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6500億元,專利申請量突破6萬件——2014年的創新數據可謂閃亮,但今年年初,四川成都的科技部門更加忙碌了。因為,今年成都將新增在孵科技型企業800家,科技體制改革需要加速推進,相關政策措施需要加速落實。
以成都為引領,創新浪潮正在席卷四川。隨著創新驅動戰略的大力實施,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市場牽引、主體活躍、制度促進、環境優化的全域創新、全面創新格局正在四川形成。
構建全域創新格局
2014年7月,以企業為主體,攀西釩鈦資源開發17個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面向全球一流科研機構招標,四川第一次以這種方式向全球“借腦”。
對科技創新的熱情基於對省情的再認識。“四川人口多、底子薄、欠發達,發展不平衡的省情沒有改變。”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說。
擁有266個科研院所、800多萬專業技術人員的四川,可謂西部科技大省,但真正從事科技活動的人員僅有30萬,直接從事研發的僅有10多萬人。2012年,四川省大中型企業平均研發投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僅為0.61%,而全國的這一數據是1.16%。
科技對經濟貢獻率不高,嚴重阻礙著四川的發展。創新驅動成為轉型升級的不二選擇,2013年6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四川轉型發展新動力的意見》。此后,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實施了企業創新主體培育、激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軍民融合發展3個專項改革,落實了40項改革任務。
2014年,四川安排創新驅動發展轉型資金28億元,技改資金突破5000億元,全省科研經費投入455億元,實施產業鏈重大科技攻關182項,全年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超過1.2萬億元。四川省科技廳廳長劉東說:“把創新驅動作為實現跨越發展、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的重大戰略,為四川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贏得了戰略主動。”
一年多時間,科技創新帶來的變化在四川無處不在: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車、釩鈦新材料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技術突破﹔綿陽科技城進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推進序列,實施4項中關村試點政策。成德綿高新技術產業帶建設、攀西資源創新開發、川南高新區群創新集聚發展、川東北清潔能源發展、川西北生態經濟區創新發展——全域創新的格局,在四川初步形成。
激活各類創新主體
隱身於成都汽車制造基地的聯騰動力控制有限公司,正悄然實現電機、電池、充電裝置三大電動車核心關鍵部件技術的趕超,訂單每個月都在大幅增長。該公司成立時間不足3年,一半員工都是科研人員。企業正和川汽集團合作,准備推出成都版的特斯拉。公司董事長史迪新說:“我們依靠的就是不斷創新。”
聯騰動力所展現的,是四川企業被激活的創新能力。統計顯示,去年四川企業牽頭重大項目1309項,經費佔項目經費的70%以上。
現在,創新平台遍地開花,全省新建企業技術中心160多家,國家轉化醫學生物治療重大科技基礎平台落戶,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園等相繼建設。同時,四川加快產學研用的協同創新,新建北斗導航、無人機、科技雲服務等技術和產業創新聯盟120個,僅北斗導航產業就集聚了數十家知名企業和科研機構。
目前,四川有高新技術企業2200家、創新型企業1623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8家。去年,全省技術合同認定交易額突破200億元﹔在孵科技型中小微企業7000多家﹔40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勵,獲獎總數居西部第一。
形成全社會創新氛圍
在四川省農科院,創新潛能正在涌動,因為四川激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專項改革試點方案破除了制度束縛,從科技人員兼職取酬等6個方面展開探索。“感覺科技的又一個春天即將到來。”農科院蠶研所所長肖金樹說。
省農科院是四川實施科技創新體制改革的7家試點單位之一,這一改革指向創新驅動的本質——人才驅動。在全社會營造創新創業氛圍,成為四川加速創新的基礎——
2012年以來,成都高新區已建成以7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為骨干的26家孵化器群,在孵企業近3000家,孵化器數量和面積在全國高新區中僅次於北京中關村。
夢想幫眾籌平台主要由一批80后、90后青年創立,通過聯合川大等5所重點高校進行創業大賽,吸引了5萬余人參與,共收集各類創業項目336個,累計幫助項目獲得投資或投資意向近100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先后建立了8個海外引才工作站,累計促成近千名海外人才簽約,面向全球招才引智。
“帶著富有創意的大腦和干事創業的激情,就可以在這裡實現你的創業之夢!”綿陽中視迪威激光顯示技術公司總經理張大為信心滿滿。(本報記者 李曉東 危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