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行進中國·精彩故事

年年有“漁”又一年

任磊萍齊鶴

2015年02月03日10:37  來源:央廣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行進中國·精彩故事]---《年年有“漁”又一年》

  丹江口水庫

  漁民馬欣正在勞作

  漁民自制的風干魚

  2003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啟動,16.5萬河南百姓告別故土,另謀生計。如今,丹江水北上京畿,那些為南水北調犧牲家園的移民,也憑著自己的勤勞,尋找到新的生活。

  (捕魚的現場)“這一個幾斤?”

  “三五斤呢……”

  冬日的丹江口水庫,遠山、鷗鷺、天水一色,幾艘漁船靜靜地停泊在一灣碧水之中。漁船上,一排排風干魚被冬日暖陽映得紅彤彤的,那都是漁民自己腌制風干的,取“年年有余”的好意頭。魚是當地人年夜飯餐桌上不可少的佳肴,走上馬欣的漁船,馬欣正和妻子忙活著招呼生意,我們也難得討得一個空閑和他聊上幾句。

  “咱們那丹江水的黃介(音)最好了。春節都得備魚麼,有的喜歡風干魚,有的喜歡鮮魚。”

  馬欣的家在幾十公裡外的淅川縣馬蹬鎮蘇庄村,他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一名移民,從小在丹江口水庫邊長大的馬欣,十幾歲就跟著父親捕魚,2007年政府引導淅川縣的漁民發展網箱養魚,馬欣從中看到了機遇,短短幾年他的漁業養殖發展上了規模,還找了幾個鄉親過來幫忙。

  “自己起步,投資一千兩千一點一點開始發展起來的,一下發展起來百十箱。那確實賺錢,那幾年正掙錢准備大力發展了,國家保護水質,不讓養了,幾十萬的投入打了水漂。”

  在淅川,漁業養殖曾經是支柱產業之一,庫區1.2萬百姓以此為生。因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前鄉親們討生活的地方變成了水源地保護區。按照國家要求,淅川4.2萬網箱全部上岸。漁民們多年積累,多年心血,隨著一渠清水流逝了。

  馬欣並沒有閑下來,他貸款置辦了三艘快艇,白天招攬游客做些旅游生意,晚上撒網捕魚拾起了老本行。40歲再創業從頭再來,多少有些艱難,可馬欣說隻要市場好,就有錢賺:

  “啥都得朝前看,不說養魚了,做做小生意一年都是二十多萬,過得去。水通了水清了,來了顧客都多麼,明年估計生意格外好些。有賺錢的,你得想辦法,這抓不住了抓那,哪方面發展賺錢往那方面發展。”

  風吹水動,庫區邊一艘艘漁船陸續收網歸岸。馬欣的漁船又來了一位來“拜師”的老鄉

  “過來啦”

  “我老表開食堂了,好做風干魚,你能給介紹介紹點,不給介紹……”

  “這沒的啥秘密……”

  老鄉中有的也在創業,向馬欣來打聽做風干魚的秘訣,馬欣媳婦大方的全盤告知。

  “作風干魚主要得壓,魚的一層一層的抹,抹抹了用大石頭壓,水分得壓出來鹽的炒紅,一騰香氣都出來了……”

  壓實,一層一層的處理,這就是做風干魚的訣竅,就像他們的生活,勤勉、踏實。人勤春來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馬欣在漁船上的日子看起來頗為愜意幸福。以漁為生,新的一年他也有些新想法。(記者任磊萍齊鶴)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