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5年第1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幫忙類節目怎麼幫

匡蔚青

2015年03月09日14:12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隨著網絡新媒體的發展,廣播電視媒體不斷順應潮流,創新思維模式,幫忙類節目的興起正是廣電媒體審視自身、重新定位的一種表現。從接到群眾求助線索,到記者介入調查採訪,記錄事件的發展過程,展現民生難題的解決路徑,它的本質內涵是服務,著重點在於維權,但它比輿論監督類節目表現得更加平和,以故事性和敘事性展現事情解決的過程,引發社會關注。此類節目一方面以關注民生、服務大眾為立足點,為百姓幫忙解憂,得到觀眾認可﹔另一方面,媒體通過“幫忙”不斷擴大影響力和公信力,成為群眾之間、群眾和政府之間溝通的橋梁。

一、定位:幫忙節目的本質是服務

廣電媒體幫忙欄目大多是在民生新聞的基礎上拓展演化而來,由新聞欄目中的某個環節發展到獨立而成的欄目。節目帶有較強的地方特色和本土氣息,表現出社會溫情和人與人之間的關懷。節目幫忙說理、幫忙辦事、幫忙維權,服務受眾,解決難題,深受群眾信賴,往往在當地引發現象效應。一些幫忙節目以主持人或記者名字命名,以強調幫忙的主體。如:徐州新聞綜合頻道的《張慧幫你問》、鎮江民生頻道的《小梁幫你忙》、泰州新聞頻道的《小范幫你忙》、揚州新聞頻道的《新聞女生幫你忙》。另一類欄目,其幫忙的內涵更為寬泛,幫助百姓維權、解決問題的內容佔據重要的分量。如:南通新聞綜合頻道的《今晚在線•民心專列》、南京新聞綜合頻道的《東升工作室》、江蘇廣電總台財經廣播的《排憂熱線》、江蘇交廣網的《交廣雙聲道》、蘇州交通廣播的《1048交通熱線》。節目面向受眾,選題與當地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傾聽百姓心聲,回答民生問題,一些久拖未決的難事,在記者的幫忙介入下,解決得比較圓滿,具有較強說服力,體現了廣播電視媒體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二、對象:幫忙節目幫什麼

小區物業亂收費,房屋質量不過關,無良企業偷排污,噪音擾民特別煩,超市消費買假貨,銀行存單變保單,交通事故起糾紛,外來子女上學難,諸如此類,都是群眾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煩心事。在現實生活中,百姓遇到問題后,主要通過相關部門或是法律途徑解決,向媒體尋求幫助,通過媒體介入的方式處理問題的方式也越來越多。如:唐先生到某銀行存款,保險業務員以高額利息誘惑向他推銷保險,卻隱瞞了其中的風險。兩年存款到期,唐先生要求按當初承諾的利率兌付遭到銀行的拒絕,唐先生隨后投訴到南京新聞綜合頻道《東升工作室》欄目,在記者的出面協調下,最終得到了利率差價補償。南京江寧區廟庄社區有38家經營戶寄居在一家“文堂物資”公司內,搞廢舊金屬制品回收經營生意,違規佔用農田,肆意污染當地水源,當地村民意見很大,《東升工作室》屢次到現場曝光,終於在青奧會之前拔除了這顆毒瘤,現場廠房被拆除,金屬廢物被清理,土地正在平整,有望恢復耕種。這就是媒體介入后,通過協調、監督等方式帶來的直接成效。媒體在採訪過程中,注重客觀公正、觀點平衡,賦予當事人平等的話語權,尤其注重法理評說和道德力量的引領,不同於雞毛蒜皮的小事,增加了理性思考。

愛心呼吁、扶危助困,也是幫忙類節目的重要內容。有些事情短時間內難以有結果,但在媒體的呼吁下能夠推動事情的進展。如:連雲港新聞綜合頻道《港城365·熱線追蹤》,關注了一個非婚生小孩的上學問題:孩子已經8歲了,父母沒有登記結婚就生下了他,之后分道揚鑣把孩子丟給了爺爺奶奶,記者為這個8歲孩子上學的事情奔波,母親卻拒絕為孩子落戶口。欄目主持人為此呼吁:“非婚生子女享受同等權利,但法律不能代替父愛母愛,希望孩子的父母負起責任。”欄目組解決不了的問題,呼吁全社會關注,發動社會上的愛心人士共同幫忙,達到“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這類節目帶有濃厚的人文情懷,拒絕冷漠,倡導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和善意,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方式:幫忙節目怎麼幫

一般情況下,遇到受眾反映情況,欄目組記者會身體力行,經過調查走訪,尋求相關部門的支持,弄清是非曲直,這完整的過程記錄下來就是一篇新聞報道。媒體的主要功能在於監督各方,推動事情公平合理解決,並沒有權力直接解決問題。

媒體幫忙時,尤其需要注重為群眾提供必要的法律法規咨詢與服務,借助法律手段為欄目支撐起堅強的后盾,增強幫忙的力度,提升幫忙的有效性。廣播幫忙節目表現出特有的便捷性。有的欄目開通熱線,接聽投訴與咨詢,如能馬上聯系到被投訴方,也會同時將其電話接進直播室,實行三方通話。如:江蘇交通廣播《交廣雙聲道》,有導播在直播室外處理各類投訴咨詢,快速判斷,隨時與直播室連通。南京交通廣播《智勇在線》也是如此,近期不斷有聽眾反映未滿六年新車是否需要上線年檢問題,欄目組聯系南京市內各個檢測點負責人,主持人在直播室與其對話,提供有效的信息幫助,打消聽眾的疑慮。有的欄目邀請律師進直播室,針對各類法律問題進行權威解答,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參考和依據。如:江蘇廣電總台財經廣播《排憂熱線》請來律師解讀《新消法》,引導聽眾如遇網購欺詐如何維權。蘇州交通廣播《1048交通熱線》有一個律師團為欄目提供法律支持。聽眾的問題涉及家庭婚姻、勞動爭議、法律糾紛,有時欄目會就某個案例邀請聽眾討論,最后由律師給出合乎法理的解釋。節目靈活性較強,側重於討論、說理、判別是非,幫助聽眾樹立正確的維權意識,提高法律素養。

四、禁忌:幫忙節目不能越權

幫忙節目也不是什麼忙都能幫,既要判斷事情的新聞價值,也要考慮媒體的定位,不能越過媒體的功能和權限,充當判官的角色,更不能逾越法律和當事人隱私的邊界。如:某節目為一個遭遇不幸婚姻的婦女維權,首先是記者傾聽當事人泣訴丈夫有外遇,自己被趕出家門,丈夫對女兒不管不問等傷心事。接著,女記者跟著這位婦女去找前夫理論。面對記者的採訪,男人當場發飆:“女的自己曉得怎麼回事,她自己做錯的事情能不知道?”完全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從主觀上說,幫忙的女記者是想幫這位婦女討回公道,但無論是從婚姻自由還是保護隱私的角度看,節目的介入方式存在問題。節目應盡量避免記者出面當“判官”,介入是非不明的家庭糾紛。又如,某節目講述了一個幫忙故事:高郵一位叫余某某的女子(節目中直接出現了名字)患有嚴重精神病,家裡人稱她“腦子不好”,結婚生子后在婆家受到虐待。於是,記者帶著村干部一起上門調解此事。余某某沒有正常的思維邏輯,根本無法面對採訪,婆婆不承認虐待媳婦,丈夫外出打工也沒有露面,調解過程充滿了爭執。記者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引發了一連串的問題:精神病人的隱私權是否得到了尊重?丈夫一直沒有出面,到底有什麼隱情?對於這些問題,節目均未涉及,節目內容逾越法律邊界,不值得提倡。再如,某節目派記者跟隨投訴人到保險公司交涉,整個過程都是採取偷拍的方式,包括投訴人與保險公司簽訂保密協議的過程。不當的偷拍,極有可能引發法律糾紛。

(作者單位: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廣播傳媒中心總編辦公室)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