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行進中國·精彩故事

一個藏區貧困縣的嬗變

記者 張志鋒

2015年02月26日05: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僅僅兩年,青海同德縣貧困發生率從75%降至16.6%,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日前實地調查后得出這個結果。同德共有6萬多人,藏族佔九成多,這個曾經大面積貧困的藏區縣,如何“跳”出了貧困的泥沼呢?

春節前,我們從西寧出發翻山越嶺3個多小時,穿過群羊的咩咩聲,尕巴鬆多鎮德什端村從一個山溝裡突然“鑽”了出來。村裡的房子清清爽爽,看得出都是近年新蓋的。大前年縣裡實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對牧民有補貼,幫助無房戶蓋新房,改造危舊房。當地阿卡(僧人)久美三智帶著記者走進新房,鋪著地板磚,裝了吊頂,還有水晶燈,屋裡擺著藏式組合櫃、沙發和音響,一面牆上貼滿了獎狀。同行的副鎮長切措指著獎狀說:“過去娃娃們隨大人到處亂跑,有的不去上學。定居以后,娃娃們上學有保障,學習也好。”

村主任多吾說:“全村共209戶,近兩年已有190戶實現定居。要不是國家扶持,再有20年我們也住不上新房。”近年,該縣共5000余戶牧民,像德什端村的牧民一樣,從草場搬到了定居點。

離開德什端村,來到縣城新區,貢馬路一帶樓房林立,最搶眼的是扶貧開發農貿市場,兩層商鋪,還有開放式攤位。縣扶貧開發局副局長馬玉林說,附近的樓房是13個村共1150戶農牧民扶貧搬遷的定居房,這些村的扶貧資金打包使用,2014年9月建起這個農貿市場。商鋪產權歸村集體,經營收入給村民分紅。即將搬進新房的扎西才讓隔三差五會來這裡看看,他說:“有了這些商鋪,我們進城定居后,生活也不用發愁。”

“不光有商鋪,同德縣還頭一次建了工廠呢!”尕巴鬆多鎮草產品合作社理事長斗太加笑著說。他說的工廠位於同德縣扶貧產業園,這是整合尕巴鬆多鎮16個村的扶貧資金共1840萬元建起來的,草產品加工廠等4家農副產品企業進駐。斗太加說:“過去扶貧資金使用零打碎敲,干不成大事。現在16個村的扶貧款入股,合伙購買大型機械。對本村優惠服務,對外還能賺錢,去年每戶分紅1000元。” 貢麻村牧民東周家說:“過去一家一戶干不了這些,有了合作社,大家都受益。”草產品加工、牛羊養殖……如今全縣79個農牧業專業合作社帶動農牧民脫貧致富,產業扶貧開發實現自我造血,同德脫貧的路更加堅實。

兩年過去,昔日在海南州墊底的貧困縣“熱”了起來。縣裡洗車店多了,品牌加盟店多了,一台台農機、一排排新房、震天響的流行歌曲,都在講述一個藏區貧困縣的嬗變。

記者手記

西部一些民族地區環境惡劣、災害頻發,基礎設施滯后,生產資源匱乏。發展基礎先天嚴重不足,導致貧困范圍大、程度深,返貧率居高不下。每年扶貧投入不少,效果卻有限。年年在扶貧,年年有人貧。對這類特殊貧困地區,不能再用常規辦法。打個比方,室內小空間干燥,可以放個加濕器﹔室外大面積干旱,一萬個加濕器也不頂用——必須加強人工增雨,改善小氣候,呵護草成片、樹成林、溪成河,整個環境慢慢好轉,最終回歸自然。對同德這樣的貧困地區,宜著眼全局,突破常規,徹底改造發展的大環境。先來個“大換血”,適當輸血,待強壯筋骨后,實現自我造血。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