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傳媒》>>2015年1月下
人民網>>傳媒>>正文

都市報融合發展的幾點思考

王自合

2015年02月05日10:50  來源:傳媒  手機看新聞

媒體融合是發展趨勢,也是傳統媒體轉型發展、新媒體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既是黨和國家的要求,也是傳媒業界的自覺選擇。媒體融合“融”哪些?怎樣“融”?筆者結合《大河報》融合發展的實際情況,談幾點看法,以期為都市報發展提供借鑒。

是相互融合而不是誰替代誰

當前,新媒體發展勢頭正勁,用“日新月異”來形容毫不為過﹔傳統媒體無論是雜志、報紙,還是廣播、電視,無一例外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力下降、收入下滑的問題。可能也正因為機緣、時間節點如此,媒體人自覺不自覺地把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對立起來討論,把兩者的關系看成是此消彼長的替代關系。我們經常遇見這種情況,一旦討論媒體發展,傳統媒體人往往有消極觀望者,有灰心喪氣者,也有盲目崇拜新媒體者。這種看法影響士氣自不待言,關鍵是很多傳統媒體輕易地放棄了本該努力爭取的資源優勢,白白放棄了很多發展的良機。

從實踐層面看,新媒體功能的發揮,目前主要依賴海量的信息,還有互通互聯、無處不在的新技術優勢。但從實際情況看,新媒體難以成長為真正的大眾媒體,以《今日頭條》為例,其內容的生成主要依靠“爬虫”技術等數據分析,從大眾傳播媒介傳遞的信息中,依據傳播次數、點評數量等數據,自動生成所謂“大家關注”的內容。可見新媒體發展存在的問題,一是由於新媒體的開放性,使用者均可點評,點評得五花八門,但文字、尤其是漢語的復雜性,僅僅把握幾個關鍵詞就能真正理解嗎?二是轉發數量多一定是受眾關心的信息嗎?通過受眾的抽象思維、平衡各個方面的訴求提煉出來的問題,才是受眾真正關心的問題。所以,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各有所長,隻有互相融合,取長補短,才能形成新的、科學的傳播格局。

都市報的核心優勢是其強大的社會影響力

經過20年的發展,我國都市報形成了強大的社會影響力和公信力,這是都市報最核心的資源,在媒體融合發展中要維護好、運用好這些資源。

20世紀90年代初的改革開放,直接催生了我國的都市報。換而言之,我國都市報本身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產物。如果說黨報的權威性來自於其基本屬性和無可替代的規定性,都市報的每一份影響力都來自於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奮力打拼。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都市報的核心資源是什麼?資產、人才,這些都很關鍵,但最核心的是都市報的社會影響力和公信力。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以自媒體為主的新媒體幾乎淹沒了所有的傳播空間,其中的信息混雜,令人難辨真偽﹔同時各種新媒體枝蔓叢生,野蠻生長,缺乏成長為主流媒體的基礎和環境。都市報在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其新媒體形式之所以不斷得到用戶的青睞,核心在於其社會影響力和公信力使受眾不得不選擇都市報。這種青睞和選擇,恰恰是都市報在融合中成長、壯大的動力。筆者始終相信,隻要都市報的影響力存在,都市報的發展就會有堅實的基礎﹔影響力衰減則都市報的發展成果衰減,影響力壯大則都市報的發展成就壯大。2014年9月14日,河南省開封市5歲女孩黃自浵掉進油鍋被燙傷,急需巨款治療,《大河報》記者得知此事后,通過《大河報》及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與讀者互動,融合推進,僅僅兩天時間,就為受傷者募捐了152萬元。同樣是這件事情,也有很多自媒體報道、呼吁捐款,但效果不明顯。目前在一些傳統媒體當中,發展新媒體或者進行媒體融合發展,最大的問題是新媒體沒有合適、明晰的盈利模式,不能馬上為傳統媒體帶來利潤,但新媒體吸引了社會絕大多數受眾的注意力,如果傳統媒體現在不進入其中,其社會影響力下滑而無從補充,豈不是更加堪憂?所以,即使是“燒錢”,也不得不“燒”。

都市報融合發展要突出自己的“標識”和特色

當前新媒體發展的局面,可謂是“百花齊放”,令人無所適從,很多新媒體單從名稱上簡直難以看出其定位是做什麼的。一方面新媒體及自媒體並不是傳統媒體,有些自媒體僅僅是為了滿足用戶某些方面的需求而創建的﹔另一方面,在如汪洋大海般的新媒體中,沒有自己的個性和特色,也確實難以吸引用戶的“眼球”。

對於都市報來說,無論運用哪種新媒體形式,都應該突出自身的“標識”和特色,不應該放棄自身在傳統媒體發展過程中積累下來的社會影響力和公信力,這不僅是融合發展的需要,也是媒體融合時代的品牌“標識”。

《大河報》在走融合發展之路的開始階段,就把創辦的所有新媒體打上自己的烙印,統一標注為“@大河報”,即使是各部門創辦的子賬號,也盡可能地運用統一標識。這種做法有哪些好處呢?一方面是突出了自己的身份和社會地位,使用戶從名稱上就能夠看出這些新媒體的歸屬和特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操作者時時刻刻記住自己的責任和使命,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和語言。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品牌就是生產力,品牌也是發展的基礎和方向。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是看到很多都市報的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沒有體現本媒體應有的特點,也沒有很好發揮本媒體資源的優勢。筆者曾經與一家都市報的領導探討過這個問題,他的說法是本媒體是區域性的,而新媒體是無疆界的,冠以本媒體的標識,是否會影響在新媒體領域的傳播力。筆者以為,再牛的媒體,無論它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想一統天下,幾乎是不可能的。與其如此,為何不突出自己的特點呢?

都市報融合發展要重構媒體觀、豐富產品線

從某種意義上說,媒體融合時代其實是一個泛媒體時代。這個時代,其實有一個“媒體”內涵的回歸。我們通常意義上理解的媒體,基本上是新聞媒體的概念,也就是以傳播新聞信息為主要任務的載體。現在隨著以自媒體為主的新媒體迅速發展,我們看到許多服務性、參與性、互動性的媒體盛行,比如大眾點評、滴滴打車、百度地圖等,他們一方面有新聞信息傳播的功能,同時還有著十分強大的專業服務功能。傳播信息和服務用戶才是媒體的基本功能,是都市報媒體觀回歸的主要內涵,也是都市報豐富產品線的主要方向。

從受眾的角度看,一方面希望盡快地獲得新聞,另一方面希望獲得最有價值的新聞信息。作為媒體,要滿足這兩種需求,必須盡快、盡可能地提供並傳播新聞信息,同時又要追求盡可能高的新聞價值,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務。當前,傳統媒體的新聞內容生產在競爭中仍然保持一定的優勢,但在服務性信息的生產和提供上卻遠遠落后於商業網站和自媒體。這個問題,在傳統的媒體觀裡本不存在,認為這根本不是媒體所能做到的。但是在互聯網時代,流量創造價值,流量即用戶數量,而用戶數量的多少取決於你所提供信息和服務的有用性、及時性、不可替代性,用戶數量的多少也同時決定了媒體存在的價值的大小,沒有了用戶,何談輿論陣地?何談存在價值?(作者系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編委委員、大河報社社長)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