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2月4日發布《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對網絡用戶賬號進行規范管理,從而構建良好秩序,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網民將《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稱為“賬號十條”。
近年來,網絡用戶賬號如雨后春筍,然而各種亂象也層出不窮。有的賬號是在冒用、關聯機構或社會名人的頭像、名稱和介紹,如假冒的“中紀委巡視組”、“人民曰報”等。這些違法運行的賬號,大多是在傳播虛假消息,分明是在故意誤導公眾,導致混淆、擾亂網絡傳播秩序。
還有的賬號在大肆發布色情、暴力信息,用低俗惡劣的炒作方式賺取點擊量、關注度。這同樣是在污染網絡環境,破壞網絡秩序。
這些嚴重威脅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亂象,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遏制,可能會對國家、社會和個人造成不可換回的損失。
“賬號十條”指出,網絡用戶賬號必須遵循“后台實名、前台自願”原則,恪守“七條底線”。把“七條底線”當作不可觸碰的“高壓線”,是確保互聯網成為一個充滿真實、互信、包容、健康的平台的有效保証。
對此,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商責無旁貸。互聯網企業應當落實管理主體責任,對互聯網用戶提交的賬號名稱、頭像和簡介等注冊信息進行審核,對含有違法和不良信息的,不予注冊。對存在違法和不良信息的賬號,應當採取通知限期改正、暫停使用、注銷登記等措施。同時,還應保護用戶信息及公民個人隱私,建立健全舉報受理處置機制,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互聯網是虛擬世界,但是消息本身、來源、發布者都必須是真實的。違背了真實性,就是違背了互聯網為人們謀利益的初衷。
因此,我們以“后台實名、前台自願”為原則,就是要讓網民樹立一種意識、擔負一種責任。我認為,這種意識是:自己享有言論自由的同時,嚴格遵守秩序,絕不能讓他人付出代價,損害他人的名譽。這種責任是:自覺維護互聯網秩序,保護他人的權益。
更重要的是,我們享有的權利絕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第六條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為用戶辦理網站接入服務,辦理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等入網手續,或者為用戶提供信息發布服務,應當在與用戶簽訂協議或者確認提供服務時,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而對於在互聯網上造謠、傳謠、散布虛假信息、侵犯人權等行為方面,我國也制定了相關法律予以打擊。
我們採取“后台實名、前台自願”原則,並不是在限制網民的自由。相反,它正是保護自由,讓網民充分享有權利的有力途徑。
因此,作為網民,首先應當依法規范使用賬號名稱。遇到含有違法信息的賬號,更應出於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善意,積極舉報,參與監督。
選擇個性化網名是網民的權利,而遵守規范和秩序更是其義不容辭的義務。然而,如果在“前台自願”的同時,沒有實現“后台實名”,就無法對冒用、關聯機構或社會名人的非法賬號進行懲處,也就難以遏制前台名稱的種種亂象。“賬號十條”歸根到底,就是要約束前台名稱亂象,遏制種種不負責任的謠言、謊言和有害信息的傳播,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
2013年9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在第五屆中英互聯網圓桌會議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自由和秩序緊密相連、不可分割,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離開了秩序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哪裡沒有秩序,那裡一定沒有自由。我們越追求自由,就越需要秩序。秩序的要義正是“為了每一個人”。
有規范才有秩序,有秩序才有未來。“賬號十條”讓有秩序的網絡空間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