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行進中國·精彩故事

“特別的年貨”捎給“特別的人”

王麗 潘德鑫

2015年02月11日10:38  來源:新華社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行進中國·新春走基層)“特別的年貨”捎給“特別的人”

  ——隨“助學農民工”楊秀祥的48小時返鄉記

  新華社貴陽2月10日電(記者王麗 潘德鑫)2月7日17時,深圳市龍崗區億達包裝制品公司寬敞的車間裡,楊秀祥正在流水線上麻利粘貼著手裡的包裝盒。第二天就要踏上返鄉路了,見到家鄉來的記者,又是驚訝、又是歡喜。

  下班了,他拉著記者走進他的宿舍,床上擺滿了要捎回家的年貨:給老爸買的新棉衣、給左鄰右舍孩子們買的糖果、要貼在家裡的春聯和字畫……

  一樣一樣地裝進公司發的新背包裡,可最珍貴、最特別的年貨,卻是一個神秘的牛皮紙信封……

  出發:一份溫暖的“特別貢獻獎”

  左手拿盒子,右手拿畫筆,蘸著膠水在盒內底呈“十”字狀涂刷,再將底襯仔細地裝入盒中,用推板將氣泡推平粘實——這就是楊秀祥的工作,同樣的動作,每天他要重復兩三千次,在這家工廠,他已經干了8年。

  30歲的苗族青年楊秀祥是貴州省惠水縣雅水鎮下興村農民,因為家庭貧困,10年前讀完中專的他,孤身一人到深圳打工。“現在我是熟練工了,每月收入能有4000元左右。”楊秀祥說。

  2月8日上午,是億達公司一年一度的年會和迎新春聚餐,老板會發紅包給優秀的員工。開完年會,五六百名來自五湖四海的工友們聚在食堂吃一頓豐盛的“年飯”,就要陸陸續續背上行囊回家了。

  “今天,我還要頒發一個‘特別貢獻獎’,表彰一位充滿愛心、熱衷公益的員工,也給山區的貧困兒童送去我們的祝福和愛心。”在頒發了多個獎項后,億達公司總經理倪向平宣布,楊秀祥獲得了“特別貢獻獎”,獎金1000元。此外,公司集體募集5000元、老板個人捐助1000元,這個新年禮包是讓楊秀祥回鄉捐資助學的公益資金。

  “這份獎勵既溫暖又珍貴,更多的貧困學生能因此獲得幫助了。”獲獎后的楊秀祥非常興奮,他告訴記者,獎勵給個人的獎金打算用作今年兒童節助學活動的活動經費,其余6000元捐款全部用於他和伙伴們創辦的“育鷹計劃”助學金。

  歸程:一張意外的“免費高鐵票”

  雖然春節回家的車票非常難買,但母親2009年去世后,再苦再難,楊秀祥每年一定要回家陪老爸過年。火車票便宜,但如果搶不到,隻能花四五百元搭長途大巴車用近30個小時回家。

  2014年底貴州開通了首條高鐵——貴廣高鐵。今年1月,共青團貴州省委啟動“青春號·創業范”——接在外奮斗的貴州“小伙伴”回家活動,通過網絡、QQ、微信、客戶端等媒體平台,招募在珠三角地區奮斗打拼的貴州籍青年第一次坐高鐵返鄉,感受家鄉變化、贏得創業支持。

  在微信朋友圈裡看到這條信息,楊秀祥立刻上傳自己的打工故事,很快就獲得了幾十個點贊,成為這項活動中第3個拿到車票的人。為他贏得點贊的,不是特別的打工經歷,而是邊打工邊助學的善舉。

  從2009年開始,他就利用工作之余參加深圳的義工組織和志願者服務,“打工生活非常枯燥,周末休息時間,能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一些服務,他們的感謝總能讓我發現自己的價值。”楊秀祥說,起初,他在一些義工組織的聯絡下幫助自閉症兒童,可每次他總是忍不住想起家鄉那些因為貧困輟學,無法安心讀書的貧困兒童。能不能幫幫他們,楊秀祥不斷問自己。

  2011年開始,楊秀祥把打工攢下來的錢,拿出一部分資助村裡的貧困兒童。2013年10月,他和兩位朋友發起“育鷹計劃”助學行動,這個行動不僅獲得家鄉惠水縣的支持,也漸漸贏得了深圳一些打工者和企業家的支持,截至目前已募集近5萬元助學金,惠水縣山區57名貧困學生得到捐助。

  8日18時,收拾妥當的楊秀祥踏上回鄉的路。他的返鄉行囊很簡單,一個雙肩包、一個小腰包、一個拉杆箱。當然,還有被小心存放在腰包裡的黃皮信封。

  為了趕上次日早上7點從廣州南站出發的高鐵,楊秀祥乘公交、轉地鐵、搭高鐵,提前一晚就從深圳的工廠趕到廣州南站。23時,經過5個小時的奔波,到達火車站候車室,附近的酒店他舍不得住,在車站麥當勞餐廳要了一杯可樂,他打算在餐廳椅子上借住一宿。

  9日凌晨,楊秀祥終於登上D2802次高鐵列車,雖然幾乎整夜未眠,可第一次坐上開往家鄉的高鐵,他興奮地笑著,這看看、那望望。“5個小時,真不敢相信,車票比長途大巴還便宜得多,要是以后都能坐高鐵回家就好了!”他說。

  回家:一個珍貴的“新春大禮包”

  5個多小時后,楊秀祥乘坐的農民工高鐵專列抵達貴陽北站。拖著行李箱,他先來到貴陽長途客車站,貴陽到惠水縣城不久前開通了高速公路,他很快買到了14時30分開往惠水縣的車票。乘高鐵、轉高速,家鄉交通建設的巨變,讓楊秀祥今年的返鄉路格外順暢。

  簡單吃了一碗牛肉粉,他登上返鄉的大巴車。隻用了1個小時,汽車就到達了惠水縣城。他的兩位好友、多年來一起募捐助學的“小伙伴”羅朝珍和楊院早已等候在車站。沿著通鄉公路又行車1個多小時后,17時許,楊秀祥終於走進了熟悉的村口,看到他的身影,等候多時的姐姐跑過來幫他拿行李,父親遠遠的揮手和笑容讓他溫暖無比。

  一棟破舊的木房子,屋外的寒風肆意穿過房頂牆面大大小小的窟窿,屋裡燈光暗淡,唯一的有聲電器是一台微型收音機,偏屋裡有一個鏽跡斑斑的小火爐。

  爐火越燒越旺,眾人圍坐言歡。楊秀祥用苗語和父親、姐姐輕聲交談著,雖然聽不懂,但每個人臉上的笑容讓記者明白了楊秀祥常挂嘴邊的一句話,“家人的理解是對我打工助學最大的支持”。

  簡單的問候之后,楊秀祥和兩位好友提出要去一趟同村的楊雨琪家,出發前那個黃色信封的神秘面紗終於被揭開。原來,村裡唯一的女大學生楊雨琪也是“育鷹計劃”的資助對象之一。她去年考上大學時,“育鷹計劃”就資助了3300元,黃色信封裡的1000元正是給她的助學款。

  這幾天,除了和家人團聚,他還要和伙伴們穿行在崎嶇的山路上,把更多愛心送給大山裡的貧困孩子們……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