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行進中國·精彩故事

產業扶貧帶來“喜事連連”

本報記者 周立耘

2015年02月17日07: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產業扶貧帶來“喜事連連”(行進中國·精彩故事·加快民族地區發展)

  大紅燈籠高高挂,紅雙喜字貼門上。一副副自撰的婚聯,墨香未退,一碗碗濃香的臘肉又擺上了餐桌。“這一切,就像一場夢哩!”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43歲村民施全友,對眼下幸福生活的到來,依然充滿驚喜。

  2月13日,家裡又擺起了長龍宴。“接待慕名而來的游客。”施全友跑前跑后樂不可支,“好在新婚妻子能做一手好菜,這讓我省了不少心。”

  “這不是我爸嗎?總書記真的到我們家去了!”和客人聊起當初看到電視的情景,施全友總是抑制不住內心激動。2014年11月3日,正在浙江打工的施全友,從電視上看到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家鄉,便連夜登上了回家的列車。臨走時,還給遠在廣東打工的女朋友打電話,邀她一塊兒回家創業。

  “邁進家門,縣裡來的扶貧隊員早已等候多時。”施全友回憶。當天,在扶貧隊員支持下,他決定從村民手上流轉4畝土地種魚香草,自家的1畝多地種蔬菜,再養4頭豬,屋前屋后栽上10多棵黃桃。“算下來,賺了3萬多。”施全友笑著說,“年底,在鄉親們的撮合下,談了多年的女朋友,同意成親結了婚,自己終於脫單了!”

  “脫單的不隻他一個。”隨行的扶貧隊員吳式文插話道。“去年,全村有5個光棍漢結婚成家。”地處武陵山腹地的十八洞村,因村裡有18個天然溶洞而得名。全村平均海拔780米,有4個自然山寨,6個村民小組,225戶,939人,人均耕地0.83畝,是一個原生態的純苗族村。由於窮,全村有20多個村民娶不起老婆。

  “村子裡每一塊土地都用上了。”扶貧工作組王秀林說:“房前屋后能用的土地,都種上了農作物,就連東村頭那塊雨傘大的地,也種了3棵玉米。”能利用的資源已全部利用,脫貧似乎沒有指望。然而,在總書記來了之后,變化開始發生。

  總書記來到十八洞村,提出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准扶貧,強調要發展生產、提供公共服務、重視下一代教育等重點任務。總書記前腳離開,縣扶貧工作組開始進駐村裡。他們在廣泛征求村民意見基礎上,認為村裡資源貧瘠,首先要發展新產業。經專家反復論証,扶貧工作組決定將種植獼猴桃,作為村裡主要產業來抓。

  “以產業扶貧為龍頭,說干就干。”縣委書記羅明介紹,縣裡組織流轉100畝土地,建設精品獼猴桃示范基地﹔在現農科示范園區,流轉1000畝土地,建設獼猴桃輻射基地,並成立由全體村民參股的獼猴桃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同時,他們一改稻谷加稻草的傳統種植習慣,組織村民調整產業結構。全村種植煙葉300畝、西瓜120多畝、魚香草40多畝﹔養殖肉牛、山羊、山豬﹔發展苗繡、制錦、農家樂旅游等行業,全年人均增收850多元。

  如今,獼猴桃精品示范基地的幼苗,已破土而出。村民們算了一筆賬,基地建成4年后,進入盛果期,如普通黃金獼猴桃,年淨利潤可達250萬,是以往種植收益的3倍﹔如種植翠玉獼猴桃,收益將增長10倍以上。

  產業有了發展,民生不能落下。目前,全村已完成民居改造95戶,架設供水管道8800米,新修水渠2000米,兩條總長2100米的機耕道及梨子寨主停車場基本建成。“脫單了,收入漲了。”村民歡天喜地地說,好生活的光景正飛奔而來。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