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行進中國·精彩故事

新疆話劇團走過60年 執著堅持,讓話劇扎根新疆

王瑟

2015年03月20日07:30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執著堅持,讓話劇扎根新疆

  新疆話劇團演出劇照。資料照片

  今年2月,雖說有春節假期,但新疆藝術劇院話劇團的演員們一天也沒休息。每天兩場演出,從早到晚帶著妝,盡管累,但看著滿劇場的觀眾,聽著如潮的笑聲,他們的心飛揚著。

  新疆藝術劇院話劇團走過了60年的風風雨雨,用“執著地堅持”形容他們一點也不為過。因為他們的執著與堅持,話劇這種藝術形式深深扎根新疆。

  堅持,也讓他們收獲了成功的喜悅:2014年年底,話劇《大巴扎》榮獲中國話劇界最高獎——金獅獎。

  讓話劇表現民族團結,傳播中華各民族文化

  談起當年跟隨部隊來到新疆的情景,今年79歲的趙桂良記憶清晰如昨。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趙桂良就到了新疆,“1955年,我們演了第一場話劇《劉胡蘭》,我演的角色叫石頭。當時演出真可以用‘萬人空巷’來形容,那是許多人第一次看話劇。”

  話劇團團長戈弋介紹,當時部隊想解散話劇隊,時任新疆領導的賽福鼎找到周恩來,希望保留話劇隊,因為“新疆話劇從一開始,就秉承了維護民族團結,傳播中華各民族文化的重任”。經過一番慎重考慮,周恩來同意了。

  “1959年,我們根據新疆和田農民庫爾班·吐魯木騎著毛驢要上北京見毛主席的事跡,創作了新疆第一部原創話劇《步步跟著毛主席》。這是我國話劇舞台上第一次表現少數民族的題材,我在其中演了庫爾班·吐魯木大叔的准女婿這個角色。”趙桂良說,這部話劇一上演,就受到新疆各族觀眾的極大歡迎,演出場次不斷,還登上了中南海的舞台。

  戈弋說,聽老人們講,那次演出在全國引起了極大轟動,因為大家覺得話劇是用漢語表現的一種藝術形式,如今用來表現少數民族題材,讓維吾爾族說漢語,很新奇,所以在各地的演出都吸引了眾多觀眾。“當庫爾班·吐魯木到了北京要見毛主席時,我們採用一幅毛主席照片的方式,讓劇情達到高潮,隨即大幕急速地落下。”回憶起當年演出的情景,趙桂良眼裡滿是淚水。

  “讓話劇表現民族團結,新疆話劇人從建團起就深深樹立了這種理念與創作原則,他們不斷完善和豐富著這種理念,從而讓話劇這種藝術形式在新疆牢牢地扎下了根。”戈弋說。

  新疆話劇疆味濃,觀眾看了不陌生

  “話劇在新疆有著廣闊的舞台,雖說它的演出受制於必須聽得懂漢語,但我們每年下鄉演出還是很受歡迎。記得20世紀80年代我們到阿克蘇地區庫車縣演出,劇場上挂了一個橫幅‘歡迎化劇團’,把‘話’寫成了‘化’,但我們心裡還是很高興,因為他們想看我們的演出,這是演員最興奮的事。”趙桂良說。

  表現新疆和平起義的話劇《金甌記》,表現新疆英模人物的話劇《林基路》《吳登雲》,表現新疆少數民族題材的《羅布村紀事》《絲綢之路上的紅氍毹》……60年來,新疆話劇團創作演出了多少台表現新疆題材的話劇,大概沒人能數得清了。

  “近幾年,我們在表現新疆民族團結的題材上進行了更大膽的嘗試,先后創作了新疆話劇三部曲《馬市巷子》《大巴扎》和即將在今年演出的《北園春社區》,說的都是新疆的事,演的也都是大家熟悉的人,所以接地氣,有親和力。”戈弋興奮地說,“《大巴扎》幾年間演出了100多場。今年我們還將去內地巡演,從烏魯木齊一直演到廣東,一路有近50場演出。”

  在堅持原創的基礎上,他們還改編了大量的內地話劇。正在演出的《特殊作業》就是一個例子。這部話劇由內地劇作家創作,市場反響很好,經移植后加入了不少新疆元素。“讓內地話劇有新疆味,讓新疆的觀眾看了不覺得陌生,這是我們從一開始移植就確定下的原則。”趙桂良說。

  少數民族地區,話劇有廣闊舞台

  “我們團成立時演職員有漢族、維吾爾族、回族、滿族、蒙古族、錫伯族、俄羅斯族。知名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中假古蘭旦姆的扮演者,就是我們團的演員,她是俄羅斯族。”話劇團副團長王芳介紹。在她的眼裡,這些來自祖國各地、不同民族的演職人員,為了新疆話劇的繁榮發展,勁往一處使,將話劇這門藝術播撒在新疆大地上。

  78歲的陳德才是中央戲劇學院1964年的畢業生,當年同他一起來到新疆話劇團的不僅有表演系的,還有導演系、舞台美術系的一批大學畢業生。他說:“那時大家聽說可以去新疆工作,都爭先恐后地報名,學校也挑選了最優秀的學生充實到新疆話劇界,從而讓新疆話劇團第一次有了專業的演職人員,走上了正規化的創作演出之路。”

  戈弋說:“新疆話劇能有今天,得到了來自全國的大力支援與幫助。20世紀90年代初,陳德才當團長時,找到母校中央戲劇學院,希望給新疆辦個班,支援新疆的話劇發展。他們二話沒說就答應了,也就有了當年最出名的新疆話劇班。一直到現在,內地一些著名的學院,像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等,每年都給新疆一些培訓名額,讓年輕演職人員得到更多的培養。”

  “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新疆話劇團60年的風風雨雨,讓我們始終堅信,話劇在少數民族地區同樣有著廣闊的舞台和眾多的觀眾。隻要我們心裡有觀眾,就能讓話劇培植在更多不同民族觀眾的心裡,就能讓中華民族不同的文化藝術,根植在人民的心中。現在我們基本形成了每年都有一至兩台搬上舞台的話劇演出,兩至三年有一台大型原創話劇展現給觀眾的模式,走出了一條自我發展的道路。”戈弋堅定地說。(本報記者 王瑟)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