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國雄,1947年生,1968至1978年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1978年就讀哈爾濱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后分配至團中央。1985年任中國青年報黨組成員、黨委書記、副社長、副總編輯。1994至2007年,任中國青年雜志社、中華工商時報社、中華兒女報刊社社長。2009年至今任中國報業協會駐會副會長。
縱觀我國都市報20年發展歷程,其誕生、繁榮到出現危機,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基本一致。據第三方數據顯示,2014年1-11月報紙廣告降幅達17.7%,創下報紙廣告下降的歷史新低。一直是廣告、發行盈利大戶的都市報,風光不再。是什麼力量抑制了都市報的發展勢頭,造成今天的危機?
毋庸置疑,新技術和新興媒體的出現,是都市報下滑的首因。筆者認為,即使沒有新媒體擠壓,都市類報紙的下滑也是必然的。原因一是同質化競爭。市場過分擁擠,拼搶太激烈。大而全的模式,讓都市報自有的特色慢慢被“勾兌”、被沖淡﹔原因二是其賴以吸引讀者的內容,一部分被改革創新后的黨報擠佔,另一部分被新媒體搶佔,導致都市報原有內容特色蕩然無存﹔原因三是近幾年國民經濟一直在調整轉型,一些報紙的支柱性廣告產業受此影響,呈現下行趨勢,大大縮減了廣告投放。
分析紙媒遇到的危機,人們更多從體制機制或輿論功能角度考慮,這無疑是正確的。但僅僅如此是不夠的。報紙行業早已不僅是文化事業的一部分,更被列入文化產業。因此要解決報業的發展問題,一定要把它放在國民經濟運營的大環境中,按照經濟規律加以考量。
所以,要求解都市報和整個報業的難題,第一,要從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從我國經濟的發展戰略中,規劃報業自身的產業發展途徑。按照新常態的要求,不能走外延擴張的投資戰略,要改變過去高速發展時形成的心態,不能誰都想做大、做全,要著眼效率,把站穩腳跟、穩步發展放在第一位﹔要從讀者實際需求和市場實際容量出發,量力而行,確定經營規模。
第二,從報紙的內容改革到報業經營,都要研究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社會生活變化,適時作出相應調整。比如,從消費角度看,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其相關聯產業鏈就可成為廣告開發的新領域,甚至進一步和新聞報道結合,開發新的消費需求,扶植新的消費產業。此外,服務、高科技等其他領域和新興產業,都是報業可開辟的新資源。都市報反應靈敏,機制靈活,完全可以捷足先登。
第三,報業發展要把效益和質量放在突出地位。我國經濟運行進入新常態,市場競爭將由數量擴張、價格競爭,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產品質量,是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演化的必然趨勢。報業在高速發展中追求大而全,把擴張作為目的,投入大,產出小。沒有多少人想過,到自己不太熟悉的領域去找社會化服務,而服務外包是我國近幾年出現的新興產業。
我國的經濟新常態不是危機救助,適應經濟新常態當然也不是解決當前報業危機的唯一途徑。都市報有闖市場的傳統,有主動融合市場經濟的經驗,最主要的是,都市報最早具備了從事新聞產業運作的觀念,因而完全可以率先適應並融入經濟發展新常態,再一次開創報業經濟轉型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