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縣級電視台新聞評論節目呈現低迷和萎縮態勢,有的市縣台沒有專設的評論節目﹔有的被壓縮成新聞節目中的子欄目﹔有的被“整編”成了報道類節目﹔有的台雖然還保留著新聞評論節目,但大多形式單一,挖掘不深,觀點平淡﹔有的熱衷於“炒冷飯”,從報刊、網絡上抄襲觀點。這些新聞評論節目很大程度上已經弱化了新聞評論的功能﹔還有一些市縣台的新聞評論節目只是為年度創優准備的“盆景”。
市縣台新聞評論功能弱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節目選題四平八穩,難以看到有力度的評論和不同觀點間的碰撞。二是評論內容中知識介紹、政策解讀多,觀點、論辯少﹔新聞事實的進一步闡釋、說明多,新觀點、新視角少。三是外地評論多,本地評論少,而且本地評論大多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究其原因,一是相關部門對新聞評論指責、干預多,制約了新聞評論的生存空間。大量發生在當地的重大新聞、老百姓關注的大事,不能以新聞評論的形式展現出來。節目制作人員擔心選題和尺度拿捏不准,怕犯錯誤、得罪人、出亂子,遇到問題繞道走。評論員沒有立場,缺乏個性。二是人才匱乏。市縣台處在電視媒體的末端,難以引進優秀的評論人才。市縣台新聞評論的弱化、缺位,導致媒體影響力的進一步降低。
市縣台新聞評論在發揮電視媒體密切黨和人民群眾的聯系、暢通輿論監督渠道、弘揚社會公平正義、樹立媒體良好形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辦好市縣台新聞評論節目?
第一,健全運行機制,優化節目生態。市縣台新聞評論節目從選題的確定,到節目的策劃、採制、審定、播出、退出等方面,應形成一整套嚴格的管理制度。在節目的日常運行中,減少人為因素,為新聞評論節目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頻道總監、分管副總監應當成為節目運行機制的執行者和監督者,欄目制片人按照制度管理業務運行。主持人在策劃方案的框架下,對於節目的觀點尺度、風格樣式具有寬鬆的發揮空間。建立健全節目風險預警機制和危機管控機制,台長室和頻道總監室應當成為化解危機的屏障,讓制片人、主持人減少干擾,輕裝上陣,集中精力生產精品力作,打造品牌節目。
第二,注重主持個性,展現語言力度。市縣台新聞評論節目可借鑒西方國家成熟的新聞評論節目的運作經驗,遴選電視評論節目主持人,不以形象、學歷、資格為主要依據,而是把豐富的人生閱歷、個性魅力以及深厚的專業知識積累作為重要條件。市縣台難以引進評論功底和潛質俱佳的評論型主持人,不妨另辟蹊徑:一,從大學文史哲專業裡選拔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較強的人才﹔二,從社會上選拔博覽群書、閱歷豐富,有獨特視角和敏銳思想的民間意見達人﹔三,主持人的閱歷與積澱對於新聞評論節目的品質具有重要影響,可以從具有一定年資的新聞主持人中遴選人才。
新聞評論節目主持人應通過有棱有角的評論,讓觀眾感受到主持人的獨特個性﹔通過透徹的論理、遞進的情緒,展現新聞評論的思想鋒芒﹔通過愛憎分明、寬厚善良的襟懷袒露,展現主持人的人格魅力。東方衛視《東方直播室》節目主持人駱新以冷靜、獨到、犀利的主持和點評,在業界好評如潮﹔黑龍江電台《葉文有話要說》節目紅遍本省,且在全國8個省級電台和20多個市級電台落地,葉文快言快語、敢做敢當和鮮明的觀點,受到各地聽眾的熱捧。有人說,大凡受到受眾熱捧的節目,幾乎都是在主持人的“罵”聲中揚名的。當然,評論節目主持人的“罵”應當真誠有愛,理性有度,具有建設性。
第三,強化受眾意識,拓寬選題范疇。把握好了選題,評論就成功了一半。市縣台新聞評論節目的選題,應貼近目標受眾群的興趣點與關注點。
