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香港亞視未獲續牌或成歷史 數次易主人才流失嚴重

2015年04月03日07:07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香港亞視明年或成歷史

  《大俠霍元甲》又名:《霍元甲》年份:1980年導演:徐小明 主演:黃元申、米雪、梁小龍、黎漢持等。

  《碧血青天楊家將》年份:1994年導演:楊紹鴻 主演:金超群、麥景婷、徐少強、李香琴等。

  《新包青天》又名:《包公斷懸案》年份:1995年 導演:陳宇超、梁立人 主演:金超群,范鴻軒,呂良偉,蔡曉儀等。

  《肥貓正傳》年份:1997年導演:吳錦源 主演:鄭則士,江美儀,鮑起靜,寶佩如等。

  據中新社等媒體報道,4月1日,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梁宣布,行政會議決定,將不向亞洲電視(以下簡稱“亞視”)續發免費電視牌照,這家有著58年歷史的電視台隻可在未來12個月繼續提供免費電視服務,直至明年4月1日,這意味著當年華人地區的第一家電視台或將會成為歷史。

  亞視曾制作《天蠶變》《大地恩情》《霍元甲》《陳真》《肥貓正傳》《太極張三豐》《大內群英》《勝者為王》《我和僵尸有個約會》《百萬富翁》《白發魔女傳》《亞洲小姐競選》等多個具有影響力的劇集和節目。從有線廣播到無線,從“麗的”改名到“亞視”,半世紀來經歷過種種風雨。

  □概況

  亞視未獲續牌將會繼續抗爭

  4月1日,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梁宣布,行政會議決定,將不向亞洲電視(亞視)續發免費電視牌照,亞視可在未來12個月繼續提供免費電視服務,直至明年4月1日。香港特區政府通訊局主席何沛謙表示,到期之后,亞視使用的頻率將會被收回。

  亞洲電視隨后也發表聲明,表示在投資者已落實的情況下,特首會同行政會議仍不予亞視續牌,亞視對此表示將繼續抗爭,並不排除採取法律手段。

  據新華社3月31日消息稱,香港亞洲電視31日晚上發表聲明,指接到股東黃炳均及主要投資者王征通知,決定將亞視控股權轉讓予香港電視,並將豁免亞視所欠大部分債務,交易仍需得到法庭及其委托之管理人同意。通訊事務管理局則稱暫未收到亞視股份變動的申請。

  □溯源

  輝煌時期與TVB匹敵《霍元甲》等劇引進內地

  亞視(英文簡稱ATV)於1957年5月29日正式開業,前稱是麗的映聲及麗的電視,於1982年9月24日易名亞洲電視並一直沿用至今。“麗的”在1973年尾轉為無線廣播,並由收費變免費,但免費后的收視未如理想,時至1975年黃錫照出任電視總經理,大膽起用新人,在上世紀80年代以劇集《大地恩情》及《IQ成熟時》等劇突破收視弱勢,《IQ成熟時》成為首部收視率超越無線電視(TVB)的劇集,而《大地恩情》與無線的劇集《輪流傳》打成平手,令《輪流傳》被逼腰斬。

  但好景不長,1981年電視台母公司投資失利,股權大轉讓,1982年股權再起變化,易名為“亞洲電視”。當時亞視再作出新嘗試,推出首屆亞洲小姐競選及《未來偶像爭霸戰》等,成功搶回不少收視。1981年首播的《霍元甲》也是第一部被引進內地的電視作品,就是當時由亞視制作播出的。

  減少自制劇集踏上轉衰之路

  到上世紀90年代后期,亞視開始外判節目制作,並減少自制劇集,自此踏上轉衰之路。2000年之后,亞視逐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走下坡路,節目質量下降導致收視率一瀉千裡。另一家免費電視台TVB不斷坐大,使得亞視的市場佔有率不斷萎縮。

