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看的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便是“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歲月長河,每經歷365天都要回到新的起點。這樣的安排也許正是給我們開動重啟模式的機會,好的已存盤,壞的清除掉,再次鼓足勇氣,輕裝前行。
2015年,我將進入成為媒體人之后的第8個年頭。回頭看,匆忙是最突出的感受。身處這個宏偉的時代,為了唱響這曲主旋律,作為萬千媒體人中的一員,每一名編輯記者即便只是一個小音符,如若不各司其職,夙夜在公,華彩樂章便很難奏響。我們很微小,我們也很重要。正如2015年南方周末新年獻詞所言,你對美好的向往關乎國家方向。媒體是我們所在的領域,也是我們見証與記錄整個社會實現進步與發展的舞台。媒體人向往美好,公平正義的聲音便會傳遞﹔媒體人向往美好,正能量就將溫暖人心。
我曾採訪過青島一位公租房住戶。領了鑰匙當天下午,60歲的他跑到舊家具市場買了一些必備的家具,當晚就住進了新房,成為整個公租房小區第一戶入住的居民。仍舊記得那天採訪時的場景,照進窗子的陽光也照在他洋溢著幸福感的臉上。他是老實經營的小商販,租了二三十年房子,公租房讓他在歷經風雨漂泊之后終於有了一個可以穩定下來的家。對於這項好政策,他充滿感激,每周定期去居委會幫助社區工作人員做力所能及的事。我用這樣的故事告訴大家,保障房建設惠及了像他一樣的住房困難群眾。我以這樣的方式記錄了小人物,也烘托了大時代。
我還曾假扮成北方的商販到南方某城市採訪“毒玩具”事件。一些無良小廠罔顧兒童的身體健康,用回收的不符合衛生標准的醫療垃圾、塑料垃圾等制造兒童玩具。既要保証自己的安全,又要完成採訪,我歷經艱辛最終完成了任務。我用所見所聞告訴大家,我們所處的這個社會還有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改正。這時候,媒體以監督員的身份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還是十分自豪的。
幾年來,這些好的壞的故事填滿了我的工作。有自豪也有遺憾,自豪感鼓勵我繼續努力,呈現更多的精品佳作﹔遺憾也為我的進步留下了空間,讓我成為更好的自己,貢獻更多才智。
正如我們的國家以及每一個個體向往美好的路上會遇到挑戰和荊棘,媒體的變革風起雲涌,尤其對於以報紙為代表的傳統媒體而言,面臨巨大沖擊是我們不得不應對的現實。我想,這也是每一位身處傳統媒體的新聞人在近兩年感受最強烈的一個方面。年初,新聞人自己的新聞——南方報系一年離職人數高達202人,原高管離職去門戶網站的消息,再次引發人們對傳統媒體何去何從的思考。
記得在年終總結會上,一位40歲的老記者說,2015年我更該做的是追趕新媒體的腳步,別被這個飛速變化的網絡時代落下。其實,無論怎樣的傳播手段,都隻不過是新聞的載體。新聞應該永遠以內容為王,精品佳作終會有它的位置。對此,我們應該堅信不疑。
同時也不應該忘記,傳統媒體依然有它的優勢,比如,跟蹤領域和行業的時間久,積累深。與網絡媒體以“短平快”見長相比,以紙媒為代表的傳統媒體更希望用深度和思考取勝。人民日報針砭時弊的評論文章依然不時“一石激起千層浪”,光明日報依然是科教文衛領域新聞報道的“領頭羊”,經濟日報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分析和對未來走向的判斷依然是眾多讀者關注的焦點,等等。
躬逢這個信息日益飛速傳播的時代,傳統媒體也努力跟上,編輯記者們的新媒體思維日益強烈而清晰。以前是慢悠悠寫好,反正次日才能見報,如今我們也會主動在第一時間發微博,與報紙下屬網站聯絡,和時間賽跑。在我們追求更快速度的同時,新媒體也在努力追求深度,這或許就是所謂的媒體融合,大家都在揚長避短。在我看來,傳播載體本身並沒有輸贏,好新聞永遠是最終贏家。既要努力跟上這“變化”,也要樹立更多自信心和自豪感,傳統媒體的兄弟姐妹們還須不斷努力。
慢慢積攢下來的各種會議胸卡靜靜挂在書架一側,胸卡上幾乎都有那張攝於幾年前的証件照片。照片上的我笑容燦爛而充滿朝氣,那些採訪、寫稿子的場景在腦海中一幕幕呈現。記得剛入報社時,老記者們說,“腳底板下出新聞”,“新聞人應該永遠在路上”。現在重溫這些話,依然覺得可以讓自己斗志昂揚。點滴的匯聚,才能結出豐碩果實,要努力走好腳下每一步,不忘初心,不負青春,不負所處的這個大時代。
2015年,我的願望清單:
1.多寫好稿。
2.家人身體健康,平安順利。
(作者為經濟日報產經新聞部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