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青年記者》>>2015年1月下
人民網>>傳媒>>正文

走好自己的路,讓別人唱衰去吧

鄭成海

2015年02月12日10:21  來源:青年記者  手機看新聞

時光總是在不知不覺中靜靜地流逝。在“紙媒會不會消亡”的眾聲喧嘩中,歲月的腳步又匆匆邁過了一年。回望自己的這一年,有很多夢想照進了現實,亦有不少“年度計劃”沒有兌現。新的一年,各種唱衰紙媒的聲音可能還會不絕於耳,甚至會愈演愈烈。我期待能更好地精耕細作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堅守媒體人的責任與擔當,給讀者提供更好的精神大餐。

剛剛過去的一年,整個紙媒行業廣告繼續下滑,一些紙媒來不及道一聲珍重就黯然退場。這一年裡,大家聽得最多的恐怕還是各種“報紙消亡論”的聲音。這樣的觀點不僅在網上大行其道,就連我們周圍一些認識或不認識的人也常常會提出“現在還有人看報嗎”之類的疑問。

坦白說,作為一名紙媒工作者,這些扑面而來的論斷和質疑,經常讓自己承受著很大的心理壓力。尤其是不斷看到一些熟悉的名字投身新媒體或轉戰其他行業,不免在夜晚輾轉反側,對前面的未知之路充滿惶恐和困惑。

所幸,這種擔憂並未動搖我堅守多年的新聞理想,我依然每天在改稿、做版的路上樂此不疲。而且,更重要的是,關於傳統媒體的出路,高層人士也在尋找答案。這一年,中央提出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這一年,在大眾報業集團承辦的首屆中國報業集團高層座談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柳斌杰說,“作為多種傳播方式的一種,報紙將一直活下去”。他還說,“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不是一個簡單的此消彼長的關系,而是在一定條件下,比如在融合發展的條件下此長彼長、共同發展的態勢”。

紙媒沒有這麼快就死去的理由。作為最古老的一種大眾傳播媒介,報紙在上世紀廣播、電視等出現之后,雖然曾在一定程度上出現發行量大幅下降的現象,但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如今,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興起,就連網站也逐漸“淪落”為傳統媒體,我們又怎能妄言最先倒下的就一定是紙媒呢?

新的一年,我對紙媒有四個期望:

1.堅定信念。“哀莫大於心死。”有人說,現在開口閉口大喊報紙必死的,恰恰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紙媒內部的“自己人”。當互聯網浪潮襲來,如果我們迷失了方向,悲觀就在所難免了。在媒體融合成為未來行業發展趨勢的大背景下,紙媒從業者更應該對發展前景充滿信心。這一年,東方早報投入巨資抽調大批人馬創辦了“澎湃”,高調進軍新媒體,令不少紙媒從業者“心潮澎湃”。我們還看到新京報喊出了“我心永恆,無需澎湃”,直面新媒體的挑戰。

2.提升業務素質。無論是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都離不開內容的支撐,最終決定能否吸引讀者注意力的核心還是內容。當前部分紙媒自亂陣腳,稿件質量有所下滑,這會進一步加劇讀者的流失。因此,面對新媒體的挑戰和媒體融合趨勢,紙媒從業者應該進一步提升辦報水平。最近,羊城晚報“底薪萬元招聘深度精英”引發業內關注,其高薪招聘的目的非常明確——在全面進行報網融合的同時,在原創新聞方面繼續發力。

3.強化互聯網思維。進入媒體融合時代,傳播結構和傳播方式與以往相比都有了很大的變化,這需要紙媒從業者在從事傳播工作時與時俱進,具備互聯網思維。比如,在採編新聞稿件時,對新聞的處理要充分考慮到網絡時代讀者信息接受方式的變化和特點。新聞報道方式也要進一步改進,加強與受眾的互動。此外,新媒體迅速發展依靠的是科技進步,而這恰恰是紙媒今后需要進一步努力的地方。因此,紙媒從業者應學習借鑒新媒體技術,為我所用。

4.增強議程設置能力。新媒體快速發展,議程設置能力不斷增強,甚至經常影響大眾傳播媒介的議程。當前,一些紙媒的議程設置能力正在弱化,逐漸讓位於新媒體。這直接導致紙媒的議題唯網絡是瞻,亦步亦趨,最終喪失了對公眾話題的設置能力。不少“網友曝”事件在網上發酵后引發紙媒跟進報道,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因此,媒體融合時代,紙媒應該進一步強化議程設置能力,力爭在眾聲喧嘩中發出自己的聲音。

理想仍在,紙媒不死。新的一年,可能會有更多的人問我“紙媒會不會死”的問題。我已經想好了答案:走好自己的路,讓別人唱衰去吧!

2015年,我的願望清單:

1.多讀書、讀好書,至少要看20本書。

2.多了解新媒體技術,熟練運用新媒體平台。

3.堅持鍛煉身體,好體魄是做好工作的后盾。

4.夜班編輯長年“兩點一線”,與社會有些脫節,今后要多參加社會活動。

(作者為半島都市報編輯)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