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表示,電影將小說《萬物生長》中的每個角色具象化,對於人物設定,他很滿意。
在醫學院讀書時的馮唐。
以前,馮唐認為青春片拍得比較不錯的是《陽光燦爛的日子》,甚至還和李玉探討過將《萬物生長》也拍成那樣,后來在經過多次探討后,他放棄了,他明白,時代變了,他有責任要給新青春片賦予更多的意義——如社會理想,盡管一兩部作品探討得有限,但至少從他的小說開始,大家往那個方向去探討,這就是進步。比起“后輩”郭敬明、韓寒,馮唐也想導一部自己的電影,但不是現在,現在他要在電影圈好好學習,練練手藝。
憶合作
李玉很細膩這點很能打動我
新京報:是誰找到你談把《萬物生長》改編成電影的?
馮唐:導演李玉。
新京報:你們倆是怎麼認識的?
馮唐:她找到我們倆共同認識的朋友,特別簡單。
新京報:你之前看過李玉拍的片子嗎?
馮唐:我看過《蘋果》《觀音山》。
新京報:你對她的作品是什麼感覺?
馮唐:我覺得她願意探索一些表象之下的東西,不只是簡簡單單做一個類型片。第二個印象,我覺得她的技術挺細,我就特別怕那種手藝很粗的人,因為我自己對文字比較苛刻,所以轉成聲光電最好還是一個技術講究一點的人。
新京報:之前有沒有其他的導演人選,或者找過你想改編這個的?
馮唐:他們找過別的片子,差不多都被我拒了,主要的考慮也是挺綜合的,一個是那時候心思顧不過來想這個事,還有一個我覺得打動我的東西不多,而且我也實話實說不喜歡跟年歲太大的導演合作。
新京報:你所謂打動你的東西是指?
馮唐:就是對人性的好奇,對手藝的追求。
新京報:這次拍攝你跟李玉有沒有一些具體的探討或者是爭論?
馮唐:沒有。我賣完本子,去年7月份他們還沒開機我就去美國了,回來時已經拍完了。
談改編
編劇很專業不在乎改成什麼樣
新京報:這次改編其實改動挺大的,對此你自己是怎麼看呢?
馮唐:我理解電影改編的意圖,它需要相對來說起承轉合更戲劇化,需要結構更簡單一點,所以我是尊重並支持的。其實這也符合我一貫的態度,你看我寫,我放開了寫,那編輯為了出版需要他就刪,甚至我說你別告訴我刪在哪了,你用你的自己的職業判斷去做。改編的道理也是一樣,我說我人也不在了,你也別跟我商量,你就按你的方向去改。
新京報:所以你一點沒參與改編。
馮唐:簡單說我想觀察,想學習,人在不懂的時候不要指手畫腳,因為他們(編劇們)畢竟也不是差手。
新京報:我們做一個假設,如果電影大賣,特別好,他們想接著拍,你會同意嗎?
馮唐:那我得漲版權,改編權,漲費用,賣的價錢要高。
新京報:你之前曾說,《萬物生長》能拍成《陽光燦爛的日子》就已經很牛了。你覺得現在達到《陽光燦爛》的高度了嗎?
馮唐:我當時半開玩笑地說比《陽光燦爛》拍得好就足夠了,李玉就說我不跟別人比,我隻跟自己比。如果她真的拍成《陽光燦爛》那個樣子反而有問題了,時代變了,而且突出的特點也變了。那時候的小孩並不是打架、泡妞、墮胎以這些事為主。內容不一樣,完全不能直接去比。我覺得很多青春片沒有展示出我們那時候的特點,所有的青春片很少去描寫真正有社會理想、有改變世界、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這些所謂的好學生、名校生的青春狀態。我覺得至少小說我是往那個方向去探討,這個電影多多少少也會展示一點這方面的理想、幻滅,詩意。
當導演
目標很確定前提是練好基本功
新京報:你之前挺喜歡王朔的,他最近編劇的這幾個片你看了嗎?
馮唐:都沒看。我基本上不看電影。王朔他早期的東西我還蠻喜歡的,但之后的(作品)隻剩句子、詞,整個片子是散掉的。
新京報:其實你對電影,對劇本都有很獨到的理解。現在作家當導演成功的例子也很多,像韓寒,你自己沒有想過做導演?
馮唐:有人請過,但是我覺得近三年不會當導演。
新京報:為什麼?
馮唐:很大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我還想用這三年盡快壓榨一下我的文學創作能力,其實這種創作能力說不定哪天老天就不給你了。我心目中的一些文字英雄,比如D.H.勞倫斯、杰克·凱魯亞克,差不多這個歲數就挂了,像卡夫卡死得更早,所以我能寫的時候盡量去寫。另外,電影也是一門手藝,這個手藝是我原來沒太接觸,沒學過的。無論是做導演做編劇,我覺得還是要有一個慢慢學習的過程。但是學習不見得真要上個學校,我參與這個電影的過程本身就是我學習的過程,比如我之后又接了一個電影文學劇本的創作,又是一個大投資的片子,明年春節檔上,這又是一個學習過程,更深了一步,畢竟你挂了第一編劇,對劇本有更多的了解。我爭取之后三四年,每年有一個我作為文字創作發動機的片子出來,看上去不是一個太難達成的目標,過了這三年之后再說吧。
新京報:聽說你還有一部小說賣出電影版權了,能透露一下嗎?
馮唐:《天下卵》。
新京報:還有其他項目嗎?
馮唐:還有幾個在談。我甚至想把《18歲給我一個姑娘》留在手上,到時候自己來弄。過個十年我自己來拍。我那個時候名聲可以大到完全用新演員,用我覺得最對路的演員,完全沒名氣,我也不怕。反正那個時候可能我攢了一點錢,投資我也可以出一部分,相對來說降低一點其他人的風險。《萬物生長》你沒看到北京元素,這可能是非常大的遺憾。但好的地方是,它是把《18歲》完完整整留下了,把《北京北京》也完整留下了。這樣相對來說,我有一個很完整的前傳,一個后傳。
笑評主角
韓庚和我有一點點神似
新京報:韓庚表演很出色,讓人眼前一亮,大家覺得跟你有點神似,你看的時候有這種感覺嗎?
馮唐:可能會有一點點嘛,畢竟講醫學院嘛(笑)。發布會上我也說其實我很高興地看到秋水第一次產生一個具象。原來只是在文字裡面,一千個人讀有一千個秋水,但到底是什麼樣子,也沒有人塑造。現在至少出來一個,OK,有一個具象,說可能像韓庚。但是我已經挺滿意能產生這麼一個具象,這個具象完善的程度已讓我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