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縣全軍鄉村民方榮軍在清除自家光伏發電板上的灰塵。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攝
“過去家裡每月用電200度左右,電費100多元,現在不但用電不用再花一分錢,電站還能賺錢。屋頂架起了光伏電站,一年相當於有了多養兩頭豬的收入。”說起屋頂電站的好處,安徽金寨縣全軍鄉村民方榮軍頭頭是道。2014年3月並入電網開始發電,方榮軍家成為金寨縣首批“光伏扶貧”的受益者。
在方榮軍家的屋頂上,兩組電池板佔地20多平方米,不遠處的房檐下,緊貼牆壁安裝了電表和逆變器,電表液晶屏顯示電站已累計發電2686度。“我家電站平均每月發電量在350度左右,自用之外有150度余量,80多元的用電補貼加上100多元發電補貼,每月收入超過200元。”方榮軍說,這些發電收入每月直接打入他家的一卡通賬戶。
“目前,老方已經賺了2000元左右。”鐵沖供電所所長吳孔泉介紹,按照本人申請、民主評議、張榜公示、鄉鎮村逐戶審核、縣抽查審批的程序,2014年3月初,金寨縣確定開建首批1008座居民光伏電站,每戶裝機容量都是3千瓦。其中首批試點8戶,方榮軍是第一家。目前,這1008戶建成6個月,已發電186萬度。
“我家的電站成本2.4萬元,政府出資8000元,光伏企業贊助8000元,我拿8000元。”方榮軍說。而這一模式,也被首批項目統一採用。
位於大別山老命老區的金寨縣,被安徽省政府列為光伏下鄉扶貧工程試點,目前已經有2008座光伏電站屹立在金寨縣貧困戶的房頂上,並全部接入了大電網。
“作為扶貧攻堅的主戰場,金寨一直在努力尋求產業扶貧的突破口。”安徽省政府副秘書長、扶貧辦主任劉永春介紹,“光伏扶貧”電站設計壽命20至25年,建設成本由政府補貼1.6萬元,貧困家庭自籌8000元,能夠為困難群眾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根據國家有關政策,每用一度光伏電站發的電,可以得到用電補貼0.42元,自用之外的電賣給國家電網,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得到每度電0.46元的發電補貼,3千瓦的扶貧電站在壽命期內,可為貧困家庭增收數萬元。
去年6月完成首批建設目標后,金寨縣隨即在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選擇啟動了第二批1000座電站建設任務,每戶裝機容量仍是3千瓦。這2008戶目前已經累計發電218萬度。
槐樹灣鄉楊橋村詹政林家被列入第二批光伏扶貧項目,詹政林不僅出不起8000元的投資,他家的房子是瓦房還不適合建電站。楊橋村村委會決定將他及另外兩家的電站都建在老村部,如今已經發電30多度了。2014年11月26日,隨著槐樹灣鄉楊橋村的7座電站正式並網發電,第二批“光伏扶貧”項目全部並網發電。
針對詹政林等貧困戶的實際情況,金寨縣實施第二批項目時,先由貧困戶統一從村級貧困互助發展資金中借款,然后分6年從其發電收入中扣除,借款利息則由縣財政統一貼息解決。如此一來,貧困戶一分錢不掏,就能得到一座不斷生財的電站。“詹政林的電站一個月能產生收益300元,那麼扣除借款后,他應該還能獲得100多元。而6年后,款還完了,他就能拿到全額收益。”槐樹灣供電所所長張軍說。
“並網一天都不能耽誤,結算一分都不能少給。”金寨縣供電公司總經理劉志祥強調。電站驗收合格后,該公司就及時與貧困戶簽訂並網發電合同,並採集發用電信息,每季度根據發用電度數,按照“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補貼標准,整理好收益清單,再交由銀行將收益直接打到貧困戶的賬戶上。
“金寨縣正在創建清潔能源示范縣、建設生態示范縣,再結合扶貧開發,大規模實施‘光伏扶貧’項目就成為必由之路。”金寨縣扶貧辦劉澤祥告訴記者,“2015年計劃再建5000座電站,擴大群眾受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