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灰姑娘"上映別被片名誤導 暗黑系童話拍給大人看

江波

2015年03月12日07:14  來源:錢江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灰姑娘》今晚上映,別被片名誤導

  從前,有一位漂亮的女孩,她經常受到后媽與兩位姐姐的欺負。有一天,仙女送給她一雙水晶鞋,讓她去參加王子的舞會。不過,仙女提醒她,不可逗留至午夜12點。否則,魔法會自動解除……

  是的。這就是家喻戶曉的《灰姑娘》的故事。

  今晚12點,迪斯尼新版真人電影《灰姑娘》,將在中國和北美同步上映。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故事,我們為什麼還要花錢去電影院裡看?

  因為,故事已經變成這樣了——

  長的比灰姑娘美麗有氣質N倍的“后媽”,曾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但老公不幸早逝,為了兩個“愚蠢的女兒”才嫁給了灰姑娘他爹……

  其實,很多人應該注意到,這幾年,改編經典童話故事,已成為好萊塢打造奇幻世界的最佳備胎。在《灰姑娘》之后,《彼得·潘》與《美女與野獸》等電影,也在排隊上映。而且,這些電影都有一個共同的色調——暗黑。

  第四次上大銀幕時

  后媽被洗白了

  新版《灰姑娘》由“后媽”凱特·布蘭切特帶領《唐頓庄園》小美女莉莉·詹姆斯,以及在《權力的游戲》中飾演羅柏·史塔克的理查德·麥登主演。

  在著名的影迷口碑榜“美國爛番茄”網站上,《灰姑娘》至昨天的新鮮度為87%(在爛番茄,超過60%就是及格分)。

  歷史上,好萊塢曾在1914年、1950年、1957年以及1997年,四次將灰姑娘的故事搬上銀幕,每一部都是“灰姑娘找到白馬王子”的模式。

  2015版對比前作,除了把蜥蜴變成侍從、鵝變成車夫(以前的電影裡是老鼠、鴿子變的),畫風略聊齋外,故事主線並沒有太出格。甚至,為了保持畫面的童話夢幻,影片每一幀都讓人感覺到什麼叫“曝光過度”。

  如果你去看這個電影,感受最深的,不是王子公主好浪漫,而是灰姑娘后媽的那句“男人都是傻瓜”。

  在本片裡,“權力的游戲”掌握在“后媽”手上。不過,童話故事裡,后媽對灰姑娘的虐待在這裡基本被改成了言語冷暴力。

  因為,“后媽”也不容易啊——幸福的婚姻因為老公的去世而被打斷,不得已帶著兩個蠢女兒嫁給灰姑娘她爹,沒想到第二任老公又死了。

  自始至終,后媽都沒阻止灰姑娘嫁給王子,只是希望灰姑娘給兩個姐姐謀個好前程……

  好了,這就是2015版的《灰姑娘》,這還是你小時候聽爸爸媽媽老師們說的童話故事嗎?

  《彼得·潘》與《美女與野獸》

  暗黑系童話排隊上映

  其實,如果你是歐美電影愛好者,應該注意到:這幾年,改編經典童話故事,已成為好萊塢打造奇幻世界的最佳備胎。

  比如,根據《白雪公主》改編的《白雪公主之魔鏡魔鏡》、《白雪公主與獵人》,根據《綠野仙蹤》改編的《魔境仙蹤》、《魔法黑森林》、《愛麗斯漫游仙境》,還有《小紅帽》、《美女與野獸》、《韓賽爾與格蕾特》、《沉睡魔咒》等等。

  而緊跟著《灰姑娘》之后,還有休·杰克曼領銜主演的真人版《彼得·潘》,明年還有艾瑪·沃特森主演的2016版《美女與野獸》等等排隊上映。

  這些電影中,絕大部分故事已經跟我們記憶中的美好童話大不相同。比如,白雪公主愛上了獵人,小紅帽跟狼人愛恨糾纏。還有《沉睡魔咒》,安吉麗娜·朱莉飾演的女巫晉升為第一女主角,她居然不是故意害睡美人的……

  但就票房看,不少新編童話大受歡迎。

  比如2010年的《愛麗絲夢游仙境》,該片混雜黑暗、驚悚等元素,在北美上映時的評級為PG級,需要家長指引觀看,顯然不是拍給小朋友看的。但影片在全球賣了10億美元票房,海倫娜·波韓·卡特飾演的惡毒王后紅遍全球。

  而2012年的《白雪公主與獵人》,查理茲·塞隆的惡毒王后成功逆襲,1.7億美元的成本,在全球賣出3億多美元的票房,也算不過不失。

  當然,也有失敗的作品。

  比如2011年的《小紅帽》,導演凱瑟琳·哈德威克拍成了一部驚悚片,還安排小紅帽與兩個男人糾纏不清,不僅票房慘敗,還被《時代》雜志批評為“愚蠢”。

  但這顯然沒能打斷暗黑改編的熱情。

  《灰姑娘》之后,新版《彼得·潘》計劃於今年7月上映。影片早早就已打出了“暗黑”招牌——在已曝光的兩分半的預告中,多個奇妙場景輪番切換,畫風像極了《愛麗絲漫游仙境》。

  心理學家分析:

  喜歡看暗黑童話,是一種心理平衡

  為什麼暗黑系童話故事如此受歡迎?昨天,記者採訪了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的心理學博士汪永光。

  汪醫生是這麼說的:

  “人有兩面,有從善,也有從惡的一面。在心理學裡面,善和惡,跟中醫的陰陽是一樣——陰是惡,陽是善。心理學認為,即使是一個心理十分健康的人,心裡依然有一分的惡。”

  這種心理架構直接影響了人對娛樂產品的選擇。

  汪醫生解釋說:“當一個人比較悲觀、陷入低谷的時候,他喜歡看的電視、電影、書籍等等,肯定都是從善、積極的。因為人要通過這些東西,來補償自己缺乏的東西。而社會積極向上、個人生活穩定安康的時候,周邊積極的東西比較多了,人的心裡就會出現‘扭曲’的情況,喜歡看‘惡’的東西,彌補本我的‘暗’的成分。這其實是一種心理平衡。”

  汪醫生表示,這幾年暗黑系的童話故事新編,他聽說了一些,但是一部都沒看過——“因為我們平時接觸‘暗’的成分太多了。”

  而對於這些新編作品的出現,汪醫生直言,編劇、導演們很聰明:“他們知道電影是精神娛樂產品,是來填補人的空虛的。所以,廣義上來說,這些顛覆的童話故事沒有對錯、好壞,或者消極、積極的分別。”

  但是,汪醫生也表示,對小朋友來說,去看這類暗黑系童話電影,家長要特別注意,“小朋友的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建立,如果不正確引導,就很可能以為電影裡說的就是對的。”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