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行進中國·精彩故事

“這一次與以往真的不一樣了”

——我國發現首個千億方級儲量頁岩氣田的故事

金振蓉

2015年04月01日08:00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這一次與以往真的不一樣了”

  2012年11月29日,焦頁1HF井試獲高產頁岩氣,工作人員留影。資料照片

  2014年11月4日,工作人員巡查焦頁1HF井。自2013年1月9日投入商業試採以來,該井保持日產6萬立方米左右,累計生產頁岩氣突破5000萬立方米。新華社發

  如果說,當年大慶油田的開發把中國“貧油”的帽子“扔進了太平洋”,那麼,焦石壩頁岩氣田的誕生,則無疑是我國頁岩氣革命的標志性事件。

  因為榨菜,世人知道了四川涪陵。而今,涪陵又因一個深山小鎮——焦石壩而備受矚目,因為這裡探出了我國第一個千億立方米級儲量的大規模頁岩氣田,相當於發現一個億噸級的大型油田。這也是北美地區之外,全球首個大型商業性頁岩氣田。

  實踐

  尋找中國第一口高產頁岩氣井

  百年以前,人們就知道地下深處頁岩含氣,但那時的人們無法想象去開採它。

  如果不是人類對能源需求巨大,如果沒有高度發達的現代科技,也許頁岩氣將一直沉睡地下。因為頁岩氣的開採太過艱難,不但技術復雜,而且成本高昂。

  頁岩,是天然氣的“老巢”。在地質運動的高溫高壓條件下,頁岩中生成了天然氣,而在這種運動中,一部分天然氣通過周圍孔隙跑了出來,在某個地層聚集成為氣田,這就是已經大規模開採的常規氣田。還有一部分氣以吸附或游離狀態存留在頁岩中,這部分氣被稱為“頁岩氣”。比起一般的岩石,頁岩顆粒更小,顆粒之間的縫隙更是小之又小,天然氣吸附和游離在這些小小的縫隙之間,勘探難度高,開採成本大。

  2009年,當中國石化的一隊科研人員帶著各種設備來到焦石壩時,當地群眾並不驚奇。因為很多年來,他們見過一隊隊穿著工裝的人來到這裡,一段時間的緊張忙碌后,又見隊伍撤走,這裡又會重歸平靜。

  與20世紀50年代關於我國是否“貧油”的爭論相比,進入新世紀以來,面對頁岩氣革命,關於我國是否缺乏頁岩氣的爭論要小得多。國際公認,我國是頁岩氣儲量豐富的國家,而在全球頁岩氣分布圖上,我國的四川盆地是個濃墨覆蓋區。然而,有了“富氣”的結論,並不是就可“探囊取物”般地開採了。在廣袤的大地上,一口小小的井鑽打下去,深入地下三四千米,成本動輒幾千萬元、上億元,沒有相當的准確度,無人敢輕舉妄動。即使有備而來,許多專業隊伍也往往空手而歸。找不到氣和找不到達到商業規模的氣,結果是一樣的——都意味著沒有開採價值。

  這一次,中國石化勘探分公司的總經理郭旭升帶著一支科研團隊來了,一同而來的還有他們的創新理論成果——“深水陸棚相優質頁岩是海相頁岩氣富集的基礎,良好的保存條件是海相頁岩氣富集高產的關鍵”的“二元富集”理論。他們要在焦石壩,在這個以往被認為不具備開採條件的地方,尋找這一理論的實踐答案。

  創新

  “二元富集”理論為勘探指明方向

  相比“上天”,“入地”更難。迄今人類對地下深處的了解,遠比太空少。探知地下秘密,必須借助科技這雙慧眼。

  要使頁岩氣開採商業化,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要“富集”,即資源量大,要找“大糧倉”,而不是“小糧倉”﹔二是要“保存”,不但要判斷出是個“大糧倉”,還要判斷出這個“大糧倉”能較好地保存住“糧食”。既有“糧倉”,又有實實在在的“糧食”,才算具備了商業開採價值。