現今不少敏感話題和重大事件的評論常常難以實施,不少市縣台過多地關注農民工被侵權、環境污染和腐敗治理等問題,造成論題范疇的相對狹窄。市縣台新聞評論選題應當扣准時代脈搏,選擇具有現實針對性、富有新意的論題。選題必須圍繞中心工作,開展輿論監督,幫忙不添亂,始終將服務大局放在第一位。市縣台的受眾大部分在農村,因此,應把鏡頭更多地對准農村、農業、農民,把農民的需求作為節目的重要論題,把黨的政策和群眾的訴求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多方求証、深入探究和理性思辨,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難題。
市縣台新聞評論在重大新聞,特別是突發事件面前不能缺位。通過對重大新聞事件的關注,提升新聞評論節目的影響力。應當爭取當地黨委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給突發事件的評論“鬆綁”。評論中注意幫忙不添亂,進行正面的輿論引導。
市縣台新聞評論選題應當以受眾意識為導向,通過揭露問題,查找症結,提供對策,幫助受眾提高認知能力。近年來,社會轉型帶來人們價值觀的裂變,婚姻、家庭和人際關系發生了變化。節目應當把百姓的婚姻、家庭、親情、友情等列入選題范圍,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態,使市縣台新聞評論充滿人情味,倡導健康向上的價值觀。
市縣台新聞評論應當以發生在本地的新聞評論為主,外地新聞評論為輔,突出地域特色,讓節目接地氣,有人氣,強化新聞評論的屬地輿論引導作用。新聞評論以本地題材為主,並不意味著對外地新聞的拒絕。外地新聞既可以給本地節目提供重要導向,也可以成為本地新聞的必要補充,還可以為本地新聞評論提供新鮮而有分量的由頭。適當地用好外地題材,能為節目增光添彩,關鍵在於減少原封不動的照本宣科,將外地新聞評論本地化,做活外地新聞評論。
第四,精細定位布局,實現科學策劃。市縣台新聞評論節目策劃時應注意對評論內容、形式和結構進行合理把控,正確選擇評論切入點和評論時機,從正面和負面評論的功能上理解評論內涵。
在評論現場和評論內容的把控上,主持人應對論題了然於胸,能夠提出獨到的觀點,展現媒體視角﹔在與嘉賓交流中,展現本台評論員的角色﹔策劃沖突點,放大細節點,使觀點與受眾產生共鳴。在加大語言尺度、彰顯評論個性的同時,適當採用說新聞式評論、沙龍式評論和家常式評論,營造平等交流的氛圍,增強節目的親和力。在評論形式上,可採取短片敘述故事和現場評論相結合,避免評論的單調乏味﹔在評論結構上,著力從縱向結構、橫向結構向點評式結構評論拓展,以強化評論的故事性,使評論有血有肉,有滋有味。
在突發事件的評論策劃中,央視《新聞1+1》的策略值得借鑒。他們不搶“第一落點”,隻搶“第二落點”,使得新聞評論更為理性和權威。因為突發事件調查處理有一個過程,對事實進行還原也需要進一步的認知和論証。如果一開始就隨新聞採訪“大部隊”跟風介入,趕早報道,在搶得新聞的同時,也增加了真實性的風險。隻有還原事件的原貌,掌握翔實、准確的材料,對事件有一個全景的把控,才能做出富有理性、建設性的評論。這和我們平常所說的快新聞、慢專題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可以對突發事件進行獨到、深入的闡釋,在思考維度、思辨角度和思想深度上搶佔制高點,把新聞評論的優勢充分展現出來。
隨著現代人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冗長的理性思辨節目對市縣台受眾沒有吸引力,氣氛輕鬆、節奏明快,才是他們喜聞樂見的樣式。市縣台新聞評論節目應當把“小處著眼,以小見大”作為努力方向,從對社會現象、新聞事件的深度評論向一事一議拓展,追求“小地域大視野,小人物大主題”。一事一議式評論可以單刀直入、擲地有聲、簡潔明快地進行論辯﹔也可以層層剝筍、步步深挖,由一個小事件引發深層思考。通過發生在小地方的小事件、小故事,考察其時代背景、社會價值,求証一定范圍內的導向意義。以短篇幅、快節奏說身邊人,議身邊事,這樣的論題更容易讓受眾接受。
(作者單位:南通廣播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