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大型紀錄片《河西走廊》引關注 揭秘播出背后故事

任姍姍

2015年04月09日09: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來,一起走進河西走廊

  圖為《河西走廊》劇照。

  河西走廊,絕不止於單純的地理概念。

  這條沿著祁連山脈、長約1200公裡的狹長走廊,曾是古代中國溝通西方世界的唯一通道。從2000年前,使者張騫踏上西去的探索征程,激情、欲望、喜悅、悲傷便在這裡輪回上演。一代又一代行者經由它穿越時光,財富與憧憬是漫漫旅途中堅持的夢想,思想和信念歷盡艱險依然生生不息。它見証了中國從強盛到衰落,又從抗爭到復興,令無數文人墨客在千古詩篇中深情傳唱,更在中華文明的輝煌史冊中留下不朽的身影。

  由甘肅省委宣傳部、央視科教頻道聯合出品的大型紀錄片《河西走廊》,前不久在央視與網絡平台同期播出,引起廣泛關注。該片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宗教等多角度呈現了河西走廊的榮光,向世人重申:對於今日中國而言,河西走廊不僅是絲綢之路的象征和縮影,更是一部歷史、一種文化、一份使命。日前,該片總策劃連輯、總撰稿鄧建永、制片人李東珅講述了《河西走廊》及其背后的故事。

  問:一部紀錄片成為文化現象和類型范本,其原因不僅在於精彩的敘事、精良的制作,更在於畫面背后的人文情懷、思想深度。《河西走廊》所蘊含的文化思考和價值表達讓人印象深刻,這是否為策劃制作的重點?

  答:我們對本片的定位是歷史文化紀錄片,希望借此展示人們熟悉又陌生的河西走廊的文化特色和人文精神。該片從策劃到完成用了3年, 一大半的時間都花在劇本的打磨上。為確保影片的學術權威性,由敦煌研究院沙武田博士擔任學術統籌,先后組織了20多位專家學者,用1年半時間完成了43萬字的學術腳本。

  《河西走廊》表達的人文精神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在漢武帝時期、盛唐時期形成的開拓進取、百折不撓、萬死不辭、勇往直前的英雄主義精神。這是歷史留給我們的財富,也是當前我們的國民精神裡需要彌補的一塊。二是,在各國貿易、文化往來過程中形成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和合精神”。河西走廊的文化基因從來都是多元的,敦煌壁畫、赤軸黃卷的誕生便是多元文化融合的結果。“和合精神”對於今天的文化交往、民心交流同樣極富現實意義。

  問:在“一帶一路”的重大戰略下,《河西走廊》的精神回溯和文化召喚意味深長。該片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揭示了西部的戰略價值和未來潛力。

  答:是的,“西部關乎國家經略”的主旨貫穿整部《河西走廊》。回望兩千多年的歷史,作為中國與西方陸路交往的通道,河西走廊一直處於國家開放的前沿,它的輝煌延續到近幾百年海洋技術開發之后才逐漸衰落。歷史上也曾有海防塞防之爭,但凡盛世無不重視西部的戰略地位。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帶一路”的重大戰略構想,最近中央制定了“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這是歷史賦予西部的新機遇,包括甘肅在內的西部將第二次變為改革開放的前沿,改變西部落后的面貌,河西走廊往西的絲綢之路的現實意義亟待凸顯。因此,呼應“一帶一路”的戰略部署,以文化為媒介詮釋絲綢之路的現實意義,正是這部片子的價值訴求。

  問:《河西走廊》採用了電影化的紀錄片表現手法,由國際化制作團隊完成,是否有海外發行的計劃?

  答:隻有民心相通,文化“走出去”才可能落地有聲。就像絲綢之路不是中國獨有的,《河西走廊》當然也要兼顧國際表達,在創意、內容和制作方面融入國際化的元素。比如,該片選取不同歷史時期、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和故事,用電影化的手法再現歷史場景,創作團隊輾轉國內10個影視基地,動用近千名演員拍攝的230場情景再現,佔到了全片的60%。我們邀請曾獲得艾美獎的英國攝影師布萊恩·麥克達馬特任攝影指導、美國攝影師擔科裡·羅素·布朗任風光攝影,他們用鏡頭呈現了河西走廊、星空、冰川的壯美景色。總時長90分鐘的配樂,出自世界知名音樂家雅尼之手,實現了西域音樂、西方樂器與中國民族樂器的混搭奏鳴,絲路古道的氣息扑面而來。影片內容也體現了多元性,不僅有漢民族文化,還融合了少數民族、佛教等多元文化。

  問:甘肅乃至西部是中國文化資源的重鎮,可待挖掘、整理、再現的不勝枚舉,但近幾年在影視產業方面的表現整體偏弱。《河西走廊》的熱播是否預示著一個新的開始?

  答:紀錄片《河西走廊》的確只是一個序幕。作為全國唯一一家“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我們提出了“把甘肅建設成為紀錄片大省”的目標,這並非一句空談。遠到伏羲,近至新中國,甘肅歷史文化資源的豐富程度居於全國前列。只是由於歷史久遠,許多文化以基因化、碎片化、隱性化的方式融入中國人的記憶和血脈,不為人所注意了。比如胡笳十八拍、胡旋舞、陽關三疊,今人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紀錄片既是產品、資料,也是一種研究,是其他影視產品的前置條件,所以我們從紀錄片入手。目前為止,我們已經選出480多個紀錄片選題,希望更多人參與到這些紀錄片的創作中來,共同發掘甘肅之美、西部之魂。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