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大幕再次打開
好萊塢品位離你多遠
第87屆奧斯卡頒獎禮日前落幕,神片《鳥人》大獲全勝,獲得五個重要獎項,而男女影帝頒給了兩位病人扮演者。本屆奧斯卡也是超文藝的一屆,如《星際穿越》之類的商業大片失意而歸。不過就算你不是文藝青年,本屆奧斯卡的獲獎影片哪怕你不會下載來觀看,也有必要以正確的方式來了解本屆奧斯卡,看看好萊塢的品位離你到底有多遠。
《鳥人》
導演:亞歷杭德羅·岡薩雷斯·伊尼亞裡圖
主演:邁克爾·基頓/愛德華·諾頓
講什麼?
故事聽起來有點老套,曾經多次扮演超級英雄的男主角人到中年越活越失敗,於是想要擺脫自己昔日的符號,轉戰百老匯,要演一部自編自導的話劇作品來翻身,結果臨近首演劇組卻意外不斷,整部話劇,包括主人公想要借話劇來挽救的人生,幾乎變成一場災難……
有什麼?
《鳥人》能成為本屆奧斯卡的最大贏家,皆因其不同尋常的神片氣質。這部電影的拍攝隻用了短短30天時間,全部場景都發生在聖杰姆斯劇院,全片用了12個長鏡頭銜接在一起,這種近乎偏執的拍攝方法與好萊塢主流電影大相徑庭。
對於普通人來說,如果你沒看奧斯卡頒獎結果,或許你會認為這是一部爛片,沒有大制作,故事很簡單,劇情的時間范圍也在幾天之內,想表達的東西看一遍看不懂。影片的長鏡頭到底的拍攝手法也被認為是炫技,這也是本片的一大爭議點。
為什麼?
那麼,這部電影到底憑什麼打動評委,在各大頒獎禮上滿載而歸?那就是大量現實和戲劇元素之間的無縫鏈接。男主角裡根·湯普森的扮演者邁克爾·基頓其實也是一位曾扮演過超級英雄的過氣巨星。邁克爾·基頓曾分別在1989年和1992年在蒂姆·伯頓導演的兩部《蝙蝠俠》裡扮演蝙蝠俠,在獲得知名度的同時,他也成為爆米花電影的犧牲品,再也無法獲得業內人士和觀眾的認真對待,哪怕后來有機會出演昆汀·塔倫蒂諾的《杰基·布朗》,他也沒能像約翰·屈伏塔那樣成功翻身。於是,《鳥人》的主角裡根·湯普森,對基頓來說簡直是修煉1000年也未必能等來的一個職業生涯大紅包,讓一個前巨星的起起落落和多年郁郁不得志成為一個黃金角色煉成之前的必修課。
同樣,這部《鳥人》其實講述的也是奧斯卡評委們自己的故事。這次的評選結果跟《大藝術家》獲獎那年一樣,基本是評委們的自我陶醉。這其中最大的區別,《大藝術家》是讓這些資深電影人們想起了當年前輩們從篳路藍縷到無比輝煌,而《鳥人》則讓很多人看到了中年危機和落魄———這裡是換代很快的好萊塢,很多評委都有與男主角一樣的人生經歷。
《萬物理論》
導演:詹姆斯·馬什
主演:埃迪·雷德梅恩/費莉西蒂·瓊斯
講什麼?
這是一部關於年輕霍金的傳記片。講述了霍金和他的第一任妻子簡·王爾德始於劍橋大學的愛情故事及霍金患病前后的勵志傳奇。
為什麼?
該片獲得了霍金本人的極大贊賞,他還同意將自己真實的“聲音”(電腦發聲器)用在電影當中,除此之外,影片中用到的道具包括女王榮譽勛章以及署名論文也都是由霍金本人提供的。影片裡,青年霍金騎車、劃艇,意氣風發,像所有真正的物理學家一樣,有孩子般純真而自信的笑容。埃迪·雷德梅恩扮演的霍金神形兼備,這位奧斯卡歷史上首位80后影帝剛過而立之年,最重要的是他和霍金一樣出身劍橋!
