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兄弟》
《世界青年說》
《我們相愛吧》
史上最熱鬧的四月電視檔似乎要來了。本周內,《世界青年說》《奔跑吧兄弟2》《真正男子漢》《我們相愛吧》等一大波綜藝節目扎堆熒屏“開打”,這些節目無一例外的都帶著韓式綜藝的基因——或從韓版模式改造而來,或由中韓雙方聯合制作。有觀眾看完節目單忍不住這樣吐槽:“電視機的泡菜味兒,似乎越來越濃了。”
國內綜藝近半有韓國基因
昨晚,江蘇衛視首檔無國界青年脫口秀節目《世界青年說》亮相,這經過了來自韓國《非首腦會談》的正版授權。今晚,成功將一眾明星推上神壇的浙江衛視《奔跑吧兄弟2》也要熱鬧回歸,距離第一季結束不到三個月。本周日晚,脫胎自韓國《我們結婚了》的中國版《我們相愛吧》將在江蘇衛視播出,打算讓全中國觀眾見証林心如與任重的約會現場。
其實,除去這些新近開播的節目,韓式綜藝真人秀的影子早已無處不在:東方衛視正在熱播的《花樣姐姐》,與湖南衛視的《花兒與少年》異曲同工﹔央視宣布與“燦星制作”聯合打造韓國MBC電視台節目《無限挑戰》﹔安徽衛視則接連扔出倆重磅消息:號稱“韓國最后一檔一線綜藝節目”的《叢林的法則》最終被引進,中韓聯合制作、同步播出的《星動亞洲》也提上日程……
這一輪的韓式綜藝熱,早已不是剛進入中國時的零星幾個,而是幾乎覆蓋了國內一二線衛視。電視制片人王宇給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統計數字:“目前韓國熒屏熱播綜藝節目的72.45%,都被引進到了國內,韓國綜藝在中國熒屏佔比,則高達43.27%。”
中國團隊“偷師”之外本土化
對於韓式綜藝大舉佔據中國的電視熒屏,電視人們倒是顯得十分坦然。江蘇衛視總編室副主任張博透露,他也看到了大家都在關注的這些數字,“都說韓國綜藝已七成被引進中國,但這個是片面化、簡單化的判斷。”正在為安徽衛視與韓國MBC電視台“牽線搭橋”的樂正傳媒研發咨詢總監彭侃給出了進一步的解釋,“如今的韓式綜藝引進,中國團隊已不會局限於只是照搬,而是要做大量的本土化改造。”
《世界青年說》制片人周璐璐也表示,相對於韓國原版《非首腦會談》,中國版在制作中進行了大量摸索式實踐,“除了多次前往韓國取經,吸收模式核心的理念外,我們具體操作時還是要自己摸索。”她特別提到,相對於歐美模式事無巨細的“節目寶典”,韓國模式並不會具體規定節目細節,“韓版不會特意選擇什麼性格和類型的嘉賓,什麼時候設置什麼情節點等。”作為一檔主打時事談話類的演播室節目,周璐璐透露節目組沒辦法直接把韓國節目的選題搬過來討論,也不能直接使用韓版節目裡的11個外籍友人。據她透露,韓版節目特別強調感情元素,會注重不同嘉賓之間的情感互動,“我們隻把這個核心點拿過來,剩下的就是自由發揮。”比如,人們認為話題討論節目會以男性主導,《世界青年說》卻採用了80%以上均為女性的創作團隊,主持人的設置也以小敏搭配李好和彭宇的“一女兩男”模式,嘉賓則是清一色的大帥臉。“韓版節目在播的時候,就有‘女人看臉,男人看腦’的說法,我們對這個加以強調,也會讓看上去有些枯燥的節目更有可看性。”周璐璐說。
中國模式開始“輸出”韓國
引進模式只是開始,在彭侃看來,本土化才是中國電視綜藝應該走的正確方向,以熱播的《奔跑吧兄弟》為例,第一季在引入韓版模式后就進行了超過四成的改造。“雖然韓國綜藝確實在戶外的部分比中國先進了差不多十年,但你回過頭去看韓式綜藝,會發現很多也是直接借用了歐美節目,再結合自身特點做開發。”彭侃認為,國人不必太過神化韓國模式,“其實韓國的創意在世界上算不上是最好的,最近我們在跟韓國電視人溝通時獲知,他們也很清楚,中國也許再過兩三年就能學會這一套。”
其實,已經有節目邁出了這一步。即將在安徽衛視推出偶像養成類真人秀《星動亞洲》的總導演李詩竹就透露,雖然節目對外公布是與韓國MBC電視台聯合制作,但實際上這次節目的模式研發來自中方,“節目設定的是花兩年時間來拍攝記錄韓國的練習生制度,這是此前在中國和韓國都沒有過的節目形態。韓國電視台也看好這個模式,那雙方就來談聯合制作。”據他介紹,由於節目將全程在韓國拍攝,因此攝制和執行採用韓國的團隊,而關於節目的設定和導向,則會在充分溝通雙方意見的情況下,以中方為主。此外,節目也將在中韓兩國同步開播,具體的剪輯版本會採取由韓方初剪90分鐘的版本,再根據兩國的不同收視習慣,剪出中韓兩個版本。李詩竹說:“只是簡單地引進韓國模式,就相當於在中國做了一個韓國手機的山寨產品,但我們現在要做的事,相當於把韓國先進的顯示屏技術拿過來,做一個中國的原創產品。”
對此,張博表示,中國綜藝正在邁向3.0時代,“1.0時代時,國內還隻會照搬韓國模式,主動權完全在韓方手中﹔2.0時代則是以中韓聯合開發和制作為主,雖然脫胎於韓國模式,但中方會進行一定程度的本土化改造﹔到了3.0時代,韓方除了把關關鍵環節外,其他都會給予中方團隊足夠的空間。”彭侃也預測說,“過不了多久,對韓式綜藝的追捧會慢慢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