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傳媒>>正文

"天壇獎"評委金基德:不會為票房而改變藝術風格

周南焱

2015年04月17日07:59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不會為票房而改變藝術風格

  【人物檔案】

  韓國電影導演金基德今年才剛55歲,可他已是頭發花白。出現在媒體面前的他,腦后扎著發髻,穿一件泛舊的T恤,腳蹬一雙舊登山鞋,看上去像位個性十足的修道之人,可是他的言談卻十分溫和友善,絲毫沒有大導演的派頭。

  在亞洲影壇,金基德的確是個獨異的存在。他的電影以思想悠遠深邃而聞名世界,曾屢屢在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上斬獲大獎。他的作品始終關注底層邊緣人物,既充滿情愛、暴力的爭議,也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反思人的本性。

  此次擔任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國際評委,金基德甫一亮相便表示,會更專注具有思想深度的影片,而這和他個人的創作風格是一脈相承的。事實上,盡管他在國際影壇名氣很大,可是因為影片太過藝術,票房成績向來不好。但他卻表示,會一直堅持自己的藝術風格,不會為了票房或迎合大眾而改變。

  問:您什麼時候知道天壇獎的,有什麼印象?

  答:之前就聽說過天壇獎。我也知道“天壇”在漢字裡的意義,以“天”字命名的獎項很有意義,應該是最好最優秀的意思,被授予天壇獎的電影應該是最優秀的作品。作為一個韓國電影人,我很榮幸能擔任評委。姜帝圭導演之前也擔任過評委,不過我沒有跟他有過這方面的交流。這次看到參賽片單,發現有很多優秀的影片,要評選出最好的作品,還真要費一番腦筋。

  問:您跟賈樟柯、婁燁、王小帥這些導演很熟,可他們的作品在中國市場生存很艱難,您覺得藝術片的出路在哪裡?

  答:我很欣賞這幾位導演,還很喜歡姜文、張元,也注意到了寧浩、陸川導演,他們都有好的作品。寧浩的商業片很成功,拍得也不錯。賈樟柯、婁燁、王小帥的電影在中國市場不受歡迎,票房很低,這些情況我很清楚。其實我的電影在韓國也是類似情況,票房也不好,幾個大電影公司一般不會給我投資拍片。中國市場現在很大,電影公司也很多,不知道以后他們的情況是否會改觀。

  我覺得電影節存在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要扶持和幫助藝術片導演,讓他們的作品為更多人知曉。這次評委和主競賽單元片單的構成,也並不是那麼商業娛樂化,評委中有很多以藝術片見長的導演,北京國際電影節也會起到扶助藝術片導演的作用。

  問:您的電影風格比較極端,是否會改變風格讓大眾接受?

  答:我的電影就是我的人生和思想的呈現,如果單單為了吸引更多人去看,為了更多的票房,去改變電影風格,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也是不容易實現的。這個世界本身充滿悲傷、不幸,也有暴力的一面,我只是把世界真實呈現出來,給觀眾帶來一些思考。我的電影雖然沒有進入過中國院線,但很多文藝青年看過我的影片,像《空房間》《春夏秋冬又一春》,就有很多影迷知道。這讓我也覺得很訝異,中國觀眾的欣賞水平還挺高的。

  問:為什麼您的作品偏愛關注底層邊緣人物,關注極端困境中的人生?

  答:人生有很多種不同的生存方式,我的電影只是表現人生的一種生存狀態。其實,前天晚上我出去轉悠,看到很多工作人員在為電影節的開幕而辛勞,有的人在鋪紅地毯,有的人在挂宣傳材料。但電影節真正開幕的時候,這些勞動者沒有機會去觀看的。這些勞動者身上發生的故事,我更感興趣,我喜歡在電影裡表現底層邊緣人物。

  問:現在很多韓國導演來中國拍片,您有這方面的拍片計劃嗎?

  答:很多韓國導演來中國拍片,最大原因是為了賺錢。韓劇和綜藝節目在中國很流行,中國觀眾以為韓國導演的水平很高,其實那些來中國拍片的韓國導演不具備高水平,拍片完全是急功近利。有些韓國導演以為中國市場大,中國投資也多,想來賺一票,這種想法就不對。當然,也有韓國導演拍了不錯的合拍片,像金泰勇的《晚秋》就不錯。

  如果我來中國拍片,會看重兩點,一是拍的片子有利於提高中國觀眾的欣賞水平,二是也有利於提升我的電影的藝術性,還能有中國投資方參與。如果做不到這兩點,只是利用中國投資方,我不做這種無意義的事情。目前我還會觀察一段時間再作決定。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