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中國報業》>>2015年4月上
人民網>>傳媒>>正文

傳統媒體應有“傳播定力”

陳國權

2015年04月28日11:02  來源:中國報業  手機看新聞

什麼樣的年齡、什麼樣的身份,就應該做什麼樣的事,說什麼樣的話。

一個小女孩自拍中對著手機賣萌撒嬌的樣子甚是可愛,但若一位四五十歲的大媽,覺得賣萌很有吸引力,也對著手機嘟著嘴巴拍照,那就讓人受不了了。

在“媒體融合”大勢下,眾多傳統媒體紛紛到新媒體平台中搶佔“輿論陣地”,微博、微信公號、新聞客戶端,等等,都留下了傳統媒體賣力的身影。

但是,卻時常看到傳統媒體運營的新媒體,也在學著其他新媒體那樣賣萌撒嬌。表現如下:

動不動來個“你造嗎”“人艱不拆”“Duang”樣的網絡詞匯滿天飛﹔以“女性小編”作為主角,語句中發嗲調情﹔時不時地來一個“小鮮肉”“美女記者”評選,還有實在稱不上“美”的“美女小編”各種姿勢合影。更有甚者,展示男女記者在異常庄重的場合花痴狀追星……

這是怎麼了?

中央提倡媒體融合,是希望傳統媒體通過汲取新媒體的長處,贏得更多用戶,以“堅守輿論陣地,宣傳主流意識形態”。而對傳統媒體所運作的新媒體,也應是同樣的要求與希冀。

大部分的傳統媒體在整個媒介生態中的地位,在我看來,就應該像一個中年男子:一言九鼎,說話有分量,舉止有分寸。如若老像個小姑娘一樣地賣萌撒嬌,一則讓人反感厭惡,不能取得預期效果﹔二則不被人尊重﹔三則也是最關鍵的,就是說話沒人聽。依靠賣萌撒嬌,即使能夠多爭取來一些用戶,這些用戶也隻會聽你賣萌撒嬌,一旦你要說“正經話”了,用戶要麼不聽,要麼不信。這樣,傳統媒體如何履行職責,又如何“堅守輿論陣地,宣傳主流意識形態”呢?得不償失!

從媒體競爭的角度看,不同的媒體,其歷史沿革、職能風格、在整個輿論格局中的地位,都完全不同。種類繁多、五光十色的媒體,每個媒體在整個媒介生態中的角色和功能都不同。每一個媒體都應該有自己不同於其他媒體的角色定位,而且,這個角色定位應該是一以貫之的。這種現象,影響的不僅僅是公信力和話語分量,也損害到所在母媒體的輿論地位和競爭力。

傳統媒體轉型,搞新媒體,應該堅守本媒體一以貫之的定位特色和在媒介生態格局中的角色,不僭越,更不俯就。長期堅守的風格、操守,本身就是一種競爭力,這種競爭力在新媒體層出不窮的當下,尤其顯得強大、有價值。

中央提倡媒體融合,是希望傳統媒體汲取新媒體的長處,比如,體制機制的活力、良好的激勵機制、風趣活潑的文風、與用戶的無縫對話等,而不是讓傳統媒體融合新媒體的糟粕。傳統媒體轉型的新媒體,必須把握好“活潑”和“風騷”的區別與尺度,把握好“風趣幽默”和“搞怪滑稽”的區別與尺度,不能自降身價。

一些新興媒體,本來的特點就是輕鬆活潑,賣萌撒嬌那是天性使然,既是其定位特色,也是其獨門秘器,端庄,那就不是它們的風格。傳統媒體轉型的新媒體,卻要跟其他新媒體比搞怪、比滑稽、比風騷、比賣萌、比撒嬌,那就是拿短處與對手的長處做對比。在渠道匱乏的時代,我們崇尚的媒介競爭理論是“短板理論”,你必須補足自己的短板,變得完美一些,你才能滿足各方面的需求﹔在如今的渠道充盈時代,崇尚的媒介競爭理論是“長板理論”,你需要將你的長處充分發揮,才能夠贏得人們的關注和青睞。

傳統媒體的優勢和長處是什麼?是公信力,是專業,是正統、端庄、大方。傳統媒體轉型,必須堅守這些傳統優勢和長處,才能夠成功。新媒體時代,傳播方式、技術手段、新聞生產流程等發生巨變,信息渠道極大豐富,信息愈發蕪雜、觀點眾說紛紜。正是在這樣的時候,傳統媒體的專業品質才更顯珍貴,更有競爭力。傳統媒體所運營的這些新媒體更應以專業素養、媒體責任,厘清事實,深刻解讀,做有市場競爭力的“高大上”媒體。傳統媒體轉型的新媒體,就應該跟一般的新媒體不一樣,在格調上不能跟一般的新媒體為伍。要利用自己所依靠的傳統媒體的資源和優勢,堅守住自己的格調,擁有自己的“傳播定力”,發出主流的聲音,才能夠擁有競爭優勢,才能夠承擔起“堅守國家輿論陣地”的職責和使命。

(作者系:《中國記者》雜志值班主編)

(責編:汪倩(實習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