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整裝待發。李忠糧攝
中飛院的課堂。冉玉杰攝
2月初的一天,早上7點,有雨霧,奇寒,四川廣漢機場旁的學院宿舍區號聲響起,20分鐘后師生們集體早餐,隨即開赴機場,裝容統一如儀仗方隊。22架教練機隨即次第騰空而起,直指蒼穹……這只是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廣漢飛行大隊的普通一天。
在中國民航業內,成立於1956年9月的中飛院,是國際航空教育領域名副其實的“辦學規模最大、辦學能力最強”,被譽為“中國民航飛行員的搖籃”“民航黃埔”。她以一所學校之力支撐起一個行業,以飛翔的姿態行進在我國民航業的發展宏圖上。
責任:激勵民航強國信念
中飛院黨委副書記陳大伙經常講起這個故事:某年,在北京參加20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間隙,時任美國財政部長約翰·斯諾特別改變考察行程,在美國駐華大使陪同下首先到訪校本部坐落在四川廣漢的中國民航飛行學院,讓外界很詫異。
其實,斯諾作出這個決定的原因很簡單:在他到達中國之前一個月,位於四川盆地邊緣的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斥資4億多元人民幣,購買了美國賽斯納公司的6架CJ-1噴氣式飛機作為學院的高級教練機。當時,這是全球飛行院校的一個紀錄:選用噴氣式飛機作為培養民航飛行員的高級教練機,數量最多。
在斯諾看來,這証明了一點: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並且會越來越繁榮。於是,他來到中飛院,因為他想從這所學院去揣摩、體會中國民航業和中國經濟勃發的未來。
在校任教已過30個年頭的中飛院黨委書記陳布科表示,能吸引美國財長專程到訪,根本原因是中國整體國力上升,也因為中飛院在世界民航飛行教育領域的實力。“現在中國民航的飛行員85%以上是我們學院培養的。”陳布科介紹。現在,我國九成以上的機長是從中飛院走出去的,學院還培養了大量空乘、地勤等專業人才,為中國民航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撐。
“十三五”時期,我國將進入建設民航強國的提速、提質、增效階段,全國飛行起降架次將突破1310萬,民用運輸機場將超過244個,中飛院正與中國民航一道高速發展。2014年底,新型國產支線飛機ARJ21-700正式獲得型號合格証,首席試飛員、中飛院畢業生趙鵬道出了全體學員的心聲:“激勵我們不斷向前的,是國家、民族和責任的召喚。”
嚴格:托起學員飛行雙翼
父親是飛行員,趙絲雨因喜歡便繼承父業報考了中飛院,成為目前學校在籍的13名女飛行學員之一。說起3年學習,已經完成基礎課、飛行了93小時的她最大感受就是“嚴”。
中飛院的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四航空學校,學院的校園、管理、教學隨處可以看到人民軍隊的傳統。在校園裡,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身著筆挺制服、三人成列、五人成行、身高一米七五以上、英俊挺拔的飛行學生。再熱的盛夏、再冷的嚴冬,教員學生無一例外穿制服、打領帶、雪白襪子配皮鞋,襯衣紐扣、西褲皮帶等每一個細節都有講究。
更特別的是:在中飛院,早上起床,上下課,晚上歇燈休息都要吹軍號,軍號聲幾十年沒有中斷過。雖有爭論,但中飛院黨委堅持了這一儀式傳統:軍號聲就是告訴師生,學校曾是一所紀律嚴明的部隊院校,“嚴”字當頭的育人理念必須堅持發揚。
嚴師出高徒。而在高徒們的心裡、口中,嚴師們有另一個名號——“師父”。這也許是中國高校裡對教師最動人的稱謂。一代又一代中飛院人就是用這“嚴”,用代代相傳的“幫思想、教技術、帶作風”,托起了一對又一對穩健的飛翔之翼。
飛行學員鄭延安遭遇飛行訓練瓶頸,不管每天怎麼認真准備,一上天總是飛不好。這一切,“師父”李海龍看在眼裡。
一次午休時,李海龍把延安叫到寢室“喝茶”。一壺滾燙的沸水倒入杯中,在沸水的激蕩下,杯中的茶葉慢慢舒展,散發出幽香。師父一次次地沖倒沸水,杯中茶葉逐步完全舒展,茶香扑面而來。
“人生就像這杯中的茶葉,沸水就是你這一生所要面對的苦難,被沸水沖泡,茶就飄香﹔飛行也是如此,你戰勝了困難,你就堅強。”師父點破了窗戶紙,延安回味著茶香,突破了瓶頸。
“一個優秀飛行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精湛的技術,還要交給學生做人之道、處事之道。隻有這樣,我們的老師才配被學生尊為‘師父’。”關立欣校長說得直截了當。
紀錄:誕生於務實與擔當
經過近60年的發展,中飛院已擁有5個分院、5個訓練機場、267架各型教練機,每天有100多架飛機在藍天翱翔,是當之無愧的世界規模最大的飛行院校。中飛院還有最老、最新兩個紀錄:最老紀錄是“中國民航最長安全飛行紀錄”,最新紀錄是“直升機飛行培訓質量最優”。
5個分院中,洛陽分院把這個“最老”紀錄收入囊中:迄今安全飛行51年,保持著中國民航安全飛行的最高紀錄,其間使用14種機型,飛行80多萬小時,起降200多萬架次,畢業結業飛行員8264名。放在全國所有生產行業,放在全世界民航業,這都是讓人贊嘆的“高齡”紀錄。
這個紀錄來之不易,多少年裡,多少飛行教員和學員憑著嫻熟的技術、過硬的心理素質、規范的管理操作,長期的安全教育演練把紀錄一點點拉長:
1973年,機場信號員發現降落飛機起落架未放下,立即打出紅色信號彈,防止安全事故﹔1997年12月,起落架放不到位,飛行教員與指揮員密切配合,經4個小時處置后成功迫降﹔2014年,發動機空中停車,飛行員適時打開整機降落傘安全著陸,人員毫發無損,飛機輕微受損。
這些故事增加了“最老紀錄”的傳奇色彩,曾處置過飛行險情的洛陽分院安全監管訓練部主任熊良健言語裡滿是務實:“紀錄都是動態的,安全工作沒有別的,就是靠‘務實’。平時訓練狠抓安全教育,所有環節嚴格規范操作,隻有務實,安全才有保障。”
新津分院是中飛院唯一開設了直升機培訓的分院。即便在自有直升機數量不足,國家規定的培訓費用隻有市場學費三分之二的情況下,分院仍然科學保障訓練時長,多方尋找資源,創下“國內直升機培訓飛行時間最長、質量最優機構”的“最新紀錄”,並全力保障完成警航、海事救撈局等國家重點部門和企業的直升機培訓任務。
“在開放低空、通航發展的大趨勢下,條件再苦再難,我們必須要有為國家培養高質量直升機人才的定力擔當!”新津分院書記羅亞光說出的,其實是一代代中飛院人的心裡話。
正是務實的態度、擔當的氣質、堅定的責任感、“嚴”字當頭的精神,使得中飛院培養出中國民航業85%以上的飛行員、90%以上的機長、一批批王牌民航試飛員、校飛員、空管員、機務師、空乘服務員,支撐起我國民航的飛翔。
這樣的飛翔,正引導著中國從民航大國進入民航強國的航線。(本報記者 劉偉 練玉春 李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