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下午,在位於河北石家庄藁城的“中國宮燈第一村”,宮燈加工戶們正趕制春節前上市的宮燈,各樣大大小小的精美宮燈擺滿整個院子。目前,該區已擁有宮燈生產企業和加工戶1100余家,年產值達10億元人民幣,宮燈產量佔中國總產量的80%,不僅紅遍中國,還遠銷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向海外“輸出”著濃濃年味。圖為在該村街道兩旁,隨處可見燈籠銷售部。中新社發 翟羽佳 攝
中新社石家庄2月9日電 題:“中國宮燈第一村”邁入電商時代
作者 高紅超 俱凝搏
中國人即將迎來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春節。當家家戶戶都在歡喜地置備年貨時,屯頭村的人們卻顯得更加忙碌,一個個大紅燈籠從這裡發往全國各地,甚至漂洋過海出口國外,“挂”進尋常百姓家,營造出濃濃的年味兒。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區被譽為“宮燈之鄉”,該區年產宮燈5000萬對,產值達10億元人民幣,佔全國宮燈總產量的80%以上。制作歷史可追溯至漢代的藁城宮燈作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因其歷史悠久,造型雅致而備受青睞。有“中國宮燈第一村”之稱的梅花鎮屯頭村則是藁城宮燈的主要生產集中地。
記者近日在屯頭村採訪時看到,街道兩旁的燈籠銷售部隨處可見,一輛輛滿載著燈籠的大貨車不時駛出該村,村民們正在趕制春節前上市的宮燈。當地村民告訴記者,與往年相比,一個新的變化是,很大一部分訂單來自網絡。
屯頭村村支書蘇振國介紹說,該村現有宮燈加工戶上千家,幾乎每戶都開了網店,該村近10%的燈籠通過網絡銷售出去。
“開網店的都是年輕娃娃們”,蘇振國說,年輕一代頭腦靈活,接受新鮮事物快,這正是藁城宮燈傳承的希望。
鼠標一點,成功交易。對於生長在網絡時代的年輕小伙兒李康來說,通過網絡尋找客戶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27歲的李康幫父母經營著一個規模不大的宮燈加工廠。說起宮燈,李康的記憶“穿越”回了少年時代,幫大人做宮燈讓他“不缺零花錢”曾是他最美好的童年回憶。
李康記得,小時候,屯頭村家家戶戶都在做宮燈,那時的宮燈都是手工制作的,用鐵絲將竹篾穿起來做成燈籠骨架,是他和一幫小孩子最喜歡做的事,“因為大人們會給我們一些零花錢作為獎勵”,李康笑著說。
如今,李康開網店已有3個年頭,他接觸的客戶也遍布天南海北。“網上開店不光讓我家生意更火,我們無法做的訂單還能介紹給其他人。”李康說,前幾日,一位外地客戶需要定制直徑8米的大燈籠,他家做不了,便將此單交給了專門制作大型燈籠的老藝人。
28歲的屯頭村金橋燈座廠老板蘇思遠不光在網上開店,還在網上推銷起“私人定制”服務。蘇思遠說,他們根據客戶的要求,在紅燈籠上印上各式各樣的字樣和圖案,讓他們的產品成了緊俏貨。
“我們的燈籠在網上賣得火得很!”藁城宮燈研制開發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史有全告訴記者,他們自2013年在淘寶網、京東商城等大型電子商務網站開店,網絡銷售額已佔該公司年銷售額的30%以上,進入臘月以來,他們平均每天都能在網上銷售100多單,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私人定制”服務。
“結婚、生子、過生日、升學、喬遷、恭賀新年……我們可以根據人們的需求雕刻不同樣式的燈籠,印上不同的祝福語。”史有全說,他們公司研發的紙雕燈籠將蔚縣剪紙和藁城宮燈結合起來,不光讓宮燈的顏色更加絢麗多彩,造型也更豐富多樣,還能充分展現個性化色彩。
“有濃郁中國傳統文化韻味的宮燈產品搭上互聯網‘便車’,如虎添翼。”史有全說,通過網絡,他們的燈籠不光賣到了全國各地,還遠銷至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