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青年記者》>>2015年2月下
人民網>>傳媒>>正文

新常態下,報紙更得說自己的話

郭強

2015年03月20日10:29  來源:青年記者  手機看新聞

回望2014年,很多熱詞仍記憶猶新,但對於傳統媒體尤其是報紙的從業者而言,最關注的是兩個詞:“媒體融合”與“新常態”。

在新媒體特別是移動新媒體迅猛發展的浪潮中,近年來,全國的傳統媒體達成一個共識——探索轉型,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然而,媒體融合絕非易事。習慣於專注內容建設的傳統媒體,尤其是報紙的從業者們,在資金有限、機制受限的情況下,無不為如何利用自己不擅長的新技術,在新的平台上利用品牌積累構建自身優勢、打通平台再造採編流程等大傷腦筋。

困難重重,卻又別無選擇,於是,很多報紙自覺或不自覺地採用了最直接、最簡便地體現自己媒體融合意圖的方式——改文風,大量使用網絡用語。“任性”、“萌萌噠”等網絡流行語在新聞報道中屢見不鮮,尤其是在新聞標題中。不少傳統媒體人寄希望於通過這些“標簽”來吸引年輕讀者。

隨便瀏覽一下各地的報紙,原來隻在網上出現的驚悚、怪誕的標題俯拾皆是。比如,“‘美到不像人類’的范冰冰終於來了”,“有錢任性也是醉了”……

新聞標題的功能原本是方便讀者迅速抓住新聞的核心內容,可像“有錢任性也是醉了”這樣的標題,誰知道要說什麼?而對於“美到不像人類”等另類贊揚方式,一位新華社退休的高級編輯干脆給出這樣的評價:“糟蹋漢語”。

報紙是“新聞紙”,同時也是“文化紙”。進入移動互聯時代,網絡同步發布、海量存儲、即時互動的特性已經令報紙望塵莫及,報紙如果再失去“文化紙”的特質,哪裡還有本錢與網絡競爭?

2014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出通知,要求不得使用或介紹根據網絡語言、仿照成語形式生造的詞語,諸如“十動然拒”(十分感動,然后拒絕了他)、“人艱不拆”(人生已經如此艱難,有些事就不要拆穿了)等詞。盡管有部分網友認為這樣做某種程度上扼殺了創造性,但也有網友對此大為贊成,他們認為有必要規范網絡用語,淨化語言。

對於漢字和語言的把握,在各類媒體中,報紙無疑是最有文化底蘊的一個。在媒體融合的新常態下,報紙要發揮自身優勢,創造性使用有意蘊的書面語,而不是到處去拾網絡的牙慧。這才是報紙的生存之道,也是編輯記者的職責所在。

(作者系北京晚報副總編輯)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