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5年第1期
人民網>>傳媒>>正文

廣播互動類節目主持人的“不說”

李鵬

2015年03月09日14:19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廣播互動類節目的樣態決定了主持人與聽眾交流過程中的即興特性。主持人即便在前期做了文案策劃和准備工作,在節目直播過程中也會不可避免地出現應時應景應人的即興發揮,這種即興主持的過程帶來了主持語言上的不確定性,對主持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在應對方法和語言表述上不夠准確和恰當,甚至會發生明顯的錯誤,對節目和主持人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的名言“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耐人咀嚼,值得玩味,可稱為是經典之語,既有君子之風,又有世故老練,也可以看作是人與人之間互動交流的一種策略。此話亦可當作廣播互動類節目主持人的說話之道。那麼,在主持過程中,哪些話不說為好呢?

一、消息來源不可靠的不說

真實性是新聞傳播的靈魂,沒有了真實就沒有了媒體的公信力。主持人編輯整理新聞素材時,務必確認消息來源的真實性,無法確定的不可採用。

2013年4月18日,香港《大公報》刊登了《北京的哥奇遇:習總書記坐上了我的車》一文,多家內地媒體轉載。不少廣播主持人在節目中引用該消息,並加以分析評論。而這則消息很快被証實為假新聞。

作為一名廣播主持人,筆者當時也面臨著是否選用該消息的問題,經過對該文的認真研讀和分析,筆者認為該新聞事實很值得推敲。其一,記者報道的內容完全來自某出租車駕駛員的單方面陳述,並未多核實﹔其二,對於國家領導人體察民情的活動,中央有關部門應當有正式的官方回應,但文中卻沒有提及﹔其三,內地媒體全部是轉載而沒有進一步跟進核實的報道和向官方求証,新聞事實的構成不完整。因此,筆者採取了謹慎的態度,沒有在節目中選用,從而避免了一次以訛傳訛的錯誤。

對於公眾而言,“新聞裡說的一定就是真的”這種觀念已經過時了,海量的信息和來源的復雜性,加上媒體炒作之風盛行,假新聞時常充斥其間,媒體的公信力受到嚴峻的挑戰。如何讓公眾相信“你說的一定是真的”,是廣播節目主持人不懈努力的方向。

二、概念不清的不說

在互動交流節目中,主持人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問題超出主持人的知識范疇,這時主持人應當秉承謙虛謹慎的態度,對不清楚的問題委婉回避或留待以后認識清楚再說,否則有可能鬧笑話,不但影響節目質量,還會影響主持人在聽眾心目中的形象。

曾經有主持人談到“闖黃燈”話題時說,西方人發明了紅黃綠信號燈,是規范行車秩序的重大發明,黃燈亮時車輛繼續通過肯定是違法行為。其實信號燈並不都是西方人發明的,信號燈中的黃燈就是由中國浙江人胡汝鼎先生在美國留學時發明的,而且在西方世界大多數國家,黃燈亮起時車輛繼續通行不屬於違法行為,黃燈隻起警示作用。主持人因知識有限而鬧出笑話應謹慎避免。

主持人在即興互動和交流中,不但要積極應對,還要深入淺出地闡述事實表達觀點,且不失活潑。其實每個人都會遇到認知有限這個問題,無知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以為是。隻要勤於學習,充分准備,就可以避免貽笑大方了。

三、“官話”不說

熱線咨詢投訴類節目對於主持人是個不小的挑戰。在與聽眾的對話中經常會碰到一些針對某些社會現象的棘手話題,這時既要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又要照顧到聽眾的感受,往往會讓主持人為難。筆者認為,在這種情形下,如果一味採取回避的態度往往適得其反,一旦用空洞的“官話”來應對,便會拉大與聽眾之間的距離。主持人不應回避問題,而應坦誠面對,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當然,這也需要主持人具備相應的政策水准和社會閱歷。

比如,在接聽投訴運輸市場的“黑車”現象廣泛存在的問題時,主持人首先旗幟鮮明地指出“黑車”運輸是違法行為,是擾亂正常運輸市場的行為,必須予以打擊。然后分析這一違法行為屢禁不止的原因,是由運輸市場發展的不均衡帶來的供需矛盾所致,是發展中國家在發展進程中某些人經濟窘迫和法制觀念不強所致,是相關法制和管理手段不完善所致,它是單一管理部門難以完全根治的社會問題,作為發展階段性的問題,它還將存在較長時間,並最終隨著社會經濟文化和管理水平的進步而逐步得到解決。最后強調在現階段,負有管理職責的部門不能知難而退放鬆對違法運輸行為的打擊,廣大合法從業者的利益應當得到切實保護。

這樣的交流既明辨是非,又實事求是,既緩解了投訴者的情緒,又起到了輿論監督的作用。

四、低俗的網絡流行語不說

語言是有時代特征的,網絡時代催生了大量的新概念新詞匯,也產生了大量的網絡語言,有些隨網絡的傳播而流行開來,它們良莠不齊,雅俗共存。

例如,現在廣播主持人說到“屌絲”這個詞已然是心平氣和了。盡管這個詞流行已久,有人認為,“屌絲”文化是一種網絡亞文化,它意味著凡人獲得了更多詮釋生活的角度與權力,並且這個詞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權威的黨報,但筆者依然不敢苟同。市井俚語的存在是受時空制約的,不一定都適合用於公眾傳播。

廣播這一傳統媒體必然會受到網絡媒體的影響,廣播受眾與網絡受眾雖有重疊,但更加廣泛,觸及的社會階層更加全面,包括不同知識層次的人群。廣播主持人在使用流行用語時應區分優劣,去蕪取菁,而不能流行什麼說什麼,因為廣播肩負著弘揚公序良俗的教化職責。

五、過度調侃的話不說

調侃是廣播節目主持人的主持手段之一,以某種幽默輕鬆的語言來表達對某件事物的評論和批判,是話題內容的點綴和補充。在實務操作中,常常聽到有的主持人把調侃當作節目的主體,調侃的對象也不是新聞事件,而過多集中在主持人的身上,誰胖誰瘦誰丑誰俊,誰結婚了享福誰單身了受罪等等,還有主持人之間的“互黑”,相互挖苦制造噱頭,以此吸引聽眾的窺探欲,以提升節目的收聽率。這樣做,不但傷害了主持人的形象,還會傷害節目的美譽度。

廣播節目主持人應當思考,節目向公眾傳遞什麼信息,說明什麼問題,哪些內容是有價值的,哪些內容是拿無聊當有趣。內容不夠噱頭湊,“水話”連篇的節目可能會迎來短促的彩頭,長此以往必有害無益。

其實,“不說”不等於不能觸及,相反,明白了哪些“不說”,才能有的放矢。精於主持業務,才能把握好“度”,才能知道說什麼,怎麼說,怎麼說得更好。

(作者單位:常州交通廣播)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