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台灣媒體報道,李連杰2011年拍攝好萊塢大片《浴血任務2》時,其替身26歲的劉坤在一場爆破戲中不幸身亡。近日傳出電影公司隻支付25000美金(約合15萬人民幣)給家屬當做賠償。
此消息真假尚未証實,但替身演員尤其是武打替身的群體生存狀態隨之引來關注。為此,華西都市報記者約訪了數位明星替身,試圖為讀者呈現這一“幕后人群”的真正幕后。
這一行,高危薄薪
一位圈中人至今看到泡面,都能想起那個馬術特技師,臨死都沒吃到嘴的一碗熱氣騰騰的泡面。
說起這份工作的薪酬,大多數替身演員不置可否,只是含糊地回答“沒多少錢,掙錢是其次,做替身是借助明星的光環為自己鋪路”。
因為個子高、功夫好,80后金剛曾為馮紹峰、吳奇隆等明星擔綱替身,從事武打替身工作已經七年。金剛坦言,1998年剛做武行的時候月薪就是六千,直到2007年,工資就沒漲過。后來他轉型去做明星的武打替身,月薪終於漲到九千到一萬。而他的武行朋友,月薪和二十年前幾乎沒有差別。
這個說法在某影視工作室經紀人“橫店農夫”那裡得到印証。他接觸過的劇組,武行的薪酬是按日結算,每天不到300元。隻有給明星做了武打替身,才可能簽合同,月薪六千至八千元。
這份看上去很美的薪酬,背后可能需要付出傷病甚至生命的代價。周潤發的替身文祥目睹了別的武替腳部骨折,而劉德華的形替吳可拍戲的時候最多磕磕碰碰,他們都相對安全。但對金剛這樣的武替來說,“每一次吊威亞都是把腦袋系在褲腰帶上”。他曾經在離地5米高的地方吊著威亞,平轉三圈,再垂直升降三次,暈頭轉向地落地﹔他曾經背著一個汽油彈,點燃之后,他和用於隔熱的鋼板被沖擊到幾米之外﹔他也曾經在一場爆破戲中,被炸到空中翻了兩翻,摔到地面時渾身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傷口。“橫店農夫”至今看到泡面,都能想起那個馬術特技師,臨死都沒吃到嘴的一碗熱氣騰騰的泡面。
“其實買保險只是一種心理安慰。盡管拍戲前我會自行評估風險,可是一些明知道很危險的鏡頭,也隻能硬著頭皮去做。我給自己打氣,‘不管了,死就死吧,反正有保險’。因為我不拍,還有別人等著拍,那我就沒飯吃了。大多數情況都是先上場再說,后面的事就交給老天了。”曾經手腳骨折,休養了半年繼續迎著危險往前沖,金剛對此有些無奈。
這一行,青春有限
武替的出路,要麼轉型做武術指導,要麼干脆轉行經商,放棄表演的夢想。
山寨和替身之間,隔著一條曖昧的界限。大多數替身演員心裡都明白,替身不可能做一輩子,未來還需另作打算。
《讓子彈飛》獲得近7億票房,文祥一夜之間躥紅,“以假亂真”的程度令絕大多數觀眾看不出“破綻”,同時也被網友指責是拿發哥炒作。在接受電話採訪的過程中,文祥說起發哥連表感恩:“首先感謝發哥對我的尊重,有的替身演員名字都不能出現,發哥卻把我介紹給劇組的每個同事﹔其次,這段替身經歷幾乎改變了我的命運,否則,我還在做保安或者服務員。”文祥現在片約不斷,2014年,他推掉了三四部發哥替身角色的電影,籌備成立文化傳媒公司,為自己量身定制劇本。
吳可在挑選劇本,他更希望有個符合他個性的角色,“做屬於自己風格的東西”。
金剛正在向武術指導轉型。他希望自己未來成為動作導演,帶著自己的武行兄弟,拍攝一部動作片。“橫店農夫”說,這是大多數武替的出路。“武替是碗青春飯,最多干到28歲,就會因為傷病打不動了。要麼轉型做武術指導,要麼干脆轉行經商,放棄表演的夢想。” (見習記者曾潔)
武替群像
銀幕上的武打明星,飛檐走壁、身輕如燕,一招一式讓人看得眼花繚亂。而在電影賣座、明星出彩的背后,有一群默默無聞的替身演員,他們大多不能露臉,有時吊著威亞轉三轉,有時被汽油彈炸得翻兩翻,有時在寒冬凌晨拍雨戲,有時泡好一碗泡面,拍了一個鏡頭之后,泡面還熱氣騰騰,人已經在馬蹄下了無聲息。這些從事替身工作的演員,盡管活躍在影視圈,卻因幕后的身份鮮有被關注,甚而在片中名也不具。
追問“15萬一條命”
明星動輒千萬,武替投保幾何?
金剛聽到劉坤的賠付消息,驚愕連連:“不可能吧?這樣太不近人情了!”他在拍攝某部電影時,曾從威亞上摔下來,手腳骨折,劇組賠了七八萬。他據此推斷:“一條人命怎麼可能隻賠償15萬?”
這個判斷得到某影視工作室經紀人“橫店農夫”的認同。他參與的劇組,2009年拍攝一個爆破鏡頭時,幾個武替后背燒傷,光醫藥費每人就賠償了15萬。有人被摔倒的馬當場壓死,獲得賠償60多萬。“這15萬估計只是慰問金,賠償款還在后面呢。”
大牌明星投保項目多,從頭到腳動輒保額千萬,而在一線直面危險的武替有沒有保險呢?記者採訪得知,大部分劇組在開機之前至少會為演員購買意外傷害險,其中就包括替身演員。不過,不同的劇組,視拍戲危險程度,為演員的投保額度參差不齊。周潤發的替身演員文祥的保額大約四五十萬元,劉德華的形替吳可保額超過千萬,而金剛怕被劇組嫌棄“多事”,從不過問自己的保額。
“橫店農夫”曾和李連杰同在美國的一個劇組拍戲,他覺得美國人的安全意識更強:“開機之前,美國人會經過一系列模擬、運算,評估危險系數,如果超出可控范圍,就用電腦特技替代。相比之下,我們缺乏專業的評估,大多憑借經驗判斷。不過好在國劇組的安全意識也在提高,制片人常說‘寧願不要這個鏡頭,也不能出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