  如何能“看”到地下的頁岩氣是否富集,是否保存完好?這便是郭旭升所帶領的科研團隊提出的“二元富集”理論的核心所在。

  眾所周知,美國是頁岩氣開採的頭號科技強國,在幾十年的頁岩氣開採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勘探開採理論。2010年以來,我國的頁岩氣開發也進入了一個熱潮,然而,按照現有理論,我國的頁岩氣勘探並不順利,社會上對頁岩氣的尋找也經歷了由熱到冷的過程,甚至出現了懷疑和悲觀的論調。為什麼我們在富氣的地區始終無法在勘探方面取得突破?

  經過大量研究,郭旭升和他的科研團隊提出了“保存條件”這個關鍵變量。他們認為,美國的頁岩氣埋藏地質構造相對簡單,富集和保存條件較好,而我國的地質活動劇烈,四川盆地地區地下構造破碎,富集和保存條件較復雜,因此,勘探過程中必須把生成條件和后期散失條件結合考慮,而且要動態研究保存條件。以往一些鑽井之所以效果不理想,與重視富集條件而忽視保存條件有關。在“富集”與“保存”的“二元”理論指導下,他們加強科研,以大量的數據充實模型,厘定出頁岩有機碳含量、厚度、脆性指數、項底板、構造樣式和埋深等18項具體參數,構建起戰略選區評價體系。通過量化評價,他們認為五峰組—龍馬溪組是最有利的層系,四川盆地南部是頁岩氣突破的首選方向,並優選出了涪陵焦石壩等28個有利區。

  理論的突破,為頁岩氣的勘探指明了方向。經過充分論証,他們認為焦石壩的天然氣雖然富集條件並不是最好的,但具備十分有利的保存條件。經過綜合考慮,他們充滿信心地布下了第一口井焦頁1HF。

  轉折

  中國頁岩氣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

  2012年11月28日,當親眼見到第一口井冒出幾十米高的火苗時,當地群眾相信:“這次與以往真的不一樣了”。

  焦石壩焦頁1HF井的戰略突破,為當時低迷的頁岩氣勘探帶來了生氣,重新燃起人們對頁岩氣開發的希望,成為我國頁岩氣勘探開發的轉折點。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郭旭升看到日產氣20.3萬立方米這個數字時,對創新也有了更深切的體會:要借鑒別人的經驗,更要堅持走自己的路,隻有立足自己,才能找到正確的科研方向,並指導實踐活動取得成功。

  在焦頁1HF之后,他們又在焦石壩地區部署實施了3口評價井和17口開發試驗井,結果都發現了優質頁岩氣層或高產頁岩氣。他們不但摸清了焦石壩地區頁岩氣的“倉庫容量”,還使川東南1000多平方千米原來不被看好的地區,進入了頁岩氣的勘探視野,使得焦石壩頁岩氣這個“大糧倉”不斷擴容。

  2014年3月,中國石化在香港宣布:焦石壩地區計劃2017年建成年產能100億立方米的頁岩氣田。

  2014年11月5日,在美國達拉斯舉行的第五屆世界頁岩油氣峰會上,由國際知名跨國石油公司、科研機構和技術服務公司無記名投票推薦,涪陵頁岩氣田發現被授予“頁岩油氣國際先鋒獎”,顯示出我國頁岩氣勘探在國際上的學術地位和影響力。

  2015年年初,中國地質學會發布2014年度“十大地質找礦成果獎”和“十大地質科技進展獎”,中國石化勘探分公司的“涪陵地區頁岩氣勘探項目”和“頁岩油氣資源評價及選區研究”分別榮獲這兩大獎項,成為全國唯一的雙料獎得主。

  2015年1月9日,在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元壩超深層生物礁大氣田高效勘探及關鍵技術”獲得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郭旭升代表科研團隊從國家領導人手中接過了獲獎証書。

  由焦石壩頁岩氣田的“破冰”開始,中國的頁岩氣產業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