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中國青年報:機器人記者來了記者會失業嗎

張田勘

2015年02月04日07:08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機器人記者來了記者會失業嗎

  1月31日,蘋果公司發布了創紀錄的一季度財報,美聯社數分鐘之后即發表了題為《蘋果打破華爾街第一季度預期》的新聞報道。但這篇報道不是記者寫的,而是機器人記者,或者說計算機寫作軟件(人工智能)寫的。

  為什麼要採用機器人寫作新聞報道呢?因為財經領域的季度盈利報告撰寫工作單調枯燥,但要求准確和速度,所以美聯社在去年夏天開始與自動觀點公司(Automated Insights,由前思科公司IT工程師羅比·艾倫創立)合作,使用該公司的“史密斯消息”軟件撰寫財經報道文章。現在,這個採用了半年的機器人記者每個季度都要撰寫3000篇這樣的新聞報道,而且這個數字有望增加。

  機器人記者來了,真正的記者是否就要失業了?美聯社的助理編輯帕特森說,“史密斯消息”是在解放記者,讓他們集中精力撰寫有深度的報道。因此,真正的記者是不會失業的。

  機器和機器人把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和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去干更重要的工作,或者讓人成為監工,監督機器人干活。這是一個美好的前景,在今天也局部實現了。但是,另一種擔憂也發生了。

  以機器人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方興未艾,也許將來某一天會完全取代人,並進而戰勝和消滅人類,主宰世界。這種觀點在很多科幻小說和電影中早就出現,如《機器人戰爭:人類末日》《黑客帝國》等。雖然更多的人認為這只是一種娛樂和玩笑,當不得真,但也有嚴謹的科學家,如英國理論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站出來,一本正經地警告社會,人工智能在並不遙遠的未來可能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危險。人工智能對人類而言甚至是致命的。

  霍金已經和數百名科學家與企業家,如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弗蘭克·維爾切克、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和美國特斯拉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等人聯合發表一封公開信,敦促人們重視人工智能安全,確保這類研究對人類有益。人工智能技術如同其他科學技術一樣,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可能存在危險性,甚至可能比核武器更具威脅。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在從人工智能獲益的同時避免潛在的危險。

  霍金等人是否在杞人憂天呢?就時間和人工智能的水平而言,目前包括機器人記者在內的人工智能都處於人們可控的情況之下,主要是為人類服務,提高生產力和工作效率,但是,並不否認有一種可能,未來機器人可能失控。例如,具有更高智能的機器人可以自我設計以改進自身,使得它們比現實社會的所有人都更聰明。

  那麼,有沒有辦法不讓人類輸掉而永遠成為贏家呢?當然是有的,比如,停止設計人工智能,但這不是人類的做派。於是,便轉向另外兩個選項,一是人類與人工智能和平相處,二是人們在設計人工智能的時候最好預留一個開關或機制,讓人類永遠擁有控制人工智能的鑰匙。第一種辦法的選項在《黑客帝國》中已經提出來了,當進入22世紀,人們已經生活在虛擬與現實結合的世界中,通過厮殺和爭斗,主體(CPU)最終同意與人類和平共處。

  至於人們在設計人工智能的時候預留永遠讓人控制人工智能的機制,也許還在研究之中,需要時間。但現階段,記者不會失業,而且會從繁重而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寫出更有深度的文章和干更有創意的工作。但是,在記錄時代和生活的同時,記者們也不妨瞭望一下,科技,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眾多科技發明,在把人類社會帶向更為燦爛的明天時,是否會有偏離航向的危險。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