  2014年底,亞視因資金問題出現持續欠薪事件,令公司陷入危機,更一度傳出要關閉和撤銷牌照,《亞洲早晨》《ATV焦點》《新聞簡報》等節目相繼取消。

  □業內分析

  亞視數次易主人才流失嚴重

  《第一傘兵隊》《槍神傳奇》《勇士之城》等電視劇編劇賈東岩昨天接受京華時報採訪時分析,亞視其實在近二十年數次易主,多次面臨經營危機,“主要原因是亞視成立早,接收端鋪設不好,所以在收視終端上就一直處於不利局面。”亞視的劇早期是以“麗的三雄”為主,麥當雄抓電視劇,屠用雄抓節目,李兆熊抓新聞,前期做得很好,而無線電視當時是邵氏出資,有大量的電影明星支持,“無線是以培養明星來立台,所以依靠層出不窮的明星,依然力壓亞視”。

  賈東岩表示,到了上世紀80年代,亞視出現兩次嚴重人才流失,90年代亞視的編導人才基本都已經被無線挖走,“韋家輝離開TVB后,也在亞視拍了三部曲《還我今生》、《天地無情》、《暴雨燃燒》,片子極好,收視不好。”2000年后,韋家輝、王晶都曾為亞視拍過片子,但無力回天。

  在他看來,亞視近些年迷失厲害,“有兩部電視劇雖然不算絕佳,但對他們很有紀念意義。一部是《97變色龍》,借個人命運,寫香港人在回歸前后對社會政治的迷茫。一部是《電視風雲》,以一個電視台導演的成長為主軸,把亞視三十年的變遷編成情節,大多是真人真事合並演繹而成,這部劇算是亞視為自己拍的一部墓志銘了。”

  未來TVB或獨大香港電視成黑馬

  談及港劇的現狀,在賈東岩看來,港劇實質上在2000年后已經進入滑落期,“但因為《金枝欲孽》等個別優秀作品的出現,讓港劇還能支撐。港劇的很大一部分收視群體是圍村的住民,像《溏心風暴》系列劇情一般,但將收視群鎖定他們,就輕鬆升到40點。”他認為,亞視每年隻能拍一兩部戲的情況下,TVB已經沒有對手,就開始安於逸樂了。

  推出眾多港劇的香港免費電視台,除了TVB和亞視,此前還有佳藝電視,但佳藝電視1978年宣布倒閉。賈東岩透露,去年香港各台請求牌照時,一家新的私營免費電視服務公司——香港電視(HKTV)成立,“亞視在近十年已經不能影響香港電視界格局了,一直是TVB獨霸。但HKTV誕生后,有所改變。HKTV的目標是中環收視群,定位較准。而且HKTV的劇集質量極高,在控制成本前提下開始嘗試試播集概念,話題也相對比較嚴肅,像警匪片《警界線》,社會片《導火新聞線》等,都在參考歐美模式,題材新、尺度大,但他們目前雖口碑極好但收視上還無法抗衡TVB。”賈東岩認為,亞視停牌如果能讓HKTV有更大市場份額的話,也是個好事。

  影視評論人雲飛揚表示,亞視停播對於現在的香港電視格局沒有太大的影響,“它在短暫節點輝煌過,但沒有持續輝煌,過去一定程度上對無線電視施壓,但內地對它的了解隻限於一些好的電視劇。亞視最重要的是沒適應新時代,已經落伍。這麼結束,也沒有什麼太惋惜的。”

  港劇“大戶”TVB近年來也一度陷入危機,演員林峰、林保怡、歐陽震華、陳鍵鋒、吳鎮宇、羅嘉良等近些年相繼離開,賈東岩認為,TVB演員和創作人才也在不斷流失,“嚴重的高層內斗影響了生產力,觀眾的欣賞慣性影響了創造力。如果他們能正視HKTV的挑戰,還有進步的可能。實際上HKTV的主創基本都是被排擠出局的TVB創作人員”。(記者高宇飛)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