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行進中國·精彩故事

桐鄉“三治”走出社會治理新路

2015年02月17日07:37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桐鄉“三治”走出社會治理新路

2月11日,農歷臘月二十三,春節期間的客房已被預訂一空,烏鎮西柵一處家庭旅館的老板宋文彪在家中愜意地過著小年。“加入‘烏鎮人家’民宿行業協會后,生意越來越好。”宋文彪告訴記者,“過去我掩著門做生意,都不敢打旅館招牌。”

烏鎮旅館業的改變,只是浙江省桐鄉市2013年開始推出的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建設的縮影。“烏鎮的治理實踐體現了多元合作治理的轉變。”桐鄉市委書記盧躍東認為,“社會需要更多的自治形式和自治實踐,政府應當鼓勵和培育。”春節前夕,記者深入桐鄉多個鄉鎮、街道,親身體驗“三治”給這裡的基層社會治理帶來的變化。

烏鎮:協會自治消滅“黑旅館”

孫曉東是烏鎮國際旅游區管委會副主任,從7年前調到烏鎮工作的第二天起,就開始查處“黑旅館”,可是越查越多、越查越亂。

烏鎮,這個不久前舉辦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江南古鎮,近年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雖然景區內有中高價位賓館,景區外有正規旅館,但床位缺口還是很大,於是,景區周圍以價廉為優勢的家庭旅館紛紛出現。但是,由於自身房屋是民居而不是商業用房,無法取得營業資質。這些“黑旅館”衛生條件較差,消防安全隱患普遍存在,宰客等現象引發一年數百起游客投訴,使烏鎮形象受損。

“以前隻有罰款,但收效甚微,因為市場需求擺在那裡。”孫曉東說,“隻能疏不能堵。”以桐鄉“三治”建設為契機,烏鎮管委會決定轉變思路,由家庭旅館“自治”。2013年5月,在管委會的指導下,“烏鎮人家”民宿行業協會成立,實行行業自治管理。

民宿行業協會會長由會員單位選舉產生,家庭旅館可以自主加入成為會員,但必須遵守協會協商制定的統一規則,統一打出“烏鎮人家”的招牌。協會為會員旅館發放資格証書,收取保証金和一定的管理費,並聘請兩名專職檢查員進行檢查,對不合標准的旅館進行處罰。“有一家旅館宰客,其他業主都會譴責,因為這是砸大家的飯碗。”宋文彪說。

入住環境干淨整潔、住宿登記安全便捷、消防設施隨處可見——現在,“烏鎮人家”已成品牌,加入民宿行業協會的家庭旅館有140個。那些沒有達標、尚未入會的家庭旅館也在積極整改,期望早日入會。

高橋鎮:“三團”模式化解矛盾

“三治”試點最早是在高橋鎮,這裡因為高鐵站、公路等多個項目的規劃建設而成為矛盾多發地。在桐斜線改造工程中,沿街個別店主要求提高拆遷補償,提出店面安置、養老保險等突破全市道路改建政策的訴求。“百姓參政團開會時,現場的其他村民代表認為,道路改造得益的是高橋所有群眾,不能因為個別人的私利破壞公平。”高橋鎮百姓參政團總協調人曾正君說,“結果是這些群眾做通了個別店主的思想工作。”

記者了解到,高橋鎮的百姓參政團有固定成員12人,由村干部、村小組長、老黨員、企業負責人、道德模范人物等組成,由市政協駐鎮聯絡處主任擔任總協調人,其任務是廣泛收集民意、了解百姓訴求。對涉及群眾利益的重大決策、重大項目安排,百姓參議團要吸收利益相關方10至20名代表,作為非固定成員一起開會討論,會后將討論過程、結果、意見建議以書面形式給鎮黨委供決策參考。

“村民原來有在房前屋后種菜、放雜物的習慣,一些人搬進新房后仍沒有改變。”徐元明說,“我們道德評判團的成員去勸說,很快就改正了。”高橋鎮的每個行政村都設立了一個道德評判團,由村兩委班子成員、村民代表、道德模范、婦女組長等組成,參與化解糾紛事項、說事說理,起到了正民心、樹新風的積極作用。

百姓參政團讓政府決策匯集民意,道德評判團把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現象交由公共輿論評判,而百事服務團則是在村一級建成一個事關群眾生活的服務聯系網,把水電安裝、家電維修、郵遞貨運等服務人員的名字和聯系方式印在卡片上,並在村委會設立工作室,開通24小時服務熱線。

從2014年開始,高橋鎮的“三團”模式在桐鄉全市推廣。長期跟蹤調研桐鄉“三治”的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郁建興指出,從諸暨楓橋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到桐鄉高橋的“大事一起干、好壞有人判、事事有人幫”,“體現了鄰裡守望、民眾自決、社會自治的願景,體現了社會治理的根本目標——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

星火村:“三治合一”破解“釘子戶”難題

崇福鎮星火村村民自主成立的房地產開發公司,也許是桐鄉最特別的自治形式,也是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的典型。

星火村位於城鎮規劃范圍內,實施建房控制已多年,房子擁擠破舊,村民想要拆遷安置的願望強烈。但是現有政策與以前大不一樣,一直不肯動遷的村民不滿意補償標准,一拖多年,成了鎮裡的“釘子戶”。“正好桐鄉開展‘三治’建設,我們經過調查研究和村民大會討論,決定嘗試村民成立公司自主開發的方式。”村支書沈迎新說,“這一方案突破常規,得到了鎮政府和市政府的支持。”

在這一過程中,村民入股成立房地產開發公司、拿地審批、規劃建設都在法律框架內進行,政府隻起指導作用。村民開了幾十次的會議,自主討論房屋建設和分配方案,協商達成用公寓安置,並以股權分配方式對店面出租等后期經營性收益分紅。3個月時間,97%的農戶順利簽約。

而剩下的幾戶人家,德治的約束發揮了重要作用。沈迎新和這幾戶的親戚朋友、隔壁鄰居多次上門勸說:“不符合人情、政策的事再僵下去,不但自己吃虧,還影響了同村人。”最終,這些農戶轉變了想法,實現了和諧拆遷。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在德治、法治、自治方面都有論述,強調要“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依法治國為主題,同時指出要“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這為桐鄉的‘三治合一’提供了理論基礎。”周天勇說。

(本報記者 華挺 嚴紅楓 本報通訊員 張緒江 張潘麗)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