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行進中國·精彩故事

“最美鄉村教師”陳萬霞:希望孩子們不再“留守”

李陳續

2015年02月16日07:42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最美鄉村教師”陳萬霞:希望孩子們不再“留守”

  2月12日,臘月二十四。隨著外出務工人員陸續歸來,位於江淮分水嶺上的村庄,農家門前挂滿了腌制的年貨,開心的孩子們已經開始燃放鞭炮,彌漫著濃濃的過年氣氛。

  帶著對中央電視台和光明日報“2012尋找最美鄉村教師”活動評選出的“最美鄉村教師”陳萬霞的關注,帶著對300多名留守兒童的牽挂,記者來到江淮分水嶺的最高處,走進全國第一家留守兒童寄宿制村小——安徽省肥東縣陳集鎮陽光小學。

  學校的硬件跟城裡差不多了

  “年貨還沒顧上准備,好在平時什麼都不缺,過年也沒什麼特別要准備的。”走進學校整潔的院落,陳萬霞家的兩間平房門前空蕩蕩的——2月6日學校一放假,陳萬霞便患了重感冒,再加上忙著參加社會活動、接待志願者來訪,她還沒有抽出時間來採購年貨。

  “這裡是原先那座教學樓,這裡是新建的學生宿舍,那是多媒體教室、塑膠跑道……”談到學校的新變化,略顯憔悴的陳萬霞立刻興高採烈。隨著她的介紹,記者細細打量著學校的一草一木、一屋一室:原先的3層舊樓已經粉刷一新,南北通透的宿舍樓窗明幾淨,小小操場上的運動設施一應俱全。陳萬霞告訴記者:“這幾年,市裡縣裡和社會各界對留守兒童關注程度很高,現在學校的硬件跟縣城許多學校都差不多了。”

  “真要感謝新聞媒體的關注,感謝光明日報。”回憶起9年前剛辦學時的艱辛,陳萬霞感慨萬千。2006年,陳萬霞放棄縣城學校的工作,回到村裡為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創辦寄宿制小學時,這座已經長期閑置的校園破舊不堪。是她一家人和同事、鄉親一起動手整修,才讓64名留守兒童有學可上。2012年,陳萬霞的事跡被媒體報道並因此榮膺“最美鄉村教師”后,陽光小學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像我們這樣的非營利學校,沒有大家的支持,不可能有今天的條件。”陳萬霞感激地說。

  遠離父母的孩子最需要關愛

  “這又是志願者的電話。”正聊著,陳萬霞的手機響了起來。電話那頭是合肥市的志願者,這邊陳萬霞連聲感謝,並告訴對方:“我這兩天就會去孩子家裡,問清楚了然后給你回電話。”

  結束通話,陳萬霞告訴記者,打電話的叫孫磊,是一位因網上昵稱叫“藍寶石”而被留守兒童稱作“藍媽媽”的志願者。在得知留守孩子的情況后,孫磊和其他志願者一起來到陽光小學,與困難學生結對子。孫磊幫扶的孩子叫雅蘭,是一位家境貧寒而成績優秀的女孩子。結對幫扶以后,雅蘭順利升學去了縣城的寄宿制中學。孫磊又在志願者中發起給雅蘭家庭的專項募捐,已經募得8000多元。剛才這個電話,是孫磊讓陳萬霞了解一下雅蘭家裡最需要什麼,以便盡快購買好送過來。

  “遠離父母的孩子最需要關愛。”陳萬霞沉浸在對孩子們的牽挂之中。9年前,當她從縣城回家,看到留守兒童上學不便,無人管理,便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決斷回鄉辦學。9年來,她像媽媽一樣呵護著每一名留守兒童,從起居飲食,到學習知識,從心理狀態到快樂成長。即使像雅蘭這樣已經升學兩年的孩子,陳萬霞也當仁不讓地繼續擔當著“監護者”的責任。

  “其實,我知道我和學校的老師們都是普通人。”陳萬霞說,雖然自己能力有限,但是面對這些需要關愛的孩子,“我一定要盡心盡力。”

  希望孩子們能在父母呵護下成長

  “看到孩子們放假回家能跟父母在一起,我特別高興。”按照陽光小學的規定,平時每半個月會送孩子回家一次,而寒暑假則是陳萬霞和其他教師一起把每一個孩子送回家。講起2月6日送孩子回家,一些外出務工的家長已經回來跟孩子團聚,陳萬霞臉上蕩漾著幸福。

  “真希望新型城鎮化的進程再快一些,這樣孩子就不必‘留守’,就能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陳萬霞介紹,陽光小學所在的地方正處在江淮分水嶺的“嶺脊”,以此為界,嶺北的水流入淮河,嶺南的水則流入長江。由於崗窪交錯的特殊地貌,三天不下雨,崗地便會遭受旱災,而一場小雨過后,窪地便會出現漬澇。惡劣的自然條件,決定了村民僅僅依靠土地難以脫貧致富,隻好出外務工。陳萬霞說,隨著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務工人員就可以不用到很遠的地方謀生,子女就能就地入學,孩子們就可以跟父母生活在一起。

  初春的陽光暖意融融,學校邊上的水面波光粼粼,遠遠近近的村落已是炊煙裊裊。當記者告別陽光小學時,陳萬霞說:“我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孩子們不再‘留守’!”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