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電影六天拍竣卻三天掙了兩個億

“跑男”圈錢贏了票房失了口碑 網友打超低分

李俐

2015年02月02日14:47  來源:北京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跑男”圈錢 贏了票房失了口碑

  僅僅半個月前,“跑男”們還在為告別第一季淚洒熒屏﹔而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估計他們做夢也會笑醒。由同名戶外競技真人秀節目衍生而來的電影《奔跑吧兄弟》(以下簡稱“跑男”)自1月30日上映以來,3天票房過了2億大關,成為2015年首部現象級電影。不過,和去年的《爸爸去哪兒》電影版一樣,“跑男”的火爆依然備受質疑。

  現象

  學生黨涌入影院追“跑男”

  在《霍比特人3》、《熊出沒2》等多部影片同時上映的情況下,《奔跑吧兄弟》首日就以近34%的排片席卷全國影城,拿下7900萬票房,輕鬆邁進國產片首日票房前十榜單。隨后的周六日,《奔跑吧兄弟》依然穩坐排片第一的位置,兩日破億,三日累積票房達到2.27億。

  “跑男”為何如此有觀眾緣?原來,上周六恰逢寒假首日,大批學生黨涌入影院成為購票的主力軍。記者在萬達影城看到,售票處前排起了長隊,有父母帶著孩子一起的,也有年輕的情侶,更多的是三五好友組團來看的。盡管同期也有《熊出沒2》、《喜羊羊》等動畫片上映,但大部分學生的首選都是“跑男”,不僅是大學生、中學生追捧“跑男”,就連很多小學生也是“跑男”的忠實粉絲,“終於考完試了,和同學們一起看電影集體放鬆一下。”

  對於這樣的盛況,影院工作人員也大呼“想不到”,甚至有觀眾忍不住吐槽:“虧我還專挑早上開業時間來看電影,一樣還是擠死,真是不太想和一堆熊孩子一起看電影啊。”

  口碑

  網友打出3.3超低分

  和高排片、高票房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奔跑吧兄弟》在影評網站的得分創下新低。以豆瓣為例,網友給“跑男”綜藝節目打出了7.9分的高分,但給電影版僅僅打出3.3分,這個分數也是同期上映所有影片中最低的。

  從評論來看,大部分網友都對“綜藝節目搬上大銀幕”這一現象感到不能容忍,認為這種做法是赤裸裸的圈錢,“就是在電影院花錢看了新一期的《跑男》。”一位自稱是“跑男”的鐵杆粉絲寫道:“這種電影為什麼出現不用說大家都心知肚明,不管它最后票房有多麼好、拍攝有多麼用心、話題炒得有多麼熱,它都是中國當今電影市場上的一顆毒瘤,是中國粉絲效應催生出的畸形兒。”

  其實去年《爸爸去哪兒》電影版上映時,也遭遇過類似的抨擊,被認為“不是電影”,但它的豆瓣評分還是達到了6.3分,遠遠高於“跑男”電影版。有觀眾直言,如果僅從內容上來看,“跑男”電影版甚至還不如它往期的電視節目好看,“沖著誠意的節目制作去看圈錢電影,但是沒想到圈得這麼沒有誠意,連撕名牌都沒有,你逗我吶?真的好失望好失望。”

  近日陷入婚變負面漩渦的陳赫,也成為不少網友給“跑男”打一顆星的理由。雖然陳赫在片中負責了大部分笑點,但當他面對鏡頭詢問“有沒有覺得我越來越帥”時,還是讓一些觀眾感到反感:“之前陳赫的賤萌,現在都變成了惡心。”

  和影迷居多的豆瓣不同,微博上普通觀眾的反饋則要平和得多,很多觀眾都說自己是“從頭笑到尾”,“雖然談不上什麼藝術和深度,但能開心一下就值了。”

