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美國狙擊手"口碑票房雙豐收 三個爺們賣座戰爭片

2015年02月03日07:06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美國狙擊手》 三個爺們的最賣座戰爭片

  男人一號

  男人三號

  男人二號

  傳記戰爭電影《美國狙擊手》講述了海豹突擊隊神槍手克裡斯·凱爾的傳奇而傷感的一生,去年聖誕節在北美小范圍上映,影片不但力破北美歷年一月開畫紀錄,擴大公映后首周末4天斬獲1.053億美元本土票房,連續三周蟬聯北美票房冠軍寶座,北美累計斬獲2.49億美元。在所有2014年年內起片的電影中,居於第6名。目前,影片已經在全球吸金3.16億美元,成為電影史上最賣座戰爭片,打敗了《珍珠港》、《拯救大兵瑞恩》等片。此外,影片還獲得了今年奧斯卡獎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在內的六項提名,參照去年將7項奧斯卡大獎攬入懷中且票房佔據北美2013年度票房第6名的《地心引力》,向來有高票房助陣的提名影片,最終獲獎的可能性都會大漲。《美國狙擊手》聚焦在三位個性十足的男人身上:人物原型克裡斯·凱爾、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布萊德利·庫珀,他們在各自的傳奇人生中會聚在一起,從而誕生了一段難以磨滅的新傳奇。編譯:田穎

  克裡斯·凱爾(人物原型)

  美國最致命神射手之死

  影片根據美國著名狙擊手克裡斯·凱爾2013年的同名暢銷自傳改編而來。該書剛一上市,就被布萊德利·庫珀迅速買下了這本書的電影版權,由杰森·迪恩·豪爾擔任編劇,還曾出現在2013年好萊塢的劇本黑名單上。

  凱爾成長在得克薩斯州奧德薩的一個馴馬競技者家庭,父親自小就教授他如何用來福槍獵殺野鹿和野雞。加入美國海軍后,因射擊天賦被調往海豹突擊隊,在現實中與影片《孤獨幸存者》的原型Marcus Luttrell是海豹突擊隊訓練期間的密友。期間四次前往伊拉克參戰。1999年至2009年,成功狙擊255人,其中美國五角大樓承認的有166人,最好戰績是在2008年從1920米的遠距離一發子彈擊斃敵人。他因此獲得“最致命的神射手”稱號,伊拉克叛軍稱他為“拉馬迪惡魔”,對其人頭懸賞2萬美元。在出色履行職責的同時,凱爾也受到深深的良心譴責,2009年為挽救婚姻決定退役。回到美國后,瀕臨崩潰邊緣的他幾經掙扎,甚至無法融入正常的家庭生活,期間寫下了同名自傳《美國狙擊手》,也成為電影的主要素材來源。2013年2月2日,在靶場被意外槍殺,嫌犯也是一名患有PTSD(創傷后應激障礙)的退伍軍人。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導演)

  84歲老牛仔的黑馬之作

  影片劇本剛剛完成時,原計劃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作為制片人和主演,庫珀和他多次會面,有時還會把其他參演人員叫出來一起討論,雖然最后還是因為檔期和預算問題退出了電影計劃,但卻向庫珀強力推薦了自己的老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以現在的影片質量來看,相較於斯皮爾伯格,也許老而彌堅的伊斯特伍德是個更好的選擇。這位已經84歲高齡的老牛仔,始終保持著老派而純粹的硬漢式瀟洒。如果你看過他執導的《不可饒恕》、《老爺車》、《硫磺島來信》就會明白,即使戰爭背景如何不同,他都能將其后人性的復雜刻畫得淋漓盡致。

  據庫珀透露,在一定程度上,其實伊斯特伍德與凱爾有很多共通之處,比如他們都喜歡爵士樂,說話都是直來直去、為人樂觀風趣等,“所以,他是最適合的導演人選”。當然,這也是老爺子執導的電影第三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1993年《不可饒恕》、2004年《百萬美元寶貝》都幫他同時斬獲了當年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雙項大獎。有興趣的話,可以留意一下影片5分12秒走進教堂隻留下背影的白色西裝路人,就是伊斯特伍德。

  布萊德利·庫珀(主演、制作人)

  奧斯卡候選人增肥36斤

  這是繼2013年《烏雲背后的幸福線》后,布萊德利·庫珀贏得的第二次奧斯卡影帝提名,加上去年《美國騙局》的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他已經連續三年被奧斯卡寵幸。但其實庫珀原本隻打算做制片人,而“星爵”克裡斯·帕拉特才是他的主演人選,但隨著他對凱爾越來越深入的研究,漸漸明白這個角色將會是對生理和精神的雙重考驗,於是他決定由自己獨挑大梁。

  為接近凱爾的身形體重,原本168斤的庫珀,連續三個月每天堅持進食8000卡路裡,跑步四小時,足足增肥36斤,並研究大量與凱爾相關的影像資料,模仿他的舉止形態。除了邀請凱爾在海豹突擊隊的狙擊搭檔擔當軍事顧問,培訓使用McMillan TAC-338等三種凱爾服役時使用過的狙擊步槍外,還要學習控制呼吸、固定兩腳位置以及如何俯臥在槍上等特殊技能。其實在籌備電影期間,庫珀曾有幸和克裡斯·凱爾通過2分鐘電話,因為凱爾對好萊塢的電影改編並不完全信任。可惜影片還沒拍完凱爾就過世了,他的父親曾警告伊斯特伍德和庫珀,如果這部電影傷害到他兒子的名譽,他絕不會放過他們,但他同時也表示他相信二人的能力和誠意。

  ■ 對話布萊德利·庫珀

  不美化

  更不神化

  Q:影片上映后引起很大爭議,被譴責“美化戰爭”、“以殺伊拉克人為樂”?

  A:即使不是《美國狙擊手》,相信某天也一定會有部電影告訴大家這些退役軍人到底經歷了怎樣的苦難,而不是把這當作一堂關於戰爭的政治課題,我們應該放更多注意力在這一人群身后的現實問題上,當他們回到家園,需要更多的關懷和寬容。當初和斯皮爾伯格討論這部電影時,就從沒有把它當作任何政治工具的意思。凱爾在接受採訪時也曾表態,“我受國家雇佣走上伊拉克戰場,保護海軍和海豹突擊隊是我的本職工作,僅此而已。”這也是我們電影想說的。

  Q:有人認為影片涉嫌神化凱爾?

  A:我絕對不同意這種說法,凱爾是美國的英雄,他本人深受PTSD之苦。這部電影是對退伍軍人心理困境的探討,我曾反復研究與他有關的文字、影像資料,所有劇情都是基於事實真相。我不能強制觀眾們怎麼看怎麼想,甚至有些人借題發揮。我想,遲早有天他們會想通的。

  Q:凱爾的英雄主義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A:從本質上說,凱爾並不是崇尚暴力的人。作為一名軍人,他從未在使命前退縮,因為他相信這是為正義而戰。他的英雄主義並不簡單體現在狙擊敵人的數量上,而是他如何面對那些戰爭所帶來的精神創傷,無論是對他還是他的家庭,這都是個不好過的坎。

  Q:因何選擇和伊斯特伍德合作?

  A:一開始就有人告訴過我凱爾希望伊斯特伍德能執導這部影片,而我也一直期待能有機會和他合作,所以,當他終於同意接手,跟我說“來吧,咱們一起做這部電影”,我激動得要飛上天了。我喜歡他工作時的高效率和快節奏,他用開放的態度讓我加入影片的制作過程,這對提高我的表演相當有益。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