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5年第1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訪談節目主持人的問話藝術

徐平

2015年03月09日14:18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主持是一門語言藝術。優秀的訪談節目主持人,言而有物,表達方式具有感染力,語言風格獨特,決定了嘉賓和觀眾對節目的接受程度。可以說,“問什麼”關乎節目主持人的內涵修養和知識儲備,而“怎麼問”則是主持人語言表達技巧和問話藝術的集中體現。

一、以東道主(HOST)的姿態提問和引導

在英文中,訪談節目主持人(Host)和新聞節目主持人(Anchorman)是有很大區別的。Anchorman原意為“接力賽中最后一棒的運動員”,引申義為“新聞廣播員”,一般僅用於新聞節目主持人﹔而Host原意為“主人、東道主”,一般專指非新聞類節目主持人。

作為會客廳的“東道主”,訪談節目主持人無疑是節目的中心和主導。訪談節目由主持人和嘉賓、觀眾的問答、對談所組成,主持人沒有完全的決定權,不能完全決定節目的進程,但是主持人還是能夠憑借東道主的特殊身份,通過提問和穿針引線,來駕馭談話現場。

首先,注意控制現場。

主持人要控制場面,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握好談話進程以免離題﹔要控制節奏,讓節目熱烈而不散漫,嚴肅而不沉悶,深刻而不晦澀,親切而不私密﹔要控制情緒,保持相對超然和“間離”的態度,把握好理性和感性的尺度,讓節目既在理性的狀態下探討問題,又在感性的狀態下自由釋放。

其次,對於不同的被訪談對象,提問的方式和側重應有所不同。

對商業精英或風雲人物,應以節奏感強、具有跳躍性、與時代聯系緊密的問題為主﹔而藝術工作者往往有自己的風雨歷程和故事,應以故事性話題為主﹔對那些平凡崗位上的普通人,應以人情味的話題為主,讓受訪者抒發情懷,讓觀眾體驗心靈的感動和慰藉。

第三,訪談中要注重挑戰性,適時地激發嘉賓表達的欲望。

訪談節目以現場的特定空間特定話題激發人的交流欲望,人的智慧、情感都會在語言中呈現。主持人適當地引導,可以引發嘉賓機敏地回答,加速談話中的動態撞擊,強化人際互動中的張力。

2009年4月,龍應台來南京。筆者當時所在的《成長》欄目編導得知消息后,迅速與龍取得聯系。被編導的誠懇所打動,很少接受媒體採訪的龍應台答應了邀約。接到通知時已經是採訪的前一天,我的辦公桌上放著龍應台最新出版的《親愛的安德烈》一書。編導告訴我,訪談將圍繞著這本書展開。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我用一天的時間把書看完,又用大半天的時間消化採訪提綱。採訪是在南京的一家酒店。見到赤著腳、穿著朴素白色休閑裝走過來的龍應台,我的第一句話是:“龍老師,您的《親愛的安德烈》讓我最欣賞的,是悲憫情懷和平等意識。”她答:“對,我在書裡想傳達的,就是這個。”良好的開端從共鳴開始。

二、精心設計“第一問”

好的開場是成功的一半。在訪談類節目中,主持人的“第一問”非常重要,它是彼此之間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第一問”問得好,不僅能迅速拉近與交流者的距離,有效緩解現場緊張的氣氛,還能使嘉賓和現場觀眾迅速進入狀態,在一種熟悉適應的語言環境中進行交流,激發說話的欲望。設計好“第一問”,也是尊重訪談對象的一種表現。

久邦數碼是全球第一家移動互聯網上市公司,它的聯合創始人、總裁張向東2009年、2013年兩度接受我的專訪。第一次專訪,在做案頭工作時我發現,他是個隨性的人,參加一些大型活動會蹬著自行車穿著休閑裝。我以為他會穿著休閑裝來上節目,設計的第一個問題與此有關。可見了面我愣了,他穿了一件適合正式場合的深藍色襯衫。我趕緊在腦子裡搜索,看還有什麼其他的話題作為開場。急中生智,想到編導告訴我,他住在中山陵青年旅館,於是,脫口而出:“你出差喜歡住青年旅館,這讓我覺得你不像總裁更像一文藝青年。”這樣的開場有些特別,讓一向喜歡與眾不同的張向東立刻有了談話興致。信任一旦建立,話匣子便打開,那天我們聊了很多話題,有些他甚至從未向媒體披露過。事后,他在微博中肯定我認真准備採訪提綱、認真設計提問角度的工作態度。

三、靈活運用反問

作為一種問話技巧,反問在訪談節目中被大量使用。

訪談節目有兩種形態,一種是群言式談話節目,一種是一對一的專訪。在專訪節目中,嘉賓大多是公眾人物,訪談的內容大多是公眾關心但讓嘉賓為難的公共事件,節目形式是一問一答,主持人力求的是事實和真相。“問什麼”固然重要,而“怎麼問”在專訪節目中尤為重要,要學會靈活運用反問。

反問是一種無疑而問的問句。從邏輯上說,一般問句都不表達判斷,為什麼反問表達判斷呢?這是因為,反問句將肯定的內容或否定的內容寓於反問中,使其語氣更為肯定,表達更加明確。例如:“這件事難道不是你干的嗎?”“你自己做錯了事,是應該承擔責任,還是不應該承擔責任呢? ”

反問不直接表達判斷,而是在其中隱含判斷,其表面的意義與所表達的隱含判斷的意義恰好相反。形式上肯定的反問,表達的是否定的判斷﹔形式上否定的反問,表達的是肯定的判斷。例如:“難道你了解事物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嗎?”“你不知道她去了外地嗎?”從字面意義上看,前一句反問的意思是肯定的,但它所隱含的卻是一個否定的判斷,即“你不了解事物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后一句是否定的,然而其表達的卻是一個肯定判斷,即“你知道她去了外地”。

訪談節目中,反問不管表達判斷還是推理,其語氣比用陳述方式表達的判斷和推理要肯定、強硬得多,也無可置疑得多。正是這種肯定和強硬的語氣,增加了主持人發問的氣勢和力度,使得嘉賓不得不做出直接的、無可逃遁的回應,收到單刀直入、一針見血的功效。

(徐平: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教育頻道主持人)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