7》剛上映兩天,票房就斬獲了1億。
可以說,“低成本高產出”的動畫電影已成為片商的吸金利器。
對話
《熊2》靠什麼賺錢?一手創作,師法自然
華西都市報:兩天達到7000萬,《熊2》靠什麼?
劉富源:《熊2》突出了“熊要有個熊樣!”的主題和“做英雄還是做狗熊”的正面價值觀。
華西都市報:制作團隊的基本情況是怎樣的?
劉富源:我們擁有從前期創作到中后期制作,包括策劃劇本、分鏡設計、美術設計、建模、動畫表演、特效、燈光、配音、配樂、后期剪輯制作等一整套完整的動畫電影產品流程。前期策劃籌備期大約為5個月,實際制作周期是9個月。
華西都市報:有人質疑《熊2》在畫面和情節上模仿了好萊塢的動畫電影,如《冰雪奇緣》等,這是刻意為之?
丁亮:目前有不少動漫創作長期依賴“二手創作”,模仿別人的作品,其實是在嚼別人嚼過的饅頭,這是不可取的方法,也是缺乏自信的表現。我們將長期堅持一手創作,堅持實地考察和採風,師法自然。 華西都市報記者荀超
看數據
熊出沒PK喜羊羊,兩頭熊兩天卷走7000萬
據統計,當今電影市場的主流觀眾平均年齡是21.5歲,但對於寒假來臨的賀歲檔來說,動畫片是電影市場的絕對主力。元旦假期,僅1月1日,就有《闖兔堂2:瘋狂馬戲團》、《龍騎俠》和《十萬個冷笑話》三部國產動畫片上映,其中《十萬個冷笑話》上映10天收獲過億票房。
2009年起,“喜羊羊”連續每年春節檔推出系列大電影,6部電影累計票房7.56億。1月31日,《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羊年喜羊羊》(以下簡稱《喜7》)如約與觀眾見面,並邀請到“屬狼”的小暖男楊陽洋演唱大電影主題曲,來吸引人氣。自從《喜羊羊與灰太狼》大電影被打造成“寒假保留節目”之后,“動畫”這一片種就成為片商的吸金利器。
去年賀歲檔,《熊出沒1》以2.46億票房,打破《喜羊羊與灰太狼4》之前保持的國產動畫1.67億票房紀錄,也拉開了全年國產動漫電影井噴的大幕。今年,《熊出沒》繼續乘勢出擊,分別推出《熊出沒之雪嶺熊風》(以下簡稱“《熊2》”),並邀請到曹格一家加盟,演唱大電影主題曲。《熊2》兩天票房7462萬,首周票房有望過億。
看爭論
國產動畫太“低幼”?那是你純真不再
近年來,“低成本高產出”幾乎成為動畫片的代名詞,但“缺乏創意”也成為國產動畫的通病。盡管《喜羊羊》、《熊出沒》、《巴拉拉小魔仙》、《賽爾號》等大電影系列,通過電視動畫片培養了不少擁躉,但仍擺脫不了“低幼”之謂。
如何“去低幼化”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2014年暑期檔上映的電影《秦時明月之龍騰萬裡》拿下了近6000萬元票房,再加上在游戲市場的斬獲,實現了近3億元的收益。片方曾稱:這是一部成年人的動畫片,它改變了許多人對動畫的“低幼印象”。票房過億的《十萬個冷笑話》也是成年人才懂的動畫電影,它集合了周星馳的無厘頭,宅男的惡趣味,網絡時代的吐槽文化,以及80后、90后的回憶。
但談到國產動畫的“去低幼化”,《十萬個冷笑話》導演之一李姝潔則認為:任何類型的動畫都要有,“也不能說低幼化就一定不好,畢竟有市場需求在那裡,而且低幼電影並不是粗糙的代名詞。”
昨日,華西都市報記者還採訪到了《熊出沒》系列總導演丁亮。“銀幕上展示的隻有90分鐘,但是背后有更多看不見的思考和努力,從這一點來看,我們的確用嚴肅認真的態度一絲不苟地對待孩子們,在電影品質上努力擺脫‘低幼’。”丁亮說,“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合家歡電影又不能離開‘低幼’這個核心,這是這種電影類型所決定的。孩子雖然低幼,但是孩子的世界並不簡單,我們做動漫創作,要經常蹲下來觀察這個世界。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耍和交談,當孩子們打開心扉的時候,我們會驚訝於那個世界的豐富多彩,這個多彩的世界是我們動漫創作的源泉,也是動畫片的獨特魅力。”
丁亮認為,低幼的另外一面就是純真。“成年人為了名利忙忙碌碌,有時候就迷失了自我,喪失了這份純真,這是我們成年人時常要反思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低幼’的動畫片也是對成年人的一種救贖。從這個角度來看,‘合家歡’動畫片的創作還是要做好‘低幼’這個文章,否則就是南轅北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