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老年人適用APP得抓住大媽的心 如何簡單易用是難題

潘福達

2015年03月13日07:38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適老APP 得抓住大媽的心

手指滑動屏幕,智能手機上五顏六色的APP不停滾動,隻要輕輕一點,另一個繽紛世界躍然眼前。追求時尚和個性的APP備受年輕人青睞,而年紀大一些的大爺大媽們能否玩轉APP,又有哪些APP適合他們“愉快地玩耍”呢?其實,對於一些有娛樂休閑和運動健康功能的APP,休閑時光更充足的老年人對它們的需求,有時比年輕人更強烈更迫切。

然而,市場上大部分APP,對很多老年人來說,操作起來往往顯得比較復雜,如何使APP更加簡單易用,更加適合老年人使用,從而抓住大爺大媽的眼球,並進一步抓住他們的心,是一個值得APP開發者好好研究一番的問題,同時也是很多希望年歲漸高的父母生活得更豐富多彩的年輕人的心願。

老年人跟APP學起廣場舞

“一會兒一定走個5000步。”早上八點半,今年63歲、家住奧體公園附近的文廣勝拿著蘋果手機,戴上了老花鏡,長滿繭的手指操作有些笨拙,他打開了一款運動健康APP,同時又點開了“懶人聽書”APP裡下好的《水泊梁山》評書,音量默認就是最大,他扭頭沖著記者樂。

“兒子給我下載好的評書,直接點就能聽。”在手機桌面叫做“老爸常用”的文件夾裡,微信、QQ、小游戲、視頻等十多個APP佔了兩頁。“兒子春節假期時給我買的新手機,幫我下了一堆軟件,不過平時常用的也就三四個。”沒用智能手機前,他每天最大的娛樂只是手拿著收音機逛公園,而現在他的生活豐富多了。

“爸,快看看我新租的房子!”在一家民企工作的“北漂”孟惠和遠在內蒙古的父母手機視頻聊得起勁兒。以前想要視頻聊天,年紀大的父母總是“搞不定”電腦,有了手機聊天APP后,他們隻要點“接受”就能輕鬆視頻了。

在一家互聯網企業工作的樊先生去年暑假就教母親如何用APP,除了平時聊天用的微信,母親最想下的軟件是“廣場舞”。沒想到在手機軟件商城裡,這類軟件還不少,樊先生幫著下載一個“廣場舞精選”APP,裡面當下最火的教學視頻一應俱全。而從那以后,照著手機上下載好的廣場舞學習,成了樊母每天最大的樂趣之一。“春雨醫生”等醫藥類APP也成了她點擊最“高頻”的軟件。

記者隨機採訪多位老年人發現,APP實用價值和娛樂趣味對老年人的吸引力排名靠前。他們“好哪一口”,大多都能從APP商城裡找到,其中和子女交流的聊天軟件幾乎是每位大爺大媽手機上的必備品。

父母零操作子女也知動態

“您的母親今天還沒有開冰箱門。”晚上七點,還在公司加班的馮蕊立馬停下手頭的工作,看著名為“芒果貼”的APP給她的手機發來如上提醒。平時山東老家的父母晚上五六點都會打開冰箱門准備做飯,而今天,冰箱上貼著的傳感器將“沒開門”的信息傳輸給了馮蕊。立馬打電話回家,她才知道母親生病了,父親陪著在醫院輸液。“要不是我主動去問,他們還瞞著我,那我更擔心了!”馮蕊感慨道。

“對於老年人使用的APP,歲數大一些的老年人就很難操作明白,這是發展的局限。”芒果貼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馮振告訴記者,市面上專為老年人設計的APP極少,而他所做的是讓APP端由年輕人查看,老年人實現零佩帶和零操作,通過智能硬件粘到如藥盒、冰箱門、搖椅等老年人常見的生活場景上,實現如有生活異常變化就會發送到子女的APP提醒裡。

