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行進中國·精彩故事

昨吃百家飯 今報百家恩

2015年02月09日09:2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行進中國·精彩故事】昨吃百家飯 今報百家恩

   時值隆冬,冷風蕭蕭,寒意襲人。

   2014年12月21日,孫啟生又一次專程從青島趕回老家山東膠州膠萊鎮古蘭村。16歲離村進城,靠扛煤“扛”出一個企業的孫啟生,總是想著法子回饋鄉裡,如今又跟讓村裡老人安享晚年“擰上了勁兒”。

   自2014年開始,孫啟生每月為古蘭村70多名老年人送溫暖,雷打不動。“上個月天氣變冷,啟生就為俺們置辦了棉被和毛毯。”孫桂珍老人將這次送的5公斤香米、1斤茶葉放到了三輪車上,“你別看俺臉凍得通紅,可心裡熱乎著呢!當年的娃沒忘記村裡人,他這是回來報恩吶。”

   “報恩?”記者的疑惑讓老人打開了話匣子。“這事得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說起,啟生的大哥剛成年卻遭遇車禍去世,他娘心臟病,沒多久也走了。”那時候,孫啟生才十來歲,他弟弟四五歲,家裡沒有壯勞力,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當時鄉親們都不寬裕,但仍經常為兄弟倆送上份熱菜、遞上個饅頭。

   “我身上穿的衣服是鄉親們給的,后來家裡的房子也是大家幫忙蓋的。”孫啟生感慨萬千。他16歲那年到青島滄口一帶為當地居民送煤,“臨走還向村裡老少爺們借了2000元作為啟動資金。”2004年,他組建了自己的公司,公司業務越做越大。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我是吃百家飯長大的,沒有當年叔叔嬸子們的幫助,我不會有今天。”孫啟生當著鄉親們的面說,我不圖名、不圖利,就是想報答你們的一飯一瓦之恩。從2008年開始,孫啟生每年為15戶五保、低保家庭“送溫暖”——每到冬天都會送一噸煤。古蘭村村支書孫啟恩說:“誰家有人病了,啟生起碼會送去個三五千塊﹔誰家有喜事,他也會給包一個大紅包。”

   孫啟生負擔電費,村裡的路燈又亮了﹔孫啟生把自家房子裝修成圖書室,方便村民們學文化、學技術﹔村裡要改變臟亂差的村容村貌,孫啟生把公司的鏟車停在村裡專門用來打掃衛生﹔村裡的大喇叭壞了3個,孫啟生每次都從青島買新的……

   面對古蘭村的空巢老人現象,如何讓老人安享晚年成了孫啟生最關心的事。2013年,孫啟生個人出資350萬元,建起了老人日間照料中心。村裡的老人可在這裡免費吃午飯、打台球、下棋、看電視,飯后還能在休息室睡午覺。

   “村裡的小輩也都很支持,主動當志願者,免費為老人做飯。”孫啟生說,除了自己,已有13個人加盟愛心接力團隊,無償為老人提供生活用品。

   孫啟生已擬好了2015年的計劃:繼續完善老人日間照料中心,動員鄰村的孤寡老人過來﹔拿出30萬元硬化村子的生產路﹔投資200萬元建釣魚場,讓老人多一個休閑的地方……他還想在村裡建設一個敬老院,設備條件都和城裡一樣,讓村裡老人真正安享晚年。“等我老了,也不麻煩孩子們,就住在自己建的敬老院,跟村裡的老伙計一起養雞、種菜、拉家常。”

   【記者手記】

   孫啟生覺得自己的命運和國家命運相連,他的上衣左胸前繡著國旗,他出資修建的老人日間照料中心前也飄著國旗。他說,搭上了國家快速發展的列車,致富應當回饋社會,就從回饋家鄉開始吧。

   與孫啟生聊天,說得最多的是“報恩”。談起30多年前鄉親們對自己的幫助,這位在外打拼多年的硬漢仍會哽咽。如今的煤炭生意不好做,可孫啟生回報鄉親的信念依然堅定,已制定了今年更加“宏偉”的計劃。

   現實中,有人會覺得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些“虛無縹緲”,無從下手。知恩圖報的孫啟生給我們做了一個好示范,那就是從身邊做起,互幫互愛,回饋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