《依然愛麗絲》
導演:理查德·格雷澤/沃什·韋斯特摩蘭
主演:朱麗安·摩爾/克裡斯汀·斯圖爾特
講什麼?
語言學教授愛麗絲發現自己得了阿茲海默病,在目睹了該病的殘酷之后,愛麗絲給自己制定了名為“蝴蝶”的自殺計劃。但她后來失憶到無法完成計劃,她漸漸記不起女兒的名字、想不起丈夫的面孔,但是,在家人的濃濃愛意陪伴下,她勇敢地為每一天而活,為當下而活。
為什麼?
奧斯卡向來對病人青睞有加,比如《愛情與靈藥》中瑪姬(安妮·海瑟薇)患的帕金森、《達拉斯買家俱樂部》裡羅恩(馬修·麥康納)得的艾滋病,乃至《萬物理論》中霍金患的盧伽雷氏症,似乎不演病人不足以拿獎。
不過本片確實在疾病中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溫暖的故事。當一個大學教授患上一種精神漸漸離開肉體的疾病,當她連死亡的權力都喪失,但影片中不斷插入的愛麗絲童年的美好記憶告訴我們,在語言、字詞、理性思維消失后,我們仍然存在,愛麗絲依然是愛麗絲。
《第四公民》
導演:勞拉·珀特阿斯
主演:愛德華·斯諾登
講什麼?
《第四公民》高度還原棱鏡門始末,為觀眾真實揭秘身處漩渦中心的愛德華·斯諾登。在香港酒店房間裡的幾天他們一起震驚了全世界。
為什麼?
當斯諾登決定向世界公開“棱鏡門”事件的真相時,他以“第四公民”的身份給導演勞拉·珀特阿斯寫郵件,導演回信問,“你為什麼選擇了我?”斯諾登回復說,“不是我選的,是你自己。”於是一個堪稱時代級的紀錄片《第四公民》誕生了。作為多年關注人權問題的紀錄片電影人,導演珀特阿斯八年前曾因另一部紀錄片《P.O.V》入圍過奧斯卡。而這位勇敢的女導演說,她只是想告訴人們,“在人們看不到的地方,那隻看不到的手如何用強大的力量影響了人們的生活。”
《修女伊達》
導演:保羅·帕夫利克夫斯基
主演:阿伽塔·庫萊沙/阿伽塔·特澤布霍夫斯卡
講什麼?
《修女伊達》以上世紀60年代為背景,講述波蘭戰后一個在修道院長大的孤兒伊達和她姨媽共同踏上尋親之旅的故事。
為什麼?
盡管波蘭有瓦伊達、基耶斯洛夫斯基這樣的大師,但《修女伊達》是80多年來第一部獲得奧斯卡獎的波蘭電影。這部電影也是去年年底頒發的第27屆歐洲電影獎的最大贏家:贏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五項大獎。影片繼承了一種帶著高貴氣息的歐洲電影傳統美學,從視覺來說,每一幀畫面,每一個鏡頭都能單獨成為一幅攝影作品。而個體與群體的沖突,記憶與歷史的抗衡,優雅的殘酷真相,都在電影中以一種抒情的懸疑的方式娓娓道來。
《少年時代》
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
主演:埃拉·科爾特蘭/帕特麗夏·阿奎特/伊桑·霍克
講什麼?
導演林克萊特花了12年,記錄了一個叫曼森的男孩從6歲到18歲的成長歷程。
為什麼?
《少年時代》對於奧斯卡來說過於小清新,但頒獎季的諸多加持已經說明了這部電影的分量。《少年時代》延續了林克萊特的電影拍攝理念,即時間是電影的基石。12年的光陰鐫刻在短短一個多小時的電影裡,大人們優雅地老去,小朋友們往好的方向長大,時間刻在一個人身上的真實痕跡比任何化妝技術都更加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