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行進中國·精彩故事

南通大學的大愛傳承

2015年04月16日07:53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南通大學的大愛傳承

一位名叫梁建明的學生突發腦溢血,南通大學師生輪流24小時在醫院陪護,直至三個月后他從昏迷中蘇醒過來﹔

政治學院劉曉霞同學被診斷為急性視網膜病變,全院師生自發捐款,幫助她治愈左眼,重返課堂﹔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骨科護士李瀟強忍著身體的不適看護病人,直至累倒在崗位上,年僅24歲的生命從此定格。

這樣的善行義舉,緣何在南通大學如潮水般涌現?

“清末著名教育家、實業家張謇先生辦學時就提出‘道德優美、學術純粹’的育人要求。歷經百年滄桑,學校始終堅持‘大學之大在大師、大師之大在大德、大德之大在大愛’的追求。”南通大學校長程純說。

傳承有緒的文化基因

20年前,南通工學院貧困生石洪英每月都會收到一張署名“莫文隋”的匯款單,這一張張100元的匯款單,給石洪英帶來的不僅是學習上的資助,還有生活的希望和社會的溫情。

“莫文隋”諧音“莫問誰”,不斷變更的通信地址、默默無聞的無償資助,讓這個神秘人物走進人們心裡。於是,一場尋訪“莫文隋”的媒體接力拉開,然而,尋訪過程中卻涌現出更多“莫文隋”:資助困難學生的“衛英才”、幫助棄嬰的“吳銘”……直到2008年,“莫文隋”原型、原南通工學院副院長湯淳淵才被推到台前:“我只是給困難學生提供些幫助,不值得宣傳。”

也是在20年前,享譽全國的通醫優秀知識分子群體在南通醫學院成長。這支平均年齡不足40歲的青年隊伍,幾十年如一日地在醫學領域艱苦奮斗,勇攀高峰。他們中有的拒絕國外高薪聘請,毅然回國,在僅8平方米的實驗室內,解決了近半個世紀來神經外科與顯微外科的世界性難題﹔有的在長達4年的時間裡,對全國13個城市5200隻手進行測量和研究,創造性地提出中國人手的分型理論……他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敬仰的醫學奇跡。

在曾經的南通師范學院,“張聯”這個名字成了好人的代名詞。張聯是誰?學校查無此人。有人猜測,這是借用最常見的姓氏聯合起來行善舉。由此,從各系到學校,紛紛建立“張聯愛心基金”,集眾人之力資助生活困難的學生。

2004年,南通醫學院、南通工學院、南通師范學院合並組建南通大學,帶有相似文化基因的“莫文隋”“通醫優秀知識分子群體”“張聯”在新的土壤中重組,一群青年知識分子將愛心和奉獻薪火相傳,迸發出崇德向善的新能量。

“鑿井者,起於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南通大學黨委書記成長春說,“大愛精神已成為學校獨特的文化基因,構筑起師生共有的精神家園。青年學子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平凡的志願服務中展現新時代青年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

由點到面的大愛接力

“手術才進行一半,我要對病人負責到底。”在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的手術台上,急診科主任醫師江振華苦苦支撐著病痛的身體,接連完成了兩台手術。放下手術刀,筋疲力盡的他對同事唐建忠交代:“我的教學任務沒法完成了,請科裡安排其他同志去吧。” 隨后,他陷入昏迷。江振華與死神擦肩,一個多月后,蘇醒過來的第一句話是:“我的病人怎麼樣了?”

這樣平凡動人的故事在南通大學並不鮮見,凡人善舉已形成由點到面、由個體到群體的“滾雪球”效應。

“我在農村的工作已步入正軌,村民都願意找我辦事,我也在村裡開展愛心工程,要將這愛的接力棒傳下去……”這是南通大學畢業生朱小雷在徐州睢寧縣當村官時,發給學校老師的短信,他說,是學校可再生資源回收中心將愛的種子播撒到他心中。

南通大學可再生資源回收中心由兩名貧困學生發起,通過回收廢舊物品籌集資金,10年來,已幫助數百名貧困生解決生活難題,還相繼在鹽城、宿遷等地建立了4個愛心圖書室,傳遞出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盡管學校的領導班子換了一茬又一茬,但大愛奉獻始終是共同的價值追求。他們中有的白天忙行政,晚上搞科研,通宵達旦的燈光成為校園裡的啟明星﹔有的抱病堅持工作,將病房變成辦公室﹔還有的以校為家,重復著辦公室、宿舍、食堂三點一線的生活……

學有榜樣,見賢思齊。20年來,通大學子累計開展志願服務4000余項,參與人數近50萬人,“莫文隋”也由最初的一人,發展成現有注冊會員27000余名的“莫文隋”青年志願者協會。在“莫文隋”精神的感召下,南通市江海志願者由最初的34人發展到14萬多人,郵遞員在送信沿途幫扶孤寡老人的“愛心郵路”由1條變成137條……

崇真尚美的精神特質

“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大學是有靈魂的。”成長春說:“南通大學的靈魂在於綿延不絕的大愛傳承,這份大愛凝聚起了百年通大的精氣神。”

在醫學院人體標本陳列室,一具完整的人體骨架讓來訪者肅然起敬。這位已成醫學標本的老人名叫夏元貞,畢生從事預防醫學教育。1994年,85歲的老人在彌留之際立下遺囑:“將遺體獻給學校,制成骨骼標本,讓大學生摸著我的骨架,走進神聖的醫學殿堂。”20多年來,一批批師生在老人大愛精神的感召下,刻苦鑽研,恪守醫德,立志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和人類身心健康奮斗終生。

2013年,學子江明辭去美國優越的工作,毅然回母校教書。江明說,夏元貞教授的故事激蕩著他的靈魂,讓他立志回國以高起點、高水平解決癌症研究中的難題。不論工作日還是節假日,狹小的辦公室總能見到江明和團隊成員埋首鑽研的身影。如今,法國和美國實驗室的研究系統正在南通大學逐一建立,江明團隊的研究領域也從男性腫瘤拓展到婦科腫瘤的攻克上。

以師德為根脈,塑風范於本真,大愛情懷也無聲地滲透到每位通大學子心中。

江佳東是學校“愛心天使護理服務團”的一員,每逢周末,她都會到南通長青樂齡老年護理院為失能老人進行供氧、導尿和進食等基礎護理。老人周明的手腳已不能動,吞咽和咀嚼功能也漸漸退化。江佳東前俯身體,一勺勺將流質食物小心翼翼送進老人嘴裡,順著嘴角流出來的污漬,來不及拿紙巾,江佳東就直接用手輕輕擦拭。她說,服務團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學生一屆屆畢業,志願者也一茬茬更替,但老人與學生的情誼卻從未斷過。

像江佳東一樣,無數通大學子用愛心和奉獻回饋社會,用汗水和信仰滌蕩靈魂。畢業生楊秋蘭設立“大學生游子基金”,幫助大學生實現成才夢﹔本科生吳翔毅然前往祖國最西部的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為西部大開發揮洒青春和汗水……

薪火相傳青藍繼。在南通大學百年發展歷程中,大愛精神已熔鑄到每個通大人的血液之中,內化為“崇真尚美、通精極致”的精神特質,也成為學校事業不斷發展的恆久動力。(本報記者 鄭晉鳴 本報通訊員 徐凌)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