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初春。群山環抱間的陝西寧陝縣四畝地鎮嚴家坪村桃園梁組,村口擺上大紅的八仙桌,18戶人家“掌櫃的”圍坐一圈,山板栗殼兒嗑一地,新年裡首場“群眾會”熱乎“開張”。
“同意‘畫勾’,反對‘打叉’,今兒個‘有理大家說’,咱們把何朝鬆家承包集體林地的事兒議一議。”聯村干部彭超將票發給桃園梁組的村民們。
“老何家分家,一戶分三戶,要求在集體林中戶均再多承包60畝地,”彭超和村支書周文興現場唱票,“12票反對,4票贊成,2票棄權,群眾一事一議沒有通過。”投票結果擺在眼前,何朝鬆也服氣,當場在會議記錄上簽了字。“要不是開群眾會,擱往常這種事兒能‘掰扯’小半年,根本協調不下來。”周文興告訴記者。
四畝地鎮的群眾會如今很受歡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四畝地鎮,總面積達370平方公裡,卻僅轄5村19組4010人。山大溝深,住戶分散,四畝地鎮黨委書記彭儒寶深有感觸。一次,太山壩村民陳鳳武找他打聽新農合方面的政策。“你還當過村干部,咋都不熟悉政策?”彭儒寶很驚訝。“村上很久沒開會了,大伙住得散,通訊也不便,惠農政策問誰都說不清。”陳鳳武回答。
而近年來省裡一些重點工程項目相繼在四畝地鎮實施,矛盾糾紛多發。“鎮上干部與農戶接觸較少,群眾訴求沒有及時反映到鎮上,處理矛盾糾紛時就很被動。”彭儒寶介紹,“不是所有干部都能開好群眾會,特別是化解矛盾的會,經常哪句話說不對,就鬧得不歡而散。”
怎麼把話說對?從2014年初開始,四畝地鎮讓“鎮上少開會、村裡多開會”,探索推行“干部下村組、多開群眾會”。要求各村以村民小組為單位,有重點項目的村每月一次,其他村至少兩個月要開一次群眾會。鎮上對村的考核,100分裡群眾會佔了7分。鎮上的科級聯村領導、包村干部、村支書、村主任、文書、組長必須參加群眾會,書記、鎮長應邀參加群眾會。為此,四畝地鎮把每月第三周設為無會周,壓縮精簡全鎮性會議,讓鎮村干部騰出更多精力和時間下村組開群眾會,接地氣,把准脈,工作抓細抓實。
四樹坪村的省重點工程項目施工造成揚塵問題,就是群眾會上反映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鎮干部張宏武告訴記者,群眾一反映,鎮干部立即與工程項目部進行協商,要求企業給路面洒水。過一陣群眾會又反映洒水效果不好。“我們調查后發現,企業沒有按時按次洒水,就又找企業,最后通過縣上協調,企業出資13萬元買了一台洒水車交我們管,同時足額撥了運行費,如今揚塵問題已徹底解決。”
2014年,四畝地鎮5個村19個小組開了186場群眾會,共排查矛盾126起,其中群體性矛盾17起,全部有效化解,無一例越級上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