  探因

  6天拍攝隻為與電視節目對接

  制片人李亞平在接受採訪時透露,當初選擇將“跑男”搬上大銀幕,其實有過猶豫。“當時大家有個約定,假定節目第一期、第二期出來之后,收視率能在兩個點以上,我們就判斷它有足夠多的觀眾基礎,就去考慮做電影。”結果“跑男”的火爆遠遠超過了預期,節目收視率破4,蟬聯周五檔14周收視冠軍,每期超過2億次網絡點擊量,累計超過60億次微博討論量,“從這個角度講,我們看好它是一個有市場潛力的項目。”

  和《爸爸去哪兒》電影版不同,“跑男”電影版沒有直接沿用電視節目原班制作團隊,而是由電影團隊與電視團隊合作完成。電影團隊從去年六七月開始做功課,八月開始跟隨節目組輾轉各地拍攝,觀摩熟悉制作流程。“電影真正進入實質性工作,是11月中下旬,那時演員基本完成了節目拍攝,可以有專門的時間用於電影。11月23日,我們用11位替身演員預演了一遍。12月1日,所有演員正式進組,我們拍到12月6日。”也就是說,“跑男”電影版實際拍攝時間是6天,比《爸爸去哪兒》電影版還多出一天。

  之所以如此緊張,除了演員檔期的問題,最主要還是為了保証電影上映時的熱度。李亞平透露,最初電影版計劃要和電視節目無縫對接,“節目16日收官,下一個周五(23日)電影版上映。”但由於制作時間的關系,推遲到了1月30日。而這個時間恰好是寒假的開始,也符合跑男觀眾群偏年輕的定位。

  對於綜藝節目搬上大銀幕引發的種種爭議,李亞平認為,“跑男”的嘗試是有實驗性價值的。為了讓“跑男”看起來更具電影質感,制作團隊也盡可能嘗試電影化的手法,“讓觀眾覺得是在看一部電影。”他們最初還設計了大量劇情,比如戲中戲、多重人物關系、造型、布景等,但最后都沒有用上,“因為這些設計破壞了‘跑男’的單一和純粹。”CFP供圖

  記者快評

  電影

  不能只是門生意

  評價電影《奔跑吧兄弟》應該有兩種標准:一是以電影的標准,那它顯然是不夠格的﹔二是以綜藝節目的標准,結論是它還沒有電視版好看。在鉚著勁兒向“電影”靠攏時,“跑男”最終成了個四不像的畸形兒。

  “跑男”作為綜藝節目之所以能火,除了游戲環節本身的好玩,更多的原因還是讓觀眾看到了明星們真實的一面。但電影版的野心顯然不僅僅是復制一檔綜藝節目,而是試圖在真人秀和電影之間完成一種嫁接,於是尷尬出現了。原本純為娛樂而生的游戲環節,被編成了遠古復仇故事的穿越﹔原來最高潮的撕名牌環節,變成了智商有限的“殺人游戲”﹔而明星們的真情流露,在電影中或多或少成了有劇本的表演。

  盡管如此,“跑男”火爆的票房仍然可以成為它體面的遮羞布,讓它圈錢的底氣更足一些。有觀眾的支持,似乎一切都成了理所當然。對於大部分中國觀眾來說,電影確實也不是什麼高深莫測的東西,大家去看電影,主要還是為了“圖個樂和”。至少在這一點上,“跑男”比很多國產爛片還要強一些。

  所以“跑男”的投資者並沒有錯,對主流市場來說,電影確實和其他產品一樣,隻要賺錢就行。但對愛電影的人來說,電影恐怕不能只是一門生意,否則它如何能歷經百年而不衰,又讓無數觀眾為之如痴如醉。

  可以預見,“跑男”類似的產品還會繼續在市場上熱賣,但如果電影人樂此不疲地追逐這種票房,隻會讓中國電影的生態環境更加惡化。當然,那些隻顧著抨擊別人“不是電影”的電影人也該行動起來了,再不拍出幾部像樣的電影,也許丟掉的不僅是電影人的飯碗,更是電影人的尊嚴。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