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電影《北京·紐約》:虐心的愛情,隻能靠想象

韓浩月

2015年03月09日16:28  來源:羊城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虐心的愛情,隻能靠想象

 

  鑒定對象:《北京·紐約》

  上映日期:3月6日

  以城市為一部作品命名,最顯而易見的好處是,可以將受眾對城市的印象轉化成對作品的好奇心,伍迪·艾倫就偏好這個,除了人們熟知的《午夜巴黎》、《午夜巴塞羅那》,他還拍攝過《曼哈頓神秘謀殺案》、《愛在羅馬》、《開羅紫玫瑰》、《紐約故事》等以城市命名的電影。

  國產影視作品也有以城市命名的,比如張一白的《夜。上海》,張元的《北京雜種》,還有被當做商業片典范介紹的《北京遇上西雅圖》。最新上映的《北京·紐約》,在類型風格上,走的路線與《北京遇上西雅圖》相仿,兩部電影的導演李曉雨和薛曉璐,也都身兼編劇與導演兩職,衡量《北京·紐約》時,可以拿《北京遇上西雅圖》為參考標准。

  《北京·紐約》講的也是一個婚外戀故事,只是更殘忍些,北京成功商人劉燁,在紐約重逢青梅竹馬的戀人林志玲,兩人相愛但不能相伴相聚,一個美國攝影師,又“插足”到這段婚外戀中,每位當事人都很迷茫,不知該如何面對自己的情感……說這個故事“殘忍”,是因為劉燁和林志玲確定情人關系后,起碼有一年的時間沒見過,這是個挺虐人的情節設定,擺明了要往悲劇的方向演。

  事實上《北京·紐約》也真的是一個愛情悲劇,從角色性格看,四名當事人在這段情感關系中都不怎麼開心,劉燁與妻子的戲份都是黑著臉的,林志玲和攝影師男友就算有快樂,也是轉瞬即逝……相愛卻不能在一起,是文藝作品常見的主題,因為現實中有太多捆綁愛情自由成長的束縛,所以人們期望在文藝作品中釋放情感需求、尋找答案,哪怕這答案沒法移植運用到現實情感中來。

  我們往往把情感電影看復雜了,覺得這類電影復雜,通常是因為觀眾自己往電影裡傾注了太多想法。其實像《北京·紐約》這類情感電影,並不具備教化觀眾的能力。之所以這類電影有人愛看,票房還挺高,不過是迎合了年輕觀眾對愛情的一種想象而已。

  《北京·紐約》充滿對愛情的想象,而且是女性色彩特別濃烈的想象。電影裡呈現的愛情模式是女性化的、城市化的,林志玲愛劉燁,因為無望的等待而喟嘆,也愛她的攝影師男友,卻在親口說愛他的時候感到內疚。在紐約,林志玲長期居住的貧民居住區,鏡頭掃過去,一片臟亂差,但電影卻用燈光把這些場景拍得特別美,林志玲出現在這樣的鏡頭裡,特別像王家衛《花樣年華》中的張曼玉。

  正是因為這樣的想象成分,《北京·紐約》盡管有沉重的成分,但仍然是一部可以微笑著看完的電影。它可以滿足觀眾在別人的故事裡展開一段虐心愛情的願望,哪怕這份虛構的愛情故事不那麼驚天動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