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圖說
對《超能陸戰隊》的評價,一句話,“惟有大白”。但就這麼一句話,進入方式不同,解釋天差地別。“除了大白,一無是處”是種解釋。從情節設計等角度看,《超能陸戰隊》其實是部挺中庸的片子,在精彩的機器人博斗、神奇的高科技之外,影片還挺引人入勝,但講到大反派的曲折復仇后,節奏就顯得有些拖沓,復仇心路復雜,缺乏說服力,徹底陷入了好萊塢電影慣常套路的審美疲勞。反派形象不鮮明,連帶超能陸戰隊的幾位英雄主角,人物形象也不鮮明,令人看過即忘。3D效果開場還挺不錯,劇情越往后,畫面越趨2D,視覺沖擊也少了。幸虧還有大白這麼個胖子,點綴在俗套、沉悶的影片后段,好歹能讓觀眾忍住“尿點”。就算“一‘白’遮百丑”,好歹也說明總體還是個能看的美人兒。其實,把影片更名為《大白傳》,未嘗不可。
這個深入人心的大白,是怎麼誕生的呢?2010年,迪士尼公司完成了對漫威的收購,從而獲得蜘蛛俠、鋼鐵俠以及其他5000多個漫畫角色的所有權,Baymax(大白)也在其中。此前的2006年,迪士尼還收購了皮克斯動畫工廠,后者是《玩具總動員》的制作者。對開疆擴土的迪士尼來說,消化新入的漫威、皮克斯等團隊的血液,去抗性增活力,成了攻關點。各種收購之后,迪士尼高層竭力鼓勵內部資源共享。當時,霍爾(Don Hall,《超能陸戰隊》 導演)剛完成電影《小熊維尼》,正在尋找下一個項目,迪士尼動畫工作室首席創意官拉塞特(John Lasseter,《超能陸戰隊》制作人,曾經的“皮克斯三巨頭”之一)建議他去漫威的作品中尋求靈感。在一堆IP中,霍爾被《超能陸戰隊》(Big Hero6)打動,尤其看好其中的日本文化元素以及少年與機器人之間的深厚情感,認為這很符合迪士尼動畫常用的設定。他的選擇,在2012年6月獲得項目通過。於是,《超能陸戰隊》成了迪士尼動畫發行的第一部漫威改編電影。
從成片來看,相比於漫威原漫畫,電影有90%的內容是原創,從角色、背景、故事情節等都做了巨大的改動。整體氣質上,《超能陸戰隊》比迪士尼更動作,比漫威更溫情。迪士尼所做的任何改變,固然是用迪士尼文化重塑外來IP,但也希望體現出新鮮之處。細心觀眾會發現,片中,在弗萊德的公寓中,有張漫威漫畫掌門人斯坦·李的照片。據稱,在所有的漫威電影改編協約中都有一條,要讓斯坦·李以某種形式出現。而片中的大學實驗室有塊白板上寫著“A113計劃”,“A113”是加州藝術學院動畫系的教室號碼,常見於皮克斯動畫。
大白是迪士尼對漫威漫畫的一次脫胎換骨式的改造。在漫威體系中,科技往往意味著更強的殺傷力、戰斗力﹔而在迪士尼體系中,科技是拿來賣萌的。原漫畫中,大白沒穿戰甲時是一身的綠色,表情猙獰,有著漫威漫畫特有的彪悍。但迪士尼的動畫形象往往要惹人喜愛,甚至要能放在樂園裡和小孩一起玩耍的,《超能陸戰隊》創作團隊特地四處拜訪機器人專家,希望讓大白更可愛,也就是“迪士尼化”。在卡內基梅隆大學,他們發現科學家正在研發可以充氣膨脹的醫用機器人,從形態、材質、功能等方面,充氣醫用機器人給了創作團隊很大啟發,大白的雛形脫胎於此。在走路姿勢上,霍爾團隊研究了很多紀錄片,先是從自然界中選出走路姿勢最萌的三種——嬰兒走路、穿尿不濕的嬰兒走路和企鵝寶寶走路,最終選定了企鵝寶寶。在動作上,奉行極簡,想辦法讓大白的動作變慢、減少,讓大白光是站在那就能傻傻惹人愛。此外,迪士尼還為大白的身體研發了新的渲染技術,能讓光線投射到半透明的胖子身上之后,從不同部位發生不同方式的反射,散發出柔和光線。
事實証明,大白成了電影《超能陸戰隊》對觀眾的最大貢獻,無數觀眾求抱抱,想倒在它溫軟寬厚的懷裡。更何況,除了靠外表就能吃飯,大白還擁有暖神的內在:能力強、簡單、疼人、忠誠,能治愈身體上的傷痕,還能治愈心理上的傷痛,更不惜自我毀滅以救主。有人說,大白將在現世審美上救胖子於水火,可別忘了,迪士尼的上一部動畫片《銀河護衛隊》也有類似於大白的“寵萌”樹人格魯特,而他是個十足的瘦子。說起來,瘦子樹人與胖子大白,幾乎分別是迪士尼兩部動畫片中最成功形象、最大受益者以及最大亮點(甚至是惟一亮點)。同樣不是主角,卻搶盡了風頭﹔同樣有超能力,卻簡單純粹,給人以溫暖﹔同樣犧牲自我,然后得以重生,給人希望。
從瘦子樹人到胖子大白,迪士尼動畫在形象設定上走出的新境界,可以視為迪士尼與皮克斯磨合到蜜月期的一大貢獻。一瘦一胖兩新寵,體現了迪士尼在角色情感內核上的許多技巧,比如溫暖、諧趣、可愛等﹔ 也綻放了皮克斯的高科技之美,包括非常規的外形、材質的精准展現、專屬的技術研發等。現任迪士尼動畫工作室首席創意官拉塞特,來自皮克斯,就任后奉“藝術挑戰技術,技術啟發藝術”為口號,交出了一張迪士尼消化皮克斯的好成績單。《超能陸戰隊》的胖子大白,和《銀河護衛隊》的瘦子樹人,更像是迪士尼與皮克斯“二合一”的杰作。至於加上新人漫威,“三強合一”后的貢獻性成果,目前尚未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