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青年記者》>>2015年1月下
人民網>>傳媒>>正文

2015年,廣播記者不再迷茫

劉曉琳

2015年02月12日10:22  來源:青年記者  手機看新聞

在2014年的最后一天,對於33歲的我來說,壓根沒想到新年願望這件事,心裡琢磨的是元旦前,自己還有哪些活兒沒干完?真的,每天過得像沒頭蒼蠅一樣,然而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到底忙了些什麼?心裡卻是一片茫然。

如今放眼望去,公交車上、會議室裡、十字路口前,甚至每個家庭的飯桌旁、沙發上,總有人低頭捧著手機。每天早上打開手機,屏幕上是各家網絡媒體的新聞推送﹔打開微信,收到的是各大公眾號發來的消息﹔朋友圈裡是各種心靈雞湯和養生秘笈﹔打開微博,各種@,各種熱門話題,讓人應接不暇。

借助移動互聯網,作為傳統媒體的廣播也擴寬了發展的快車道:微博微信微視頻,讓人看見了廣播﹔手機客戶端,讓廣播節目不再一閃而過,可以隨時隨地點播收聽﹔剛剛推出的“微社區”更是增強了廣播與聽眾的互動性和黏度,讓廣播玩起來。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廣播節目、當一名記者的時代,來了。

這樣的現狀,對於傳統的廣播記者來說意味著什麼呢?難道傳統的新聞產品真的不被需要了嗎?

從某些方面講,似乎有一定道理。作為廣播電台一檔午間新聞節目的記者,自己的許多工作如今也是圍繞著新媒體展開:每天上午,定出當天新聞評論的話題,在節目微信和微博中推送轉發,以收集網友的評論關注﹔在手機微社區裡,負責聯系嘉賓回答聽友的各種提問﹔組織通訊員,利用微信報道各地每天的最新消息﹔直播節目結束后,還要編輯本期節目的音頻文件,發送到山東廣播經濟頻道的手機客戶端,供用戶點播收聽。

而在採訪環節,如今同樣也有許多“新工作”要做。譬如,2014年12月22日∼25日,全國工商聯十一屆三次執委會暨全國知名民營企業入魯助推轉調創洽談會在濟南召開。山東廣播經濟頻道派出了8名記者進行採訪,我是採訪記者之一。在採訪前的調度會上,領導要求每個記者除了做出不少於一篇新聞報道之外,還要學會拍現場照片、撰寫現場報道,並將各種文字、圖片、音頻及時傳送回台,以便頻道的新媒體編輯通過官方網站、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進行實時推送﹔在聯合齊魯網共同設立的融媒體報道專區中,記者還要學會認機位、看鏡頭、與網友在線互動,進行網絡直播。

那段時間,每天廣播記者除了做好傳統的採訪報道外,還要在媒體官方網站、微博、微信中進行節目預告,將採訪的照片、文字在網站上一一上傳……直到做完這些,一天的採訪工作才正式宣告結束,此時往往已臨近午夜。

是的,2014年,網絡媒體對傳統媒體不是圍追堵截,而是直接扛起了引領輿論的大旗﹔傳統媒體要想繼續掌握話語權,就必須在網絡陣地中保持優勢,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將自己融入新媒體。這是媒體行業風雲際會的時代,而我們就身處其中。

作為受眾,我們每天被“碎片化”的信息包圍﹔作為新聞產品的生產商,我們不但需要制造“碎片化”的新聞產品,而且應該研究“碎片化”新聞的傳播規律。2014年11月,我到中國傳媒大學參加了為期一周的廣播創新節目高級研修班培訓,在當時的課堂筆記上我這樣寫道:在移動互聯時代,廣播新聞節目應該這樣運作:一個核心(產品核心——廣播新聞節目),兩條腿走路(傳統媒體和移動媒體)。也就是抓住移動互聯網的特點,“做產品”(廣播新聞節目)、“搭平台”(網絡平台)、“創渠道”(新媒體渠道)和“重內容”(廣播新聞節目核心競爭力)。其中,新聞內容依然是媒體競爭的核心。

融媒體環境裡,網絡的確熱鬧不斷,但仔細看看就會發現,這些新媒體的大部分內容仍是傳統媒體的從業者制作的:人們享受著網絡便利的同時,消費的卻依舊是傳統媒體的產品。好的新聞產品並不分它的產生地是哪裡。

理解了這些,也就理解了傳統媒體從業者現在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了。具體到廣播而言,還是應該有踏踏實實採訪、認認真真寫稿、精益求精剪輯錄音的廣播新聞記者,做好核心產品,掌握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規律﹔貼近用戶的真實需求,提高媒體自身新聞產品的質量。一句話,還是得讓自己的產品質量過硬,經得起時代的檢驗。思路是明確的,然而做起來並不容易。但是,每天新媒體中的海量信息像是號角,時不我待,廣播記者要奮起直追。

2015年,我的願望清單:

1.提高人們的安全感、信任感、舒適感。

2.有更多機會外出採訪和寫作。

3.家人健康,有時間一起外出度假。

(作者為山東廣播經濟頻道記者、編輯、主持人)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