將父母的最新狀況“裝”進身邊,APP就能讓子女對空巢老人從問寒問暖到知寒知暖。

有關互聯網人士稱,隨著越來越多老年人成智能手機用戶,APP開發者可重視這一片市場“藍海”,通過打“孝順牌”推出新產品,如有適合爸媽使用的娛樂、健康等方面的APP,很多年輕人都會為父母下載使用。

如何簡單易用是難題

一些APP豐富了老年人的生活,但記者採訪中發現,在市面上,一些由老年人使用的APP卻讓他們犯暈,有的軟件操作復雜、需要自行設定等讓功效打折扣。此外,孝敬父母電子產品成為年輕人的新選擇,新東西送出去了,軟件如何配套也成了難題。家住管庄的孫大媽對手機上的軟件有些又愛又恨:“總提示我更新軟件,而且總有廣告不小心一點就下載了,弄得我都不敢用了。”

而在多款運動健康軟件中,計步功能較為容易,可血壓、體重等參數如要監測,必須每天錄入﹔吃藥提醒軟件也是如此,每天吃什麼藥、吃幾頓、何時吃,都需要預先設定,雖然子女可以先設定好,但常不在家,一旦設置有變化,老年人隻好自己操作,但搞不定后大多就選擇棄置不再使用。

此外,手機裡有“老人機”,但真正專門為老年人設計的APP卻少之又少。以“養生”、“老人”為關鍵詞搜索軟件商店,推薦的軟件多是包含對老年人有用的功能,但其頁面設計、使用步驟與一般軟件並無別樣,這就可能讓一些大爺大媽們“看花了眼”,加之子女有時候“教也教不會”,這種苦惱和無奈,隻能讓他們與這些APP漸行漸遠。

IT論壇上有網友建議,老年人APP“應將界面首頁設置為宮格模式,便於他們搜索”。馮振則坦言:“老年人適合用的APP應該有圖片大、目錄層級少、打開步驟少的特點。”

“希望多些專屬我們老年人用的、簡單又實用的APP。”多位老年人呼吁。但同時,他們表示APP功能即使再好再全面,也抵不過子女回家其樂融融的親情,移動互聯網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微信、視頻或語音通話畢竟代替不了面對面的交流。

新聞鏈接

那些適合

老爸老媽的APP

很多老年人也追隨“時髦”。採訪中,記者發現老年人對適合自己APP的需求較大,一些子女雖然出於孝心,“塞”了很多軟件到父母的智能手機上,但實際使用情況卻不是很高。通過對數十位老年人的採訪,記者總結了如下受他們喜愛的APP類型。

一、音樂電台類。代表應用:收音機、懶人聽書、喜馬拉雅聽。手機基本都自帶“收音機”,其中地方電台戲曲頻道是最為老年人所喜愛的。閱讀並不適應老年人的“讀取”習慣,聽書卻很符合,可以消磨無聊時光。

二、工具類。代表應用:手電筒、計算器、好豆菜譜。手電筒、計算器不需贅言,菜譜APP附有清晰的步驟圖演示,適合時間較多喜歡研究做菜的大媽們。

三、影音類。代表應用:優酷視頻、搜狐視頻、騰訊視頻、PPS愛奇藝。家長裡短、劇情精彩的電視劇是老年人打發時光、和老伙伴們尋找共同話題的重要娛樂方式。

四、提醒類。代表應用:健康提醒、懶人天氣、跑步記步器。老年人因為健忘,很多事情都需要設置提醒,用藥提醒、喝水提醒、測血壓提醒……不過這些應用常需要子女進行預設。

五、娛樂類。代表應用:湯姆貓、憤怒的小鳥、斗地主、圍棋。“游戲桌”從電腦轉移到手機,讓老年人能隨時隨地消遣娛樂,一些益智類游戲可練習用腦,這對老年人的腦部和身體健康大有裨益。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