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敢於出聲,廣州市政協常委曹志偉得了個綽號——“曹大炮”。不過,他並不喜歡這一稱呼,在廣州市東山廣場20樓的會議室裡,他鄭重地向中國青年報記者介紹,市政協領導認為,他應該是“曹改革”。
此前,他以一張“萬裡長征審批圖”得享盛名。這張圖如今被全國政協收藏,國家行政學院也收藏一份作為省部級干部班的教學案例和改革歷史文獻。
2011年,身為廣州市新城市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的曹志偉,在公司內部召集了一群年輕人,成立了“雛鷹小組”,成員均是畢業1∼3年的大學生。“我需要一股新鮮的力量,用5年打造一支‘青年近衛軍’,希望可以帶出公司的骨干。”曹志偉告訴記者。
那時,曹志偉剛剛成為政協委員,他決心依照10年前畫的投資項目建設審批流程圖寫一份提案。這需要大量調研與制圖工作。
“我就動用了我原來那個青年團隊,我跟他們說,你們幫我做一件大事情,可以推動中國改革的。”說到這裡,曹志偉笑了笑。
去年年底成立的曹志偉工作室主任黃婉華當時就在現場。她記得,曹志偉說這將是一件很偉大的事情。她2011年大學畢業后進入公司做總經辦助理,是“雛鷹小組”的一員。
曹志偉給小組裡的19個人都分配了任務,“跑各種窗口、繳費的流程,周六周日,都不休息。以前都是手工繪圖,現在要做成電子版。而且我們要細到不僅知道手續怎麼辦,每一單手續背后有多少個附件文件,全部都要核實一下”。
最終,“萬裡長征審批圖”出爐。
2013年,黃婉華隨曹志偉參加了廣州市兩會,並與工作室的另一個女孩在會上一起把這張4.4米長的圖展開,當即震撼全場,“一窩蜂地,所有的鏡頭都對准了那張圖”。
該圖標明了一個投資建設項目從立項到驗收的漫長征程。易稿52次后的最終版本是:要經過20個委、辦、局,53個處、室、中心、站,100個審批環節,總共蓋108個章,繳納36項行政收費。如果流程要全部走完,審批工作日累計將達到2020天。即便按照最短的關鍵線路走,也需799個審批工作日。
2013年4月28日,廣州市下發了《廣州市建設工程項目優化審批流程試行方案》。在這一試行方案中,從遞交項目申請受理開始到完成驗收,涉及政府部門的審批環節被整合為5個環節,審批時限則被壓縮為37個工作日。
投資項目審批改革也逐漸擴大到全國范圍。2014年,我國在2013年修訂政府核准的投資項目目錄基礎上,再次取消、下放38項核准權限,中央層面核准的項目數量進一步減少40%,連同2013年減少的60%,共減少約76%。
這是曹志偉樂見的結果,“終於動起來了”。2012年起,他開始思考,“中國要改革,我下定決心,用5年時間參與這個改革。”
2015年1月,李克強總理在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考察時,當地負責人向他展示了“萬裡長征審批圖”。“這些多余的審批項目都該‘打叉’!把它送進歷史。”李克強指著這張審批流程圖說。得知改革后審批時間縮短為原來的1/5,總理說,“萬裡審批圖”制約市場活力,容易滋生腐敗。廣東要繼續先行先試,為“三規合一”等改革探路。
曹志偉平日必讀的材料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李克強總理的重要講話等等。而在提案的選題上,他也有一個原則,必須是“中央近年來關注的問題、廣州市關注的問題以及所能做的事情這3個方面的交點”。
“我和年輕人接觸時發現,一些年輕人對國家大事缺乏關心,國家觀念也不夠強,所以我成為政協委員后,特意招募年輕人參與我的提案調研,有意識地在年輕人中傳播有關政協的知識。”曹志偉說,“年輕人好的地方有很多,比如他們有激情。”
“做完萬裡審批圖后,有市民向曹委員反映計生証的問題,曹委員就帶我們繪制了計生証的簡化圖。后來又關注更多問題:中國人一生到底要辦多少個証,証件的情況是怎麼樣的,有什麼可以優化的余地。”黃婉華說。
曹志偉指導團隊到處去找証件,回家問父母親人、網上四處找,搜出2000多個証件,光拿到辦公室的實物証件就有400多個。最后,他們壓縮到103個與人生不同階段相關的常用証件,並繪制了一幅“人在証途”的圖表。
“行政審批”一直是曹志偉關注的核心點。去年,當他有了成立政協委員個人工作室的想法時,有人對他說,“這樣不合法,你沒有通過審批哦。”他專門去讀政協章程,又請教了全國政協一位剛退休的副主席,被告知,“沒有說過不合法,也沒有人真正做過”。
於是他設立了個人工作室。
工作室的年輕人習慣稱曹志偉為“曹委員”。“曹委員是一個非常熱忱的人,不論是對自己的工作,還是改革,對國家的熱愛。”黃婉華說。
除了“萬裡長征審批圖”和“人在証途”外,曹志偉工作室還提出了《關於駕駛証管理改革的建議》、《以改革精神,解決廣州都會區停車難題的建議》等關注日常生活的提案。就在去年除夕前一天,工作室的微博上還貼出了曹志偉“關於‘住房公積金貼息貸款’的看法”。
採訪中,曹志偉頻繁地說起“改革”兩個字。他曾經給李克強總理寫了封信,寫著“改革,百姓跟您在一起”,還讓工作室的19個年輕人在上面簽了名。
說起這幾年做的提案,他很欣慰,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為了改革,目的已經達到了”。
本報廣州2月2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