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行進中國·精彩故事

書香潤鄉村“微光”獲點贊

——記河南內黃農家女李翠利和她的微光書苑

劉先琴 本報通訊員 吳麒洋

2015年02月25日07:08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書香潤鄉村“微光”獲點贊

  李翠利(右)在微光書苑。本報通訊員 張曉霞攝

  “文化部的人來咱村了!”2月6日上午,受文化部領導委托,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長張永新來到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馬上鄉李石村,走進了村民李翠利創建的微光書苑。

  “我非常想推廣微光書苑的模式,就給文化部寫了一封信,沒想到文化部派人來調研了。”記者眼前的李翠利難掩激動。這位34歲的農家女創建了微光書苑,讓更多鄉親和農村孩子“零門檻讀書”,贏得了文化部的點贊。

  超市書架播撒文化種子

  “有一年年底,一個歌舞團來村演出后,一些留守兒童竟然學著演員的樣子講起了葷段子。”回憶起當時的情況,李翠利依然痛心疾首。這樣的痛心,讓她原來就有的辦書苑的念頭更強烈了。

  李翠利經營著一家小超市,與鄉親們接觸很多,對鄉村文化環境也有著自己的觀察。她發現,鄉親們物質生活逐漸富足,但精神生活明顯貧乏。幫助鄉親們,特別是讓孩子們遠離不健康文化的侵蝕與傷害,建一個供鄉親們免費借閱的書屋,讓文字淨滌心靈,讓健康文化滋潤農村的想法在她腦海裡越發清晰。

  李翠利的想法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她懷揣父親支持的和從超市進貨款中擠出的1000元錢,到縣城買了500余冊書,把超市原本擺放白酒的貨架騰出來,擺上了書。無周末、無節假日,不分職業、無論老幼,無須任何費用、証件,隻要在超市經營時間內,遠鄉近鄰、行走過客可隨到隨借。

  她給這個書屋起名微光書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把文化的種子撒在家鄉的土地上。

  17家合作店惠及7萬余人

  “什麼也不要,她圖什麼啊?”“天下哪有免費的午餐?”剛開始,李翠利的做法受到質疑,書架旁也是少有人影。

  好事也要引導,李翠利不斷想辦法,借書的孩子獎勵糖果一塊,寫下讀后感獎勵筆記本一個,還利用鄉親購買間隙,宣傳讀書好處。慢慢地,光顧書架的人漸漸多起來,直到排起了隊。

  29歲的李紅琴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來超市購物時,李翠利引導她借閱。李紅琴說:“我小學都沒畢業,就是字認識我,我也不認識它。”李翠利就手把手教她查字典。當天,李紅琴試著借了一本《怎樣做個好媽媽》,臨走時,李翠利提醒她同時借走了一本《新華字典》。

  “是翠利讓我愛上了讀書,讓我懂得了怎樣做個好媽媽!”現在,李紅琴成了書店的常客,她的兩個孩子也養成了讀書的習慣。

  自2011年11月李翠利創建微光書苑,到2012年4月第一家分店開張,如今微光書苑的零門檻借閱模式推廣到了17家合作店,合作單位有超市、旅店、診所、美容店、蛋糕房、幼兒園等,分布在不同地區、不同經營場所,受眾有7萬余人。

  給鄉村帶來文化之光

  借書的人多了,原有的書逐漸難以滿足鄉親們的閱讀需求。為了節約資金,採購的一些“便宜書”卻是盜版,錯誤很多影響閱讀,更是讓李翠利愧疚。

  為了買正版書,李翠利超市的經營款好不容易湊了2000元,轉遍縣城大大小小的書店,恨不得把一分錢掰成兩半花,才買回113本書。母親看著女兒滿臉愁容,拿出了自己養老的2000元。即使如此,日益增加的借閱量,也讓李翠利難以承受了。

  於是,內黃縣城出現了一位騎三輪車的女子,徘徊於舊書攤和各單位門口尋找舊書。其間,李翠利遭遇過被懷疑是騙子的委屈和被拒之門外的尷尬。一次,她用電話預約了一部分舊書,冒著寒風騎行幾十裡地,卻被告知為了迎接檢查倉促把舊書當廢品處理了。“我坐在路邊大哭了一會兒才緩過勁。”

  李翠利的執著與真誠,讓微光書苑獲得了越來越多機構、公益組織和愛心人士的支持。縣委宣傳部、縣婦聯、工會、鄉政府提供各種服務,上海市“都市書坊”發起人陳宗愷先生捐贈書籍120冊,著名學者唐榮堯捐書600冊。如今,微光書苑已有各類存書5萬余冊。

  2014年,李翠利在微光書苑的基礎上創辦了“兒童之家”,義務組織留守兒童讀書、寫作業、做游戲,最多時有30多個孩子集中在書苑中。

  現在,相關部門已開始著手制定支持微光書苑的具體措施。“希望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農村文化,希望微光書苑這個模式能最大化推廣,給鄉村帶來文化之光。”李翠利開心地說。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