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類節目經過多年發展,為廣播電視發展做出了貢獻,至今仍然是許多台的“龍頭”節目。但是,近年來民生類節目出現了視聽率、廣告負載率下滑的局面。究其原因,一方面,受新媒體影響,人們對傳統媒體的關注度在降低﹔另一方面,節目流於日常瑣事報道,失去了吸引力。
有人會問,一檔節目,那麼多電話,還不算收聽、收看的人多嗎?昨天的投訴,今天就一一回復了,還不算服務到家嗎?其實有時候這只是一種表象,只是服務的一個方面。回復所有投訴,只是節目服務的最基本要求。一檔幾十分鐘的節目,幫人家解決幾個問題,回復十來個熱線聽起來的確是“很熱”,可如果節目缺乏核心內容的支撐,只是被動為個別事件或現象服務,會失去大多數人的關注。如何化被動為主動?
1.注重節慶、紀念日等活動節點。預先主動策劃一些民眾關注度高的節慶、紀念日,是提高節目吸引力的重要舉措。例如,人們對生存環境非常關注,每年6月5日是“世界環保日”,可以事先策劃方案,與環保、質監等部門電視聯合開展新聞行動。2013年夏季到來之前,連雲港電視台與連雲港市環保、質監等部門聯合策劃了市場飲用水的市場檢查,從各種水使用的桶、水的生產環節、水的質量等方面全面檢測,節目每天跟蹤報道,通過微信、短信平台等現代參與手段邀請市民發表意見和評論,使得播出該報道的《902視點》節目火爆。許多市民通過節目了解了飲用水的真相,促進了純淨水市場的正規化,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質量。
2.注重季節性話題策劃。不同的季節,人們會有不同的關注點,要想提升節目的服務品味,一定要緊緊盯住一些季節性的節點,預先策劃。例如,2013年雨季來臨前,不少民生節目抓住汛期即將來臨的季節性節點,策劃了“汛期防止窨井吃人”等報道。這些報道的話題以“長沙、南京行人暴雨墜井悲劇”為背景,報道各城市出台的窨井維護細化標准、窨井巡查制度等,對採取換裝新型防沉降、防盜加重井蓋,提前大面積改造易積水路段,掏挖、疏浚老城區下水管道等積極主動措施給予重點介紹,還報道了南京、鎮江、西安部分城區為窨井蓋購買保險、加裝防墜網等辦法。
不慎掉進窨井、因雨季漏電造成觸電的事故常會季節性發生。因此,可以在雨季到來之前,同有關職能部門策劃 “雨季主題”活動,對窨井安全、防洪安全等整改情況、一些先進經驗和措施、市民的建議和意見等,結合本地現狀、外地經驗、職能部門大檢查等情況進行全方位報道。這樣的策劃活動形成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熱點,必然會引起普遍關注,擺脫單一的電話投訴回復的節目樣式,改善節目品質。
民生類服務節目可與城鄉發展重大主題活動相呼應,與當地重大民生事件緊密結合。圍繞城鄉發展與民眾訴求、人們的衣食住行等,策劃一些具有獨家特色的重大系列主題活動,引領輿論。例如,飲用水是否達標,肉食品市場是否安全,可會同職能部門進行全面檢查、報道。
3.探索與新媒體融合的途徑。網絡、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裂變式發展,給民生類節目帶來巨大的沖擊,傳統媒體被邊緣化的趨勢已經顯現。民生類節目更直接、主動地與新媒體融合,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兩類媒體互補,在內容、渠道、平台、經營等方面深度融合。
4.抓住關聯點,形成信息鏈。“凡事預則立”,跳出日常單一的 “針頭線腦”式的熱線服務,向民生領域的廣度深度挖掘,事先做好一些突發事件的策劃預案,抓住事件的關聯點,向與之相關的其他方面擴展,對看似孤立的一件事進行多角度的探索和挖掘。
2013年1月9日,江蘇廣電總台公共頻道等媒體播出“孕婦大出血求助120,遭遇無車可派”的消息,短短4分鐘的報道看似只是一個孤立事件,但是在后續報道中,記者從120急救車關乎每一位市民的生命保障安全入手,發掘出了眾多關聯信息:民警以搶救生命為己任不避當地忌諱,將孕婦搬上警車,直奔醫院﹔孕婦發生危險前曾因不適到某醫院檢查,竟然沒有發現是宮外孕﹔專家解釋該孕婦是35歲的高齡孕婦,出現早產和宮外孕的概率大﹔兩年前“兩會”就曾提案招聘120急救人才,但由於工作艱苦和收入低,人才流失嚴重,新招5名大學生僅到崗2位……隨后,報道又展現了相關部門的解決思路。其一,急救資源一體化,鼓勵有資質的醫療單位加盟120急救網絡,與公安、民政、市政、企業、院校等共建120急救體系﹔其二,政策予以支持,增加救護車。如此,一件單一的孕婦宮外孕事件,形成了一條完整的信息鏈,連接了眾多單位,產生了更廣泛的關注度。
(作者單位:連雲港